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父母哪怕再不好畢竟是父母

父母哪怕再不好畢竟是父母

教育 更新时间:2024-08-25 15:23:04

導讀:

很多父母為了孩子的學習頭疼,放眼現在社會,恐怕沒有幾個父母沒有陪寫作業的經曆,而且陪寫作業的時候,經常腎上腺激素飙升,血壓也處于高位。經常是你急得不得了,孩子卻不急不徐,甚至故意磨蹭。

父母的苦惱往往來自于你讓孩子做什麼,他偏不,似乎專門跟你對着幹我,别的事兒還好說,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也就過去了。可是輪到學習和讀書的時候,很少有父母能淡定。

父母哪怕再不好畢竟是父母(父母再急也沒用)1

包 麻麻始終認為,無論是大人還是孩子,如果不想做某件事,那就很難把這件事做好,如果孩子心思壓根兒就沒在學習上,那麼父母越逼迫孩子越抵觸,甚至會徹底失去學習的興趣。

那麼,有什麼好辦法能讓孩子自發的去學習、做自己該做的事情呢?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小時候在孩子心中擁有絕對的權威,所以隻要教育方法用對了,就可以激發孩子的學習熱情,産生自我驅動力。

父母哪怕再不好畢竟是父母(父母再急也沒用)2

饑餓教育法

有一個好法方叫做“饑餓教育”,就是讓孩子對學習産生饑餓感。這一方法是日本著名小提琴家鈴木提出來的。

據說師從鈴木學小提琴的孩子們,一開始不能體驗拉琴,鈴木隻讓孩子們在旁邊觀看其他孩子演奏。聽着别人演奏出優美的旋律,新學員的激情被燃起,然後鈴木會讓孩子嘗試拉兩次空弦。

直到孩子們學琴的欲望被徹底激發,真正的學習才開始,而孩子們會更加珍惜這個機會,更加投入地學習,學習效果自然是不一般。

人們總是把垂手可得的東西視作理所當然,卻對來之不易的東西格外珍惜,這是人性使然。所以要想激發孩子内心的渴望,就需要适當地制造一些“饑餓感”。

父母哪怕再不好畢竟是父母(父母再急也沒用)3

饑餓營銷為何屢試不爽

為什麼制造饑餓感會激發孩子的内驅力呢?

被稱為“影響力教父”的羅伯特·西奧迪尼在其著作《影響力》中提到:

相對于對某件物品的渴望,人們更恐懼失去某種物品,對失去産生的恐懼更能激發人們的行動力

用心理學的專業名詞來解釋,就是【厭惡損失】,即無論擁有什麼東西,隻要一想到會失去,那麼你就會“不惜一切代價”避免失去的心理

每當我們看到雙11、雙12的年終大促,當某個促銷活動僅剩下1小時,當商品庫存隻剩100件時,即使我們很清楚這隻是商家的手段,活動總會再有,心裡還是忍不住擔心,失去了再也沒有這個機會,所以鬼使神差的去消費。

父母哪怕再不好畢竟是父母(父母再急也沒用)4

商家利用的就是人們厭惡損失的心理,極力渲染“稀缺”的氛圍,誘導消費者乖乖掏腰包。我們可以用同樣的方式,啟發孩子自主學習。

具體怎麼做,才能讓孩子産生“饑餓感”?

1、從數量和時間下功夫,讓孩子産生稀缺意識

商家最常用的手段一是限制數量,二是限定時間,在家裡我們也可以制造同樣的機會。

我們想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一次性買很多書,孩子置身于書的海洋,興趣寥寥。如果每次隻拿一本書出來,那麼每一本書孩子都會珍惜

這也是為什麼定雜志是一種非常良好的習慣,想起高中時訂閱的《讀者》和《青年文摘》,每次去傳達室領書都很興奮,拿到手了,會迫不及待地去讀,經常有舍不得一氣讀完的感覺,因為讀完了就沒有新故事看了,隻能等到下一期的到來。

如果家裡有台跑步機,想讓孩子去鍛煉,不妨大人配合跟孩子“争着”用。

比如可以告訴孩子:這是爸爸專屬鍛煉器材,你不能随便用哦。孩子就會好奇,如果爸爸短暫離開,趕緊提醒:快去跑幾步,等爸爸回來就會跟你搶了。

父母哪怕再不好畢竟是父母(父母再急也沒用)5

2、利用好奇心和逆反心理

某件事情如果被禁止,那麼這件事情就會激發人們更大的興趣,也會讓人覺得它更有價值

有研究人員做了一項調查,他們分别向兩撥大學生展示了一本小說的兩個不同版本的廣告,其中一個文案有這樣一句提示“本小說僅限21歲以上的成年人觀看”,另一則文案沒有這句話。

随後研究人員詢問了學生們的想法,看到年齡限制的人普遍對這本書有着強烈的興趣,感覺自己會喜歡。

如果想引導孩子看一本書,不妨試試先誇一下書有多精彩,然後歎一口氣:這書還不太适合你這個年齡看...... 孩子的好奇心就會被激發出來。

父母哪怕再不好畢竟是父母(父母再急也沒用)6

3、用别人家的孩子來提高競争意識,而不是打擊孩子

無論哪個年代的父母,都喜歡提“别人家的孩子”,隻是大多數父母都喜歡用來刺激和反話來打擊孩子。其實讓孩子形成競争意識本沒錯, 錯的是用錯了方法。

直播帶貨為什麼銷售量如此巨大?因為很多人已經處于癫狂狀态,不由自主的跟着買買買,渴望擁有大家瘋搶的物品,是一種本能反應

父母哪怕再不好畢竟是父母(父母再急也沒用)7

孩子的模仿能力超強,也有着天然的競争意識,如果家裡有大哥哥大姐姐,或者是跟孩子要好的朋友,平時做的事情,學習的内容對孩子會産生很大影響

我們可以用别人的良好例子來引導孩子,讓孩子主動向往積極的行為,讓自己變得更美好。

切記不能使用負面、諷刺的言語,否則隻會讓孩子反感,甚至背道而馳

父母哪怕再不好畢竟是父母(父母再急也沒用)8

【包 麻麻總結】

最好的教育莫過于讓孩子自覺,孩子餓了不需要你說也會去找食物吃,而現實情況往往是,孩子還沒有感覺,父母已經把食物喂到了嘴邊。

希望所有的父母都能做好孩子的領路人,而不是纖夫。

我是包麻麻,關注我,不迷路……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