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作為全球化的後來者,經濟全球化對中國來說是一把雙刃劍,既會給我們的現代化建設帶來前所未有的新機遇,同時也會構成某些現實和潛在的威脅。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現階段的經濟發展總體水平仍然不高,國際競争力尚弱,但參與經濟全球化的程度卻相對較高,對外貿易和利用外資增長較快,國民經濟對國際資本、技術、資源和市場的依存度逐步上升。其結果必然是,對外開放的某種超前發展的同時,國際競争力和自我保護能力還不十分強,這就使得中國在參與經濟全球化的同時,同樣會面臨經濟主權和經濟安全的問題。
2、盡快熟悉經濟全球化的規則,找到堅持有中國特色的市場經濟的發展和遵守經濟全球化規則的最佳結合點。經濟全球化意味着開放,意味着要搞市場經濟體制,但這也不等于盲目的開放,盲目的搞市場。同志關于市場建設的一整套理論就是最好的指導原則。中國參與經濟全球化的過程中,應該時刻把握“三個有利于”的标準,不要過分強調意識形态的色彩。一談到有中國特色,很多人就容易從意識形态出發,這一點是不利于搞市場經濟建設的。現在的當務之急就是要要盡快熟悉經濟全球化的遊戲規則,建立和健全有中國特色的市場經濟體制。在融入經濟全球化的同時,根據相關規則加大本國經濟改革和調整的力度。“慢慢吞吞”會白白喪失機會,“操之過急”又等于“過猶不及”。中國應該從亞洲和拉美國家的金融危機吸取經驗和教訓。
3、保持宏觀經濟穩定,将中國經濟主權受到沖擊的可能性降至最低。實現宏觀經濟穩定的主要措施包括:實行穩健的财政政策,控制貨币供應量防止出現貨币危機;保持彙率穩定,逐步完善市場經濟體制下的彈性彙率制度;保持進出口的平衡,避免出現國際收支危機:控制外債規模、期限和結構,等等。
4、從戰略高度重視科學技術的發展,全面貫徹“科教興國”戰略。大力推進科技創新,通過完善以企業為主體的科技創新制度和科研機構的企業化改制,建立完整的科技人才一創新機制。科技創新将推動生産力的發展和新興市場的形成,從而又進一步推動新型人才的培育和發展,形成“研”一“産”—“學”的良性循環。
5、縮小地區差距,保持地區間的平衡,增強中國經濟發展的整體優勢。中國是一個地大物博,人口衆多的國家。随着中國對外開放和融入全球化經濟的速度加快,中國的經濟也出現高速發展,中國政府已經制定了西部開發戰略,将發展戰略的側重點轉移到中西部落後地區,并在政策上給予優惠。在大力開發中西部的人力資源同時,也注重鼓勵和引進其它地區的高新人才加入到西部大開發的隊伍中來。總之,中國作為當今國際社會中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其總體實力在不斷增強,在抓住經濟全球化給中國經濟發展帶來的機遇,加快經濟發展的同時,隻要政策得當,應對從容,就一定能化解經濟全球化有可能帶來的各種沖擊,一定能有效維護中國的經濟主權,确保中國的經濟安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