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節又稱鬼節、七月半、少數地區也叫亡人節。十月十五下元節也是寒食節。每年七月十五紀念古代先賢的中元節,是我國祭祀的傳統節日。它與寒食節、清明節合稱我國古代的三大鬼節,每年主要集中在在農曆的七月十五這天舉行祭祀活動,但時間并不是固定的,在我國的南方地區,人們也有在七月十四祭祀的傳統。也有一些地方從七月初就開始祭祖的儀式,在夜裡将祖先接引回家中,然後一日三頓茶飯的供奉直到七月結束。
相傳,農曆的七月初一鬼門就會打開,閻羅王特許陰間的鬼魂回到陽間接受後人的祭祀,而無人祭祀的孤魂野鬼就會飄蕩在人間尋找食物。民間信仰祖宗拜祭,相信在中元節期間祖先會返回陽間的家中看望子孫後代。因此,民間會在中元節祭祀先人,超度亡魂
中元節習俗-燒紙
節日中,漢族民間俗信行為中,最為突出的是燒紙。據迷信傳說,陽間的紙就是陰間的錢,人們燒紙就是給亡故的先輩親人送錢。通常上墳燒紙時要留下幾張,到十字路口焚燒,目的是給尤家可歸的野鬼一些施舍,它們就不會再去搶劫送給其祖先的錢了,至于為何燒紙當錢,漢族民間亦有一個滑稽的傳說。東漢蔡倫發明造紙術;其兄蔡莫,受嫂子慧娘的鼓動,找蔡倫學習造紙技術。可是,蔡莫賺錢心切,技術沒真正學到家便匆忙趕回家開張營業。結果,他造的紙質量太次,無人問滓。慧娘苦思冥想,心生一計。一日深夜,蔡莫放聲大哭,驚動四周鄰居。他說,慧娘因造紙的事,夫妻發生口角後,上吊身亡。第二天,即七月十五日,蔡莫假作悲傷痛悔,邊号啕哭泣,邊将紙點火焚燒。衆人正在勸慰,忽見慧娘蘇醒過來。她告訴衆人,之所以能夠死而複生,是因為閻王接到了蔡莫送去的錢,才将其放歸人世的。陽間拿銅當錢,陰間是拿紙當作錢。大家信以為真,皆紛紛掏錢,将蔡莫的存紙搶購一空,好給祖先燒紙送錢用。中元節燒紙的習俗就是由此而産生。
中元節習俗-放小船
按照滿族的習俗,七月十五要舉行各種活動來紀念祖先以及慶祝一年的收獲。屆時,身處異鄉的同胞将緬懷親人、思念家鄉的心願付諸順流而下的小船,以示寄托。現我國廣州地區滿族人仍保留有七月十五日在水中放小船,内書“直上長白”等語的習俗。有的地方則舉行劃船比賽,慶祝節日。
中元節習俗-跳天燈
廣西天等一帶在中元節有跳天燈習俗。舊時跳天燈活動多是一些迎神賽會、驅逐疫鬼之類的迷信活動,現已逐漸發展成為一種民間體育活動。
跳天燈一般在村頭較平坦的場地上進行,72個小碗裝上豆油,分别排成9行,按前後左右相距0.8一l米的距離置燈并點燃,跳燈的人頭戴面具,手持木魚、小鼓、鑼钹等樂器,亦有手持挂紙花條木棍者。開頭由一人帶頭敲打木魚,按節奏有規律地在每行燈中穿來跳去,到行角轉彎處,每人都要做一些亮相的跳步轉彎動作,并吹打各自手中所持的樂器及道具。夜間觀跳天燈的場面,宛如長龍在星光中舞動。
中元節習俗-放焰口
佛教中形容餓鬼渴望食物,口吐火焰叫做焰口。因而和尚向餓鬼施食叫放焰口。自梁代起,我國民間在中元節舉辦設齋、供僧、布田、放焰口等活動。當天,人們先在街口村前搭起法師座和施孤台,并在法師座前供着地藏王菩薩,相傳地藏王菩薩是超度地獄鬼魂的。其下供着用面制的桃子、大米,施孤台上立着三塊靈牌和招魂蟠。正午已過,人們把全豬、全羊、雞、鴨、鵝及各式發糕、果品等擺到施孤台上。主持人在每件祭品上分别插一把藍、紅、綠的三角紙旗,上書“孟蘭盛會”、“甘露門開”等字樣。儀式在莊嚴肅穆的廟堂音樂中開始。衆僧誦念各種渴語和真言,然後施食,把面桃子和大米撒向四方,重複三次。民間把這種儀式叫“放焰口”。及至晚上,家家戶戶還要在自家門口焚香,把香插在地上,因其象征着五谷豐登,所以插得越多越好。
#如果給你的人生重來一次機會,你會怎麼做##你的處事格言是什麼##能推薦你喜歡的經典句子嗎##你最喜歡小李子的哪部電影##人生存的意義和價值是什麼#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