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傅佩榮生日

傅佩榮生日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27 03:31:28

曆史如劇,總有那麼幾幕讓人動容。

倘若提到這一段,相信天下的讀書人都難忍為之感動:

王陽明臨終時,弟子問他有何遺言?

他回答:“此心光明,亦複何言”。

人生是複雜的,有幾人能真正做到無怨無悔?

王陽明留給後世的這句話,不是一種心情,而是一種修養。

日前,央視大型綜合文化節目《典籍裡的中國》,将王陽明的傳奇人生搬上了熒屏。

傅佩榮生日(傅佩榮一生隻活57歲)1

《典籍裡的中國》之《傳習錄》

節目以倒叙手法,從王陽明去世前一年,接到廣西平叛的诏令講起,回顧他曆經磨難的一生。

王陽明的一生富于傳奇,從少年立志、踏上仕途,到貶谪貴州、龍場悟道、平甯王之亂,他于百死千難中迸發出的精神之光,至今照耀世人。

傅佩榮生日(傅佩榮一生隻活57歲)2

龍場悟道

跟随劇情,我們也仿佛經曆了一場跌宕起伏的精神之旅。

五百年來,王陽明留下來的思想,影響了中國乃至東亞的思想發展。

有那麼多人喜歡王陽明、學習王陽明,我們更有必要好好來認識一下,這位了不起的讀書人。

01 王陽明師承何處?

王陽明是明朝中葉的學者,年代是1472-1529,比朱熹晚了大概300年。

王陽明18歲的時候,每天就做一件事:

早上起床,就到院子裡“格”(窮究)竹子。

因為朱熹講“格物緻知”,要求認識事物不能隻看表面,還要看裡面,所以王陽明每天早上就研究竹子裡面的結構。

結果,三四天就感冒生病了。

他開始思考,“格”一個竹子都生病,叫我“格”萬物,那我還有命嗎?

朱熹讓人格物窮理,是研究萬物的道理啊,好大的氣魄!但是誰做得到呢?

王陽明就覺得朱熹的說法有問題,他這條路是走不通的。

那怎麼辦?

他就找到朱熹的對手陸象山。

陸象山跟朱熹同一個時代,兩個人辯論過,立場完全不一樣。

陸象山的立場是怎樣的?

一句話大家就知道了,他說:宇宙即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意即人不用念書,不用考慮這麼多,我心裡面就有一切,這叫做心學

王陽明後來走向陸象山,他和陸象山被稱作“陸王心學”

02 王陽明的傳奇人生

據說,王陽明五歲還不會講話,一開口講話就一鳴驚人。

十歲時,他問老師:“什麼是第一等事?”

老師教小孩子,一定說是讀書、考科舉、中狀元是第一等事。

王陽明就跟老師說:“我認為不對。”

老師吓一大跳,說:“那你說說看,什麼是第一等事?”

王陽明說:“讀書成聖人,才是第一等事。”

王陽明是文武全才,他生平的經曆與思想的發展都非常富有戲劇性,被稱為“五溺三變”

“五溺”是指他年輕時曾經沉迷于任俠、騎射、辭章、神仙與佛氏。

的确,他一生富于俠義精神,帶兵作戰極有效率,提筆為文揮灑自如,是哲學家中罕見的文武全才。

至于道教與佛氏,他在《傳習錄》中也說“吾亦自幼笃志二氏,……始自歎悔錯用了三十年氣力。”

“三變”是說,他三十七歲時,在貴州龍場悟得“知行合一”;四十二歲時,教人“靜坐澄思”,以收回放縱散亂的心思;到四十九歲時,由百死千難之中悟得“緻良知”之旨。

他修習靜坐默觀,據說到後來可以預知未來。

有一次,他在靜坐默觀,出來跟學生說,明天誰會來看我。

傅佩榮生日(傅佩榮一生隻活57歲)3

學生就問他:“是不是他給您寫信了,所以您知道?”

王陽明說:“沒有!我剛剛靜坐默觀的時候,就知道明天誰來看我。”

第二天,那個人果然來了。

所以,很多人都說王陽明是有神通的。

03 陽明心學講什麼?

王陽明和朱熹的思想,實際上走了兩個極端。

朱熹說格物緻知,研究萬物的道理,才能夠了解萬物的道理;

王陽明說,不必,我心裡面就懂得一切,尤其是對于善惡的分辨。

他為什麼這麼說?

因為懂得外在的東西,懂多少其實沒用的;懂得行為上善惡的分辨,那個才最重要。

王陽明所謂的“緻良知”,這個“緻”,要理解為真誠到極點。

你如果真誠到了極點,心裡面對于善惡,就立刻可以知道了。

所以,你如果學朱熹,永遠不可能念完大學;如果學王陽明,根本就不用念大學。

王陽明也批評朱熹,說他“支離”,一天到晚念書,念到最後整合不起來,整個人是分裂的。

04 誰才是真正的儒家?

朱熹和王陽明都是後世重要的學者,有人會問:

兩個人到底誰對呢?誰比較接近儒家的思想呢?

當然是王陽明啊!

我們打個簡單的比方,這件事就好理解:

假設有個鄉下人,他沒念過書,如果學朱熹的做法,一輩子也不可能修養成聖人,因為他不認識字;

他如果學王陽明,就有希望了,他真誠到極點,那就可以成為聖人。

我們一再強調:儒家的路是一條普遍的路,目的是要讓每一個人都有機會,學習儒家之後,修養成為君子,乃至聖人。

朱熹要你念書,可是從古代到現代,很多人并沒機會受教育,那他怎麼成為儒家的君子呢?

如果按照王陽明的路線,每個人都有希望的。

05 心學的問題在哪?

很多人學王陽明,但也要知道,他的學說有一個問題,就是唯心論,太過于主觀了。

他主觀的程度,連西方哲學家聽了都吓一跳。

他說:無心外之理,無心外之物。

這話講得太極端了。

心裡面都有,那是不是不必去研究外在的事物呢?什麼都不研究的話,你怎麼可能真的了解人情世故呢?

王陽明是個奇才,他把儒家、道教、佛家都學了。

這當然是常人難以達到的,但也造成一個影響,就是他的思想是有點混雜的。

直到後來,他在百死千難之中悟得“緻良知”之旨,回到了儒家的正途。

他告誡人們:不要想出仕的事,不要想成仙的事,你要老老實實面對人間,這才是正途。

到最後,“緻良知”就變成我隻要真誠到極點,善惡全部搞定。

這也難怪朱熹後代的弟子批評王陽明,說他“近禅”,接近禅宗。

他的很多話說出來,就跟禅宗的公案一樣,需要你自己去參。

所以,學王陽明要注意他思想中這種過分的主觀性。

王陽明隻活了五十七歲,但真可稱為了不起的人生。

縱觀王陽明的一生,他的傳奇經曆,他留下來的寶貴思想,比如強調人格的獨立性,強調自我的覺悟,有很多值得我們去探究、去學習。

臨終前,王陽明說“此心光明,亦複何言”,那種坦蕩之氣使人欽佩。

傅佩榮生日(傅佩榮一生隻活57歲)4

其實,王陽明還有另一句話:

“平生學問方才見得數分,未能與吾黨共成之,為可恨耳!”

意思是,我這一生的學問如果有十分,我才做到了五六分,很可惜,沒有辦法跟我這些同道一起,完成我所有的學問。

誠然,人生難免有悲願。

所以,才需要我們後代人盡責任,繼承和推展,使我們的文化不斷開展。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