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親串友的送禮标配
糯米,性溫、味甘,入肺、脾經,有補虛、補血、健脾暖胃作用,是一種溫和的滋補品。
中國人過節時,用糯米做成的各種美食頗受歡迎,粽子、元宵、湯圓、八寶飯、年糕、麻團……糯米制品品種豐富應有盡有。而對于重慶人來說,用糯米做成的一種食物在日常生活中無處不在。
米花糖,相信是很多重慶小夥伴無憂無慮的童年時光中那無比美味的回憶。
那時的米花糖還是半透明的油紙包裝。撕開油紙,油酥米中包裹着、黑芝麻、花生、核桃的米花糖香甜誘人,讓孩子們垂涎不已,而最炙手可熱的當然是玫瑰米花糖。
熊孩子鬧騰不休的時候,父母随手塞過一小塊米花糖,就能給打發了,拿着那塊米花糖慢慢地啃,不僅是消磨時間的好辦法,也是充饑的好幫手。
現在作為休閑零食的米花糖,不僅是很多重慶人的童年回味,也是數十年前是送禮佳品。
一袋米花糖加上一瓶老白幹,構成了走親訪友時的标準配置,可見米花糖在當時人們心目中的珍貴地位。
耗時耗力的傳統工藝,需耐心等待的香甜滋味米花糖源于一種傳統小吃“炒米糖”,主要原料就是糯米和紅糖,配合上開水沖調食用。
1924年,陳漢卿和陳麗泉兩兄弟,在傳統“炒米糖”的基礎之上,将陰米沙炒改為油酥,用白糖取代紅糖,還加入了花生、核桃、芝麻等輔料,形成了如今米花糖的雛形。
外觀上看起來不過是油酥米拌上各種堅果炒貨,實際上米花糖的做法十分繁複,而且在工業生産發達的今天仍然離不開長時間的時間消耗和人工操作。
糯米當然是制作米花糖的主要原料。首先進行糯米的篩選清洗,然後是10來個小時的浸泡。泡好的糯米需要進行蒸制,然後是自然晾涼,這才僅僅完成了陰米的制作。
接下來的步驟才是重點,陰米加入糖開水進行炒制,然後烘幹,再把陰米放進150度左右的油鍋中進行油酥,也就是油炸,陰米逐漸膨脹發泡,終于成功在望。
待白糖和饴糖熬制的糖水起泡,油酥好的陰米、花生、核桃、芝麻等一并倒入,攪拌均勻,粘稠的糖液把所有原料團結在一起,乘着溫熱切塊整形,米花糖便大功告成。
幹濕兩吃的别樣滋味,另類的重慶特色
撕開包裝紙直接咬下一口嘎嘣脆的米花糖當然最幹脆,但對于重慶人來說,早上不知道吃什麼的時候,不如來一封米花糖好了。
沿着米花糖上的紋理,分開成小塊放到碗裡,再倒進熱水,随着悉悉索索的響聲,米花糖逐漸散開,稍稍攪拌一下,一頓方便快捷營養的早餐就完成了。
豐富的油脂和糖類,讓米花糖的飽腹感十足,一碗米花糖下肚,熱量維持一上午不成問題。高脂高糖對于現代人來說可能是負擔,但對于那時的孩子們來說卻是無比香甜的美味。
所以現在的米花糖,更多的是重慶人對于童年時代的懷念,以及作為重慶特色的必備手信禮物。在重慶,經受過麻辣火鍋的激烈刺激後,不妨再體驗一下香甜酥脆的另類滋味。
部分圖片來源或改編自互聯網,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侵删請聯系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