疫情期間,在家補了很多一直想看但沒時間的綜藝。
比如《上新了·故宮 第二季》就是一個,這個差點兒被我錯過的好綜藝,今天一定要聊一聊。
鄧倫搭配張魯一的組合,真是太有内味了!
在娛樂向的一衆綜藝中,這個節目與衆不同。并沒有突出明星本身,而是讓他們一步一步接近故宮,走進曆史最初的樣子,帶領觀衆,看到真實的曆史和悠久的文明。
第一集就感動了許多人。
2020年,是故宮建成600周年。鄧倫、張魯一和馬天宇拿到的任務,是尋找600年前,明朝留下的印記。
他們帶着一張明朝的紫禁城地圖,穿梭在故宮的重重宮殿間,随着故宮的工作人員去尋找時間的痕迹。
經過了朝代更叠,不斷地被破壞、被修繕,今天的故宮,早已沒有了600年前的樣子。
但當他們千辛萬苦,爬上鐘粹宮天花闆,看到600年前匠人手繪的彩畫;
當他們被告知,故宮的地下,雖沒有寶藏,但600年前的地基,卻宛若當年。
每個人都有一種感動。
“我覺得特别激動,有一瞬間覺得自己,和曆史上的人,仿佛建立起了一種連接。”
“以前我們常說,時間是看不見摸不着的,但今天我覺得,我看到了,它就像紫禁城的地基,一層一層清晰的存在着。”
當我們站在曆史的長河上眺望,我們會看到:人的生命是短暫的,但有些東西,卻閃耀着人類的智慧,世世代代的保留了下來,成為永恒。
故宮,就是這樣一個存在。
當你走近他,凝望他,感受他的磅礴與恢弘,他靜默背後的滄桑,壯闊底下的智慧,似乎看到了時間的痕迹。
他像一座曆史的地标,引領着一代又一代人,穿越華夏五千年,感悟着我們民族最深遠的來處。
今年,故宮整整600歲了。
他不僅是世界五大宮之首,獨一無二的珍貴文化寶藏,更是中華民族的驕傲,中華文化智慧的結晶。
186萬餘件文物,72萬平方米,大小宮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餘間。
紫禁城,是中華文化的百科全書,一個值得一品再品的地方,每個人一輩子必打卡之地。
喜歡故宮的人,總反反複複去欣賞,遊覽十遍百遍,都有看不完的新奇東西。
但對于偌大的紫禁城,遊覽起來也常常遇到許多問題:
◆ 好不容易到了故宮,卻不知道從哪裡開始看起;
◆ 帶孩子一起參觀,無法講清其中的博大精深;
◆ 跟着導遊或者帶着講解器,也像走馬觀花一樣,匆匆忙忙……
在紫禁城建成600年之際,
故宮放大招了!
故宮博物院,花3年打磨,為大人和孩子們準備了一份文化大禮。
紫禁城建成600周年之際,故宮博物院宣傳教育部,重磅推出這套《我要去故宮》系列▼▼
給你一個,老少皆宜,可以放在家裡的故宮!
我有幸,提前拿到了這套《我要去故宮》。正逢疫情期間,帶領孩子一起,在家讀了這套書。
這套書比你想象的,有趣太多!
最獨家、最有料的故宮秘密
首次曝光!
我們都知道,故宮太太太太太大了。
72萬平方米,老院長單霁翔走遍故宮用了5個月,磨破20多雙鞋。
但故宮中豐富的曆史、細節中的智慧和文化,又太太太太太豐厚了。亭台樓閣,都有不一樣的光景。
這次,故宮團隊出品的這套《我要去故宮》系列,将完完全全的故宮呈現在你面前。
全書不僅詳細介紹了故宮的全部開放區域,包括午門、太和門、太和殿等在内的,舉行國事的外朝;
包括乾清宮、東西六宮、交泰殿坤甯宮等,帝後妃嫔居住的内廷;以及慈甯宮、鐘表館、珍寶館等,太上皇太後居住的地方。
還獨家曝光了正在修繕中的,養心殿、東西六宮,和未開放的乾隆花園、重華宮等區域。
用三種顔色,按建築空間區域,劃分不同内容。
你想先看八卦生活篇,還是正經工作篇,給你安排的明明白白!
可以說,這套書中的内容,你不止在其他書裡看不到,就算你到了故宮,也不是全都看得到。
《我要去故宮》系列分布圖 對照 故宮分布圖
而隻有看到故宮的全貌,你才會真正感受到他的深厚和博大。不然,便隻能走馬觀花的,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這套書裡,有你從未見識過的故宮。故宮團隊的獨家爆料。
《我要去故宮》系列
紫禁城建成600年 重磅匠心之作
我曾和孩子去過故宮遊覽,但看了這本書,我們總感覺去了“假的故宮”?
從來不知道,自己錯過了故宮那麼多精彩之處!
比如,我們都去過太和門廣場,在那裡打卡拍過照。
你們有發現嗎,從午門到太和門要經過内金水河,上面有5座漢白玉單孔橋,兩側的4座橋比較窄,是王公大臣走的,最中間主橋最寬,是皇上走的。
主橋和賓橋的設計很不同,主橋上是雲龍紋望柱頭,龍身下襯雲朵,華貴而優美,代表的是真龍天子;賓橋上則是火焰形望柱頭,等級比雲龍紋低很多。
像這樣的火焰形望柱頭,紫禁城裡還有很多。但宮裡衆多柱頭上,有些是有洞的。
比如金水橋右側協和門前這個柱頭,這是壞了嗎?
錯。這樣特别的柱頭,滿語裡叫做“石别拉”,其實是一種特殊的報警哨。
表面僞裝成一個普通的火焰形望柱頭,實則内部中空,内底還有連珠石球。
一旦紫禁城遇襲,侍衛們就會立刻把一種特制的小銅喇叭插入孔中,用力吹出聲音,來報警提醒大家。是不是很酷~
像這樣的細節,書裡還有許多。
我們隻匆匆的看過了那些華麗的宮殿院落,展櫃裡的文物外觀,卻常常錯過了曆史,錯過了故宮真正有趣的地方!
匠心打磨3年,
最專業、最權威的故宮解讀
還記得豆瓣高分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裡,鐘表修複師王津師傅,對于器物的修複打造,一弄就是可能大半個月,不放過任何細節。
圖片來自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
故宮的文創也都是精雕細琢的工匠品,而這一次,故宮團隊把這種匠心,放到了這本書上。
3年時間打磨成型,每位故宮專家都拿出各自的看家本領。又經20餘位專家反複審讀,參考近百種權威典籍資料,改稿幾十次,才有了這套書的誕生。
521件文物珍寶、
208個宮殿古建知識、
158個文化常識講解、
126次曆史風雲解析、
93次宮廷生活還原、
79項古代技藝……
内容包羅萬象,隻有你想不到的,沒有你看不到的。
最權威、最專業的故宮團隊,為你呈現最真實的古代宮廷文化。
配合這套書,故宮博物院宣教部還精心制作了“我要去故宮”公益視頻課
10堂課,100 分鐘,讓你足不出戶,也能線上遊故宮!
這套書極具收藏價值。書中,實景實物的高清呈現,手繪插圖還原細節。
一本書,讓你有身臨其境逛故宮之感,讓故宮寶藏一目了然。
皇帝穿的龍袍到底長什麼樣?上面的十二章紋又分别指代什麼?清代宮裡女人的首飾,到底有多奢華豔麗?比得過今天的珠寶首飾嗎?
你想知道的答案,這套書裡統統都有。
最有趣的故宮诠釋方式
文字通俗易懂,手繪清新可愛
為了讓小朋友也能看懂,書中特别把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用孩子也喜歡的方式诠釋出來。
走在故宮總迷路?清晰可愛的手繪地圖,讓你對每一座建築、每一條路線,盡在掌握。
▲紫禁城中軸線上的建築
▲你能找到紫禁城裡的慈甯宮在哪兒嗎?
這本書幫你輕輕松松,想看哪裡看哪裡~
曆史文化知識太抽象?萌萌哒卡通皇上妃子,為你在線解讀!
▲清代皇上大多喜愛收藏鐘表,尤其是款式新奇有趣的。鐘表館是近年一個熱門區域,裡面的很多陳列,從造型到機械裝置,放到今天甚至都不過時。上圖是當年皇上非常喜愛的(英國)銅鍍金象拉戰車樂鐘
故宮文物,細節很難看到?清晰可見的手繪細節,讓你充分感受古人智慧。
▲清代宮中女子的兩把頭發式,及扁方的佩戴方法
這是一本孩子們看了,就會愛不釋手的書。
沉浸式閱讀體驗,讓不管是小讀者,還是大讀者,都能在滿滿的樂趣中,充分感受故宮的魅力。
非常适合親子共讀
“帶娃”逛故宮神器
之前帶孩子逛故宮,總是走馬觀花,很想給他講清楚,卻并沒有那麼容易。
有了這套書,再也不怕陪孩子逛故宮了。
你可以帶上一本書,去看角樓的木結構,去數太和殿屋脊上的神獸,去禦花園踩不同主題的石子畫……
拉着孩子一起尋找故宮的秘密,當你們路過每一個小細節,想起每一段曆史,都會是一次無比珍貴的回憶。
當你們走在故宮的重重宮阙間,真實的曆史和中華五千年的燦爛文明沖撞而來,直擊心靈。
比起課本上枯燥的知識,在生活中觀察到、學習到的點滴,才能真正走進孩子的内心,讓他記住,并發自内心的去熱愛。
《我要去故宮》系列讓孩子們在探索知識的同時,感受學習的樂趣。培養他們對曆史和文化的興趣,也能培養他們的民族自信,為中華文化感到自豪。
不僅如此,我們都知道,故宮是中小學、高考、四六級考試的熱門考點。
這套書中,還生動的诠釋了43個中小學語文曆史考點,讓孩子從小就把知識點了熟于心!
設計精良,綠色環保
讓孩子讀起來放心
16開本的設計,輕松裝進書包。
高級的銅版紙,讓閱讀更有質感。綠色印刷,無味道不傷眼。
全彩印刷,高清還原文物每一個精美細節。鎖線膠裝,牢固且簡潔,結實易攜帶,随時随地拿上遊故宮~
所有細節,都幫你想到啦,誠心誠意給你最佳的閱讀體驗。
疫情期間,不能出門。就在家裡,和孩子一起開心的讀讀這本《我要去故宮》吧~
等到春暖花開,疫情過去,和寶貝一起去故宮來一場探秘之旅!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