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燕子每年都要去南方過冬,為何在南方見不到燕子?南方到底在哪?
馬上就要迎來白露節氣了,這是我國傳統的二十四節氣中第十五個節氣,也是秋季的第三個節氣。
到了白露節氣的時候,天氣就開始逐漸轉涼了,尤其是在早晚的時候會感覺到秋意的涼爽。也是因為早晚的溫差大了,而在夜晚的時候氣溫降低了,而在早上的時候就會看到露珠。而古人又是以四時配五行的,其中秋就是屬金,金是白色的,所以這個節氣就稱之為“白露”。
在白露節氣的時候,也有三候一說,分别是一候鴻雁來,二候玄鳥歸,三候群鳥養羞。它的意思是說到了白露節氣的時候,鴻雁就要飛走了,而緊接着燕子也要飛去南方過冬了。而之後就是鳥類都要存儲糧食為糧食過冬。
在農村長大的朋友們都很清楚,一般到了白露節氣的時候,燕子就開始不見了,因為它們要飛到南方去過冬了。但是對于許多南方的朋友們來說,他們卻很好奇在南方見不到燕子。那這些燕子到底是飛到哪裡去了?對此,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燕子為何要飛到南方去過冬?其實對于許多的鳥類來說,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性,那就是遷徙。當一個地方的溫度低了,它們就會飛走,一般都是飛到溫暖的地方去過冬。而燕子就是一種候鳥,它也是在秋季的時候飛到溫暖的地方過冬,而等到這個地方變得寒冷了,它們又會再飛回來。
之所以像燕子這類候鳥,會飛到“南方”去過冬,這主要是有兩個方面的原因,第一個是這裡的氣溫低了,這樣不利于燕子這類鳥生存,如果不飛過去的話,它們就可能會被凍死。
當然了,還有很重要的一個原因,那就是像燕子這樣的候鳥,往往對食物的要求比較高,它們一般都是捕食一些昆蟲,而且多數都是吃活物。但是絕大多數的昆蟲在冬季來臨之間,它們就開始藏匿起來了,有些就産卵了然後死掉了。
如此一來,對于燕子它們來說,冬季就算不去南方過冬,溫度也不至于把它們凍死,但是沒有食物吃的話,它們就會被活活的餓死。所以為了過冬,也為了不被餓死,燕子就會飛到南方去過冬,這也是燕子長期進化的結果。
不過對于烏鴉、喜鵲和麻雀等雜食性的鳥類來說,它們就不需要去南方過冬。因為它們都是留鳥,吃食又比較雜,在冬天也能有足夠的食物吃。
燕子過冬的南方,遠比我們想象得更遠。小時候筆者一直以為燕子飛到南方去過冬,就是在我國的南方。但是後來在廣州、海南等地區到了冬季,也基本見不到燕子。因為這些東方到了冬季是很暖和的,可屋檐下的燕子窩裡也是空空的,一隻燕子也沒有。
後來查閱了資料才知道,原來燕子飛到南方過冬,并不是指我國的南方。而且值得一提的是不同的候鳥遷徙的南方,也不是指定的一個地方,因此不同的候鳥就有不同的“南方”。
有科學家就對不同的候鳥遷徙距離進行了追逐,發現它們的遷徙根據距離的遠近大緻分為三種:
第一種短距離的遷徙,這樣的往往距離不長。第二種是中距離的遷徙,往往一飛就是數千公裡的路程,而且耗時也是比較長的。第三種就是長距離的遷徙,它們飛行的距離甚至有上萬公裡,而燕子就是這樣一種長距離遷徙的候鳥。
在幾年前有科學家還特意對北京的雨燕遷徙進行了追蹤,發現它們普遍都是在白露節氣前後就開始遷徙,而且它們并不是直接往南方飛行,先是像西北方的内蒙古,然後進入到新疆北部,之後又跨越了噶爾盆地進入中東,最後發現這些燕子居然從紅海進入到了非洲,并且在最終到達了南非地區。整個遷徙過程共飛行了14000多公裡,而用時接近3個月。
也是這次對北京雨燕遷徙的追蹤,讓我們了解到了原來燕子遷徙去的“南方”,可不隻是我國的南方,它們都已經飛越過了很多的國家,路程更是長達14000多公裡,實在是佩服雨燕的飛行能力。
而燕子到了越冬的南方地區,往往也隻是停留幾個月就又要進行遷徙了。按理來說,在南方過冬是比較暖和的,食物也不缺,它們又為何要飛回來呢?
這是因為它們還有另外一個很重要的使命——繁殖後代。它們要飛回來,才能繁殖。這也是為什麼燕子飛回來以後,基本都是築巢,這也是為繁殖後代做準備的。
如果繼續待在“南方”,那裡的氣候環境不怎麼适合燕子的生存,同時競争也過于激烈,食物不如它們的故鄉豐富,何況也不利于繁殖後代,所以燕子才又要不辭辛苦飛回來。等到孩子孵化出來,長大了以後,它們又要開始随着父輩、祖輩們一起遷徙了。
但是說起來也十分的奇怪,燕子來回飛行的距離有上萬公裡了,可是它們卻能精準地找到之前築的巢。也就是說,你家屋檐下燕子窩裡的燕子,每年都會是同一窩燕子。
至于為何燕子能如此精準地找到自己的家,至今也還是一個未解之謎。你知道是什麼原因嗎?它們又是如何導航而不迷路的呢?歡迎大家留言讨論!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