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 釋
不論平地與山尖:
山尖:山峰。
無限風光盡被占:
無限風光:極其美好的風景。
占:占有,占據。
采得百花成蜜後:
采:采取,這裡指采取花蜜。
譯 文
無論是在平地,還是在山峰,
及其美好的風景都被蜜蜂占有。
蜜蜂啊,你采盡百花釀成了花蜜,
到底為誰付出辛苦,又想讓誰品嘗香甜?
賞 析
羅隐的詠物詩“切于物”而“不粘于物”,往往别出心裁,獨具寓意,諷刺深峻犀利又耐人尋味。羅隐正是在對物象深入細緻的觀察基礎之上,對所詠之物融進他強烈的家國之憂與身世之慨,刺時諷世使得其能在晚唐詩壇脫穎而出。這首詩通過吟詠蜜蜂采花釀蜜供人享用這一自然現象,表現了他對社會和曆史問題的思考。
前兩句寫蜜蜂的生存狀态,在山花爛漫間不停穿梭、勞作,廣闊的領地給了它們相當大的施展本領的空間。“不論”“無限”,蜜蜂在辛勤勞動中“占盡風光”,簡單寫來看似平平無奇,純行直白,幾乎是欣賞、誇贊的口吻,實則是匠心獨運,先揚後抑,為下文的議論做出了鋪墊。
後兩句緊乘“蜜蜂”這一意象,把它象征的“勞動者”意象加以引申、擴大,發出“采得百花成蜜後,為誰辛苦為誰甜”的一聲歎息。同時也提出一個耐人尋味的問題:已采的百花釀成蜜,辛辛苦苦的勞作終于有了可喜的成果,話鋒一轉,這般辛勞到底又是為了誰呢?在當時黑暗腐朽的社會裡,為的正是那些不勞而獲、占據高位、手握重權的剝削者,此中的諷意不言而明。詩人以反诘的語氣控訴了那些沉迷利祿之人,感喟良久之餘不禁又對廣大的勞苦人民産生了憐憫之情,從另一個側面對這種勞者不獲、獲者不勞的不平現實加以嘲諷和鞭笞,在為勞動人民鳴冤叫屈的同時也是對自己久沉下僚、大志難伸的境遇予以反省,表達對唐末朋黨傾軋、宦官專權、民不聊生的社會現象更深的痛恨之情。
作者簡介
羅隐(833-909),字昭谏,新城(今浙江富陽市新登鎮)人,唐代詩人。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師,應進士試,曆七年不第。鹹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編其文為《讒書》,益為統治階級所憎惡,所以羅衮贈詩說:“讒書雖勝一名休”。後來又斷斷續續考了幾年,總共考了十多次,自稱“十二三年就試期”,最終還是铩羽而歸,史稱“十上不第”。黃巢起義後,避亂隐居九華山,光啟三年(公元887年),55歲時歸鄉依吳越王錢镠,曆任錢塘令、司勳郎中、給事中等職。公元909年(五代後梁開平三年)去世,享年77歲。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