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号稱“日本第一”的丸兄商社,我們又驅車返回了有田的主市街,直奔有田陶瓷美術館。這座二層木制建築,外觀和内飾均古香古色,裡面展示着多件20世紀之前有代表性的有田燒作品,件件精美,且各具特色。前文提到的香蘭社、深川制瓷的作品也在其列。
有田陶瓷美術館
二樓建築的木梁結構也很有特色,當我們走到最裡面時,整個房間略有搖晃,就像地震了一樣,其實這是老木制建構的特色,不必大驚小怪。
二樓的木梁結構
與這家古樸的有田陶瓷美術館相比,其不遠處的香蘭社可謂奢華氣派。這家明治十二年(1879)創辦的合作公司,名稱取自中國古典“君子之交如蘭之馨”,創辦人希望最初的幾個合作者融洽交往,就像蘭花一樣馨香。延續至今的香蘭社,是九州島上最早成立的企業法人,早已不再是個人性的瓷器作坊。因其主導者是制瓷名家深川,所以社長均出自深川家,如今已是第15代。
香蘭社(圖片源自網絡)
香蘭社的瓷器可謂有田瓷器中的名瓷,集有田彩繪之大成,不斷突破傳統,追求創新,但不失獨特的風格,世稱“香蘭社調”。香蘭社的瓷器,明治時代便已走向世界,在各國舉辦的多次世界博覽會上,屢屢斬獲大獎,在日本國内也是皇室特供瓷器。用“高雅”“色彩斑斓”“賞心悅目”來誇贊香蘭社的瓷器,應該不算過分。甚至有人說,欣賞香蘭社的瓷器,還有一種特有的“治愈”感。
香蘭社
從香蘭社出來,天色見晚,但空氣依舊灼熱難耐。離開有田町之前,為了不虛此行,無論如何要去拜一拜有田瓷器的創始人李參平。在不遠處的一座矮山上的陶山神社裡,供奉着三神,其中之一便是日本的陶祖之神李參平。神社的陶瓷鳥居,盡顯陶都的神韻。據說山頂上立着一塊李參平紀念碑,烈日之下,我們隻得翹首遠望,實在是沒有勇氣登頂近觀了。
陶山神社的陶瓷鳥居
順着陡峭的陶山神社的台階一下來,左轉處有一家很不起眼的二層建築,占地面積也很小,跟其斜對面的香蘭社相比,簡直不可同日而語。但木制匾額上手書的墨字“陶祖李參平窯”,讓任何遊客都要對其尊敬有加。
陶祖李參平窯
進到狹窄逼仄的店内,陶祖的白瓷像擺放在櫃台的顯眼處,提醒我們這裡不同尋常。陶祖後繼有人,如今已傳至第14代,仍襲李參平(或金江左衛門)之名。接待我們的第14代,個子不高,一副典型的鮮族人面孔。他很欣慰地告訴我們,他唯一的女兒即将大學畢業,會繼承他的産業。
第14代李參平(金江左衛門)
當我們驅車回到福岡市内時,已是華燈初上。三人探讨着吃什麼晚飯,我向馬先生推薦了上次姚先生請我吃過的三氣拉面。不用說,饑腸辘辘的我們,肯定要吃上一兩份10日元的“替玉”了。(完)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