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窮,歸根究底,還是因為你的想象力太窮。
網上曾流傳過這樣一個故事:
一個女生買了件35000元的香奈兒上衣,洗過之後掉了色,忿忿不平地追問客服。
客服說,不好意思,我們的産品從來不考慮洗滌,這産品設計時根本沒考慮要洗,一般都是穿幾次就要丢掉。
網友一陣驚呼:是貧窮限制了我們的想象。
真的是貧窮限制了我們的想象嗎?不,恰恰相反,是我們的想象,限制了我們的貧窮。
咪蒙之前在一篇文章裡寫道:據說,我們25歲的時候掙多少錢,5歲的時候就決定了。從小就養成的思維方式,影響了我們的收入、花呗以及白條……
當初,王健林給了王思聰5個億,結果他賺了40億。我和朋友也探讨過這個問題:給你五個億,你會拿來幹什麼?
朋友玩笑般地說,什麼,給了我五個億我還用幹什麼嗎,當然是什麼都不幹了啊!
幾年後,看到我和朋友的狀況,這才深刻意識到了窮人思維和富人思維的差距。
什麼是窮人思維?窮人和富人,在思維上有什麼根本的差距?
有這樣一個寓言故事:
有個窮人,在佛祖面前痛哭流涕,訴說生活的艱苦。
他抱怨:這個社會太不公平了,為什麼富人天天悠閑自在,而窮人就天天吃苦受累?
佛祖問:“要怎樣你才覺得公平哪?”窮人說:“要讓富人和我一樣窮,幹一樣的活。”
佛祖同意了,他把一位富人變成了和窮人一樣窮的人。并給了他們每人一座煤山,每天挖出來的煤可以賣掉,限期一個月之内挖光。
窮人和富人一起開挖。
窮人習慣做苦力活,很快就挖了一車煤,賣了錢。然後,他把這些錢全買了好吃的。
富人沒幹過重活,到傍晚才勉強挖了一車,換來的錢他隻買了幾個饅頭,其餘的錢都留了起來。
第二天,窮人早早起來開始挖煤。富人卻去雇傭了兩個人幫他挖煤,自己在一邊監督。
隻一上午的功夫,富人就指揮兩個人挖出了幾車煤去。富人把煤賣了,又雇了幾個苦力......
一個月很快過去了,窮人隻挖了煤山的一角,每天賺來的錢都買了好吃好喝,基本沒有剩餘。
而富人早就指揮工人挖光了煤山,賺了不少的錢,他用這些錢投資做起了買賣,很快又成了富人。
看完這個故事,試問自己,你是故事中的窮人還是富人?
電影《1942》裡,張國立演的地主在逃荒路上說了一句話:“我知道咋從一個窮人變成财主,不出十年,你大爺我還是東家,那時候咱再回來……”
事實往往就是如此。起點相似的人,思維不同,結果也不同。因為,真正決定窮富差距的是“思維”。想要擺脫“窮人思維”,建立“富人思維”,窮人和富人最大的區别在于:
窮人為錢工作,富人讓錢為自己工作。
在同樣的條件下,窮人會不停地打工賺錢,然後消費掉。接着又去為錢工作,慢慢進入一個惡性循環。
而富人剛開始也會努力工作,但在錢不多的時候,就懂得節儉,然後用節省下來的錢去幫自己賺錢,從而産生一個滾雪球的效應......
這也是“窮人越來越窮,富人越來越富”的根本原因。那麼,我們該如何改變“窮人”思維,逐漸建立“富人”思維?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