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為什麼蘇轼一生坎坷

為什麼蘇轼一生坎坷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6 15:03:37

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水擊三千裡。

所謂自信和豁達,與其說是一種天性,不如說是一種選擇。

01

大唐貞元九年(793年),劉禹錫參加科舉考試,金榜題名。

那一年,他21歲。

中舉的士子們到大慈恩寺題詩留名,站在劉禹錫前面的青年,身形瘦削,他在題詩後留下自己的名字:柳宗元。

劉禹錫上前打招呼:“我乃中山靖王之後……”

沒錯,這就是劉禹錫的開場白,跟幾百年前的劉備是一樣的。

劉禹錫和柳宗元成了好朋友。

為什麼蘇轼一生坎坷(把劉禹錫和蘇轼一對比)1

264年後,大宋嘉佑二年(1057年),北宋科舉考試,主考官歐陽修拿起一份試卷交給閱卷官員傳閱,衆人紛紛稱贊:這是妥妥的狀元之才。

歐陽修撚須思索, 自己的學生曾鞏也參加了這次考試,如果這文章是他所寫,我作為主考官,給他定為第一……

為了避嫌,歐陽修大筆一揮,評了第二名。

結果,這篇文章的作者是四川來的瓜娃子蘇轼。

那一年,他20歲。

蘇轼在文中寫到:“臯陶為士,将殺人。臯陶曰殺之三,堯曰宥之三。”歐陽修和副考官梅堯臣感歎其中文采,卻不知道這幾句話出自何處。

等到蘇轼前來谒謝,歐、梅二人就提出疑問,結果蘇轼回答:“何必知道出處!”(潛台詞是:是我臨時編的)。

為什麼蘇轼一生坎坷(把劉禹錫和蘇轼一對比)2

歐陽修對蘇轼的豪邁極為欣賞,他預言說:“此子可謂善讀書,善用書,他日文章必獨步天下。”

在當時看來,無論是劉禹錫,還是蘇轼,他們都應該前程遠大。

但是,在命運給予的禮物背後,都暗中标好了價格,那些閃耀着光彩的人物,必然要經曆艱辛磨難。

所以《大學》裡說:

詩雲: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如切如磋者,道學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

02

大唐貞元二十一年(805年),唐德宗駕崩,太子李誦登基,史稱唐順宗。

順宗皇帝身殘志堅,雖然卧床,但仍然重用自己的老師王叔文、王伾,他們連同劉禹錫、柳宗元等人發起一場革新。

為什麼蘇轼一生坎坷(把劉禹錫和蘇轼一對比)3

這場革新像極了千百年後的“戊戌變法”,前後隻進行了140多天。

在推行變法時,因為觸動藩鎮、宦官集團利益,順宗皇帝被逼禅位給太子李純,推行革新的官員全部被貶谪。

王叔文被貶為渝州司馬;王伾被貶為開州司馬;劉禹錫被貶為朗州司馬;柳宗元被貶為永州司馬。

這件事,史稱“永貞革新”,也叫“二王八司馬”事件。

為什麼蘇轼一生坎坷(把劉禹錫和蘇轼一對比)4

大宋熙甯四年(1071年),經曆過喪母、喪父之痛的蘇轼上書談論王安石變法的弊病,這讓王安石有些惱怒,于是蘇轼請求離京任職,任杭州通判。

元豐二年,蘇轼調任湖州知州,到任之後,蘇轼給宋神宗上謝奏表,生性耿直的他就寫到:

“陛下知其愚不适時,難以追陪新進;察其老不生事,或能牧養小民。”

很明顯,這話裡話外,有那麼一點不滿和牢騷,此時變法的領頭人已經由王安石變成了宋神宗本人,所以蘇轼這句話就成了“嘲諷時政”,加上他之前寫過的一些詩,很快,蘇轼就被逮到了禦史台。

禦史台裡種滿了柏樹,上面經常栖息着烏鴉,所以禦史台又叫“烏台”。

而蘇轼這一次因言獲罪,就稱“烏台詩案”。

為什麼蘇轼一生坎坷(把劉禹錫和蘇轼一對比)5

最終,在朝中大臣,甚至太皇太後出面勸阻下,蘇轼被貶到黃州。

03

柳宗元被貶為永州司馬,妻子去世,朝中舊朋無人聯系,心緒低落的他就寫下《江雪》這樣的悲曲: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凄冷之意,迫面而來。

為什麼蘇轼一生坎坷(把劉禹錫和蘇轼一對比)6

相較于柳宗元的悲觀,劉禹錫就豁達了很多,即使到了悲秋的季節,他還能寫下不一樣的《秋詞》: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這首詩短短28字,卻一掃文人“傷春悲秋”的習性,足足振奮世人1200多年。

劉禹錫将這首詩寄給柳宗元,安慰柳宗元:朋友們,開心一點,人間不值得。

或許正是在劉禹錫的鼓勵下,柳宗元放下悲愁,開始寄情山水,于是他寫下了流傳後世的“永州八記”。

為什麼蘇轼一生坎坷(把劉禹錫和蘇轼一對比)7

與劉禹錫的豁達從容相似,蘇轼到了黃州,因為被貶谪,職位“有名無實”,他甚至沒有俸祿。

黃州太守很崇拜蘇轼,于是将黃州東郊的一片荒地劃給他,用以耕種自給。

從此,蘇轼就有了另一個名字:東坡。

在黃州第二年,朋友們來東郊看望蘇轼,大家認為東郊土地瘦瘠,不如去沙湖那邊,土壤肥沃,衆人一起往沙湖去,結果在路上下起了雨,冒雨前行的蘇轼就寫下了《定風波》: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為什麼蘇轼一生坎坷(把劉禹錫和蘇轼一對比)8

一蓑煙雨任平生,這是何等的豁達與從容。

蘇轼一生,被貶谪的時候多,但無論何種境況,他總能樂天安命。

有人說他的豁達是一種天性,但這種豁達,何嘗不是一種選擇呢。

反正人生之中,總會遭遇風風雨雨,凄慘落魄是一生,豁達從容也是一生,怎麼過,都是一種選擇。

04

大唐元和九年(815年),被貶谪的劉禹錫和柳宗元終于收到朝廷的诏書:回京。

回到了長安的劉禹錫和柳宗元非常開心,兩人結伴去遊玄都觀,觀中桃花盛開,劉禹錫一高興,就寫了一首詩:

紫陌紅塵拂面來,無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觀裡桃千樹,盡是劉郎去後栽。

這樣的詩,多少有些“膨脹”,所謂“劉郎去後栽”,分明是在影射什麼,有的人讀了詩,很不開心,于是上奏,接着劉禹錫以及和他一起觀花的“諸君子”就收到了新的安排:

劉禹錫被貶播州,柳宗元被貶柳州。

為什麼蘇轼一生坎坷(把劉禹錫和蘇轼一對比)9

當時播州路遠,柳宗元擔心劉禹錫随身侍候的80歲老母親難以忍受颠簸,于是提出要和劉禹錫更換被貶地。

後來,在其他好友的幫助下,劉禹錫被貶地改到了連州。

這件事,被韓愈寫在了柳宗元的墓志銘上,這就是柳宗元“以柳易播”的往事。

劉禹錫和柳宗元一起南下,在衡陽分别時,柳宗元寫下一首詩:

二十年來萬事同,今朝岐路忽西東。

皇恩若許歸田去,晚歲當為鄰舍翁。

希望年老時,咱們能住在一起,做一對“鄰居翁”。

遺憾的是,越是美好的願望越是不會實現,這就是人生。

衡陽一别之後,下一次相見,還在衡陽,隻是劉禹錫母親去世,他扶靈至衡陽,同時收到了好友柳宗元去世的消息。

柳宗元将自己的文稿以及子女,全部托付給劉禹錫。

為什麼蘇轼一生坎坷(把劉禹錫和蘇轼一對比)10

君埋泉下泥銷骨,我寄人間雪滿頭。

大宋時的蘇轼,也在遭遇着坎坷,來到黃州第三年,他的乳母去世,正在悲戚之時,卻發現窗外有烏鴉銜着紙錢。

原來已經是清明,内心悲痛的蘇轼以淚和墨,寫下了書法史上有名的《寒食帖》:

自我來黃州,已過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今年又苦雨,兩月秋蕭瑟。卧聞海棠花,泥污燕脂雪。

……

後來反對變法的司馬光上台,大家想起漂流在外的蘇轼,于是召他回京,結果在議論朝政時,蘇轼又表示:王公變法,其實也沒有那麼壞。

為什麼蘇轼一生坎坷(把劉禹錫和蘇轼一對比)11

這就有些不合時宜了,因為這樣的做法, 蘇轼既讓變法派排擠,又不被保守派接受。

繼續流放吧。

你看,豁達的人也會遭遇痛苦折磨,但或許也是因為這些痛苦,才讓他們更加堅定選擇了繼續豁達。

05

大唐長慶四年(824年),時年52歲的劉禹錫赴任和州,對于他這種被貶官員,在地方官員眼裡,從來都是“落毛鳳凰不如雞”。

于是,到了任地,原本應該給予的三廂套房的配置就變成了一間僻靜的小屋。

為什麼蘇轼一生坎坷(把劉禹錫和蘇轼一對比)12

就在這樣的環境下,劉禹錫寫下了流傳千古的《陋室銘》: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牍之勞形。

南陽諸葛廬,西蜀子雲亭。孔子雲:何陋之有?

在困難的環境下,依舊不忘自己樂觀的心,這樣的事,也就劉禹錫能做到了。

同樣,大宋時的蘇轼被貶谪到嶺南惠州,彼時的嶺南,多煙瘴毒氣,但即使在這樣的環境下,蘇轼還樂呵呵寫下了:

羅浮山下四時春,盧橘楊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

這首詩傳回朝中,當朝大臣一看,都這樣了,還活得這麼滋潤,再貶吧。

為什麼蘇轼一生坎坷(把劉禹錫和蘇轼一對比)13

這一次,時年62歲的蘇轼被貶海南儋州。

據說,在宋朝,流放海南是比滿門抄斬低一等的懲罰。

但到了海南,蘇轼還是樂天安命,他在本地建立學堂,親自教學生,在他的教育下,海南出了第一個進士。

06

大唐寶曆二年(826年),已經54歲的劉禹錫接到诏令,趕回洛陽。

歸途中,經過揚州,在這裡,從蘇州趕回洛陽的白居易設宴等待着劉禹錫。

詩豪與詩魔在揚州相見。

為什麼蘇轼一生坎坷(把劉禹錫和蘇轼一對比)14

同樣是經曆浮沉的兩人無盡感慨,白居易寫了《醉贈劉二十八使君》:

為我引杯添酒飲,與君把箸擊盤歌。

詩稱國手徒為爾,命壓人頭不奈何。

舉眼風光長寂寞,滿朝官職獨蹉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23年的外放生活何等艱辛啊,太不容易了。

結果劉禹錫回贈一首詩《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

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再回首,不過是一生浮沉,也沒啥可說,暫憑杯酒長精神。

4年後,劉禹錫回到長安,他一個人又去了玄都觀,這一次,身邊再沒有柳宗元陪伴,他又寫了一首詩:

百畝庭中半是苔,桃花淨盡菜花開。

種桃道士歸何處,前度劉郎今又來。

歲月榮枯,我老劉又回來了。

為什麼蘇轼一生坎坷(把劉禹錫和蘇轼一對比)15

大宋元符三年(1100年),朝廷頒行大赦,蘇轼複任朝奉郎,在北歸途中,經過常州,蘇轼去世,享年65歲。

在去世前一個月,蘇轼曾寫過一首《自題金山畫像》: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

這一生有哪些功業?無非都在被貶谪途中。

可是,因為他的豪放,那些被貶谪的往事,也成了最美麗的回憶。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