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報·青春上海評論員 陳嘉音
蔡健雅有一首歌叫做《别找我麻煩》,描述了一個人“烏雲罩頂”的倒黴一天:繞路繞到飛機場、咖啡倒在白襯衫上、下了大雨沒帶傘……光看歌詞全程血壓升高,但歌手用清新靈動的嗓音随性一唱,又讓人覺得有種灑脫的律動。用現在的網絡熱詞來說,就是“松弛感”。
“松弛感”為何會在網上走紅?起因是一位博主的一則觀察:一家人出門旅遊,當行李因疏漏被退回,其他家庭成員隻帶着身份證踏上旅程。但意外的是,當事人沒有一個陷入暴怒,沒有人生氣、指責,甚至還能輕松讨論落地後該買點兒啥,全程氣氛都非常松弛。
“原來世界上真有這麼松弛的家庭關系”的感慨,引發了很多網友對原生家庭的吐槽:大多數人的家庭沒有所謂的松弛感,在家隻要犯錯,後果基本是一頓暴風驟雨的訓斥,或者被引經據典地教育不停,甚至隔幾天還會再翻一次舊賬。
在疫情反複不定、日常雜事匆忙的當下,我們在焦慮中辛苦生活。“松弛感”的表達切中了當下人們的生活情緒:如果用盡全力也無力掌控,索性就放手而行。在家庭關系、戀愛關系中,“松弛感”則體現為面對突發狀況時的包容和理解,營造出舒适的雙邊關系。對個人來說,“松弛感”也是一種生活節奏和狀态的松弛。不擰巴,不争執,不咄咄逼人,慢慢成長,不讓繁雜瑣事消耗自己。
足夠的“松弛感”需要足夠的資源支撐。當你有選擇,有餘地時,才會有“松弛”的空間,正如有頭腦、有眼界的人,才不會在面對問題的時候一驚一乍亂了手腳,自然拿得起放得下。有人說,“松弛感”的出現也表明年輕一代有了更多選擇和放慢腳步的資本。
但在不少讨論中,經常有人把“松弛感”當成是“躺平”的象征,這種理解也很正常。确實存在積極的“松弛感”和消極的“松弛感”。對于忙忙碌碌的年輕人而言,需要的是遇事不慌的松弛感、勞有所獲的松弛感、平衡好工作和生活的松弛感,而不是一味躺平的松弛感、無所事事的松弛感、頹喪憊懶的松弛感。
年輕人需要積極的“松弛感”,正如畢淑敏在《像煙灰一樣松散》中寫道:要像煙灰一樣松散。隻有放松,全部潛在的能量才會釋放出來,協同你達到完美。
“煙灰,尤其是那些優質香煙燃燒後的煙灰,非常松散,幾乎沒有重量和形狀,真一個大象無形。它們懶洋洋地趴在那裡,好像在冬眠。其實,在煙灰的内部,栖息着高度警覺和機敏的鳥群,任何一陣微風掠過,哪怕隻是極輕微的歎息,它們都會不失時機地騰空而起馭風而行。”
煙灰在放松中,積蓄着飄揚的能量。如同年輕人處在拼事業的最好年華,奮鬥終究是青春的主基調,在積極的“松弛感”中調整好自己的狀态和節奏,才能更好地上路。
裡約奧運會女子100米仰泳半決賽後,傅園慧的一句“我已經用了洪荒之力了”走紅網絡;在東京奧運會賽場上,21歲的楊倩為國家奪得首金,向鏡頭微笑比心;決賽即将開場,谷愛淩還會在社交媒體跟粉絲們分享自己的心情……我們記得奧運健兒的拼搏瞬間,同樣也記得傅園慧的幽默真實、楊倩的松弛内斂、谷愛淩的勇敢自信。
一張一弛,文武之道也。于個體而言,奮鬥後的松弛,和松弛後的奮鬥,人生體驗因此豐富而生動。于家國而言,偉大複興的使命更加需要年輕人星夜兼程,隻争朝夕。所以,奮鬥和松弛,并不是相生相克的關系,恰恰這兩者相輔相成,才能帶來美好的人生。
青年報·青春上海評論員 陳嘉音
編輯:陸天逸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