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清代的學術來,有幾位學者總是眉飛色舞,說那發達是為前代所未有的。證據也真夠十足:解經的大作,層出不窮,小學也非常的進步;史論家雖然絕迹了,考史家卻不少;尤其是考據之學,給我們明白了宋明人決沒有看懂的古書…… 但說起來可又有些躊躇,怕英雄也許會因此指定我是猶太人,其實,并不是的。我每遇到學者談起清代的學術時,總不免同時想:“揚州十日”,“嘉定三屠”這些小事情,不提也好罷,但失去全國的土地,大家十足做了二百五十年奴隸,卻換得這幾頁光榮的學術史,這買賣,究竟是賺了利,還是折了本呢? “可惜我又不是數學家,到底沒有弄清楚。但我直覺的感到,這恐怕是折了本,比用庚子賠款來養成幾位有限的學者,虧累得多了。” “對我最初的提醒了漢滿的界限的不是書,是那大辮子,是砍了我們古漢人先祖的許多的頭顱,滿清這才定了的,到我們有知識的時候大家早忘了這血史。” “其實說到這大家早忘了滿清的血史,四庫全書還是功不可沒的。滿清的手段大大的高明和陰毒,不是焚書,而是全毀!抽毀、剜去之類的也且不說,最陰險的是他們删改了古書的内容” “其目的非常非常的明确,即使我們永遠不會覺得我們中國的作者裡面,也曾經有過很有些骨氣的人”
文字獄的血迹已經消失,滿洲人的兇焰已經緩和,愚民政策早已集了大成,剩下的就隻有“功德”了。那時的禁書,我想他都未必看見。現在不說别的,單看雍正乾隆兩朝的對于中國人著作的手段,就足夠令人驚心動魄。全毀,抽毀,剜去之類也且不說,最陰險的是删改了古書的内容。乾隆朝的纂修《四庫全書》,是許多人頌為一代之盛業的,但他們卻不但搗亂了古書的格式,還修改了古人的文章;不但藏之内廷,還頒之文風較盛之處,使天下士子閱讀,永不會覺得我們中國的作者裡面,也曾經有過很有些骨氣的人。他們(滿清皇帝)是深通漢文的異族的君主,以勝者的看法,來批評被征服的漢族的文化和人情,也鄙夷,但也恐懼,有苛論,但也有确評,文字獄隻是由此而來的辣手的一種……我們不但可以看見那策略的博大和惡辣,并且還能夠明白我們怎樣受異族主子的馴擾,以及遺留至今的奴性的由來的罷。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