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野生菌烹饪怎麼辨别有毒

野生菌烹饪怎麼辨别有毒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1-27 11:39:47

野生菌烹饪怎麼辨别有毒(如何識别有毒野生菌)1

野生菌烹饪怎麼辨别有毒(如何識别有毒野生菌)2

編者按

伴随着雨季的到來,菌子噌噌往上冒,又到了雲南人撿菌、吃菌的季節。然而,野生菌雖美味,風險卻不容忽視,每年吃菌中毒的事屢見不鮮。“雲南發布”開設“吃菌那些事”科普欄目,和大家一起聊聊哪些菌子能吃?哪些菌子不能吃?野生菌中毒有哪些症狀?該如何急救……陪伴大家度過一個美味又安全的“食菌季”。

雲南是野生菌的天堂

迄今

雲南記載可食的野生菌在1000種以上

市場銷售可食用的野生菌有250餘種

毒菌約200餘種

易混淆常誤食而引起中毒種類約20餘種

就雲南發生較多的

毒菌類群及其中毒類型

小布針對性地整理出8條警示

便于廣大群衆理解與記憶

避免誤食毒菌事件的發生

警示1

菌蓋有鱗片,菌柄有菌環,菌柄基部有菌托(或環形棱紋菌托)(即頭上帶帽、腰間系裙、腳上穿靴)的白色鵝膏菌類是劇毒的毒菌,引起肝髒損等多種髒器壞死,最終因造成人體多器官功能衰竭而導緻死亡。這是引起中毒死亡的最常見、毒性最強的毒菌類群。

警示2

形态上極易與可食的火炭菌(稀褶紅菇、密褶紅菇)相混淆的亞稀褶紅菇是一種誤食後引起橫紋肌溶解,造成心髒驟停的劇毒性毒菌,死亡率極高。區别特征為亞稀褶紅菇菌肉、菌褶均為白色至灰白色,受傷後變紅,而不再變黑。火炭菌則是先變紅,後變黑,形态似火炭焦黑。凡遇“火炭菌”類的要特别小心辨别,安全起見,建議不采、不食。

警示3

形态似黑木耳類的野生菌,辨别可置于弱堿性水(自來水中加一點點食用堿面)或熱水(≥60℃)中,浸泡約1分鐘,若有大量褐色至黑色色素析出,水變為深褐黑色,即可判斷這是一種極易與黑木耳混淆的毒菌——葉狀耳盤菌。誤食此菌引起皮膚及黏膜類組織發生光過敏類的反應,灼傷針刺樣疼痛,嚴重者因咽喉水腫窒息而亡。

警示4

凡蠟質、易碎、傷後或觸摸變黑的野生菌,屬于蠟傘或濕傘類的毒菌,誤食容易引起腸胃系統疾病,嘔吐腹痛等腸胃炎症狀;建議不采、不食此類野生菌。

警示5

菌褶有淺綠色至青色色澤的為毒菌—大青褶傘,誤食此毒菌常引起嚴重腸胃系統疾病,嚴重時會造成肝等髒器和神經系統的損害。

警示6

菌褶幼嫩時白色至乳白色,成熟時深茶褐色至黑色,最後液化成液體流出,常見的如毛頭鬼傘(雞腿蘑)、晶粒鬼傘等屬于鬼傘類毒菌。此類菌幼嫩時可食,成熟或接近成熟菌褶變黑色後,誤食後容易引起腸胃系統疾病,腹痛嘔吐等胃腸炎症狀,損害健康。

警示7

菌蓋鬥笠形,表面具有輻射狀纖維條紋,菌褶茶褐色或粉色的野生菌屬于絲蓋傘類或粉褶菌類毒菌,易與絲灰口蘑(俗稱灰灰菌)和幼小灰雞枞菌相混淆,誤食後發生神經型、胃腸炎型等中毒症狀,危害健康。

警示8

鼻聞有刺鼻異味的、惡臭的、魚腥味、辛辣等不悅氣味的;或咀嚼有苦味的、辛酸或辣味的、肥皂味、柴油及油漆味等令人作嘔口感的,多為毒菌,誤食引起腸胃、神經系統或腎、肝髒器官損害至衰竭。凡此類野生菌,建議一律不采、不購、不食。

為了讓大家認菌認得更清

吃菌吃得放心

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和

雲南省真菌多樣性與綠色發展重點實驗室

聯合發布

《雲南常見毒菌(毒蘑菇)2022版》

2022版對之前圖版的物種

進行了部分更新

并将圖版中照片放大以便識别

本次更新圖版共兩張

包括24個雲南常見毒菌(毒蘑菇)

野生菌烹饪怎麼辨别有毒(如何識别有毒野生菌)3

《雲南常見毒菌(毒蘑菇)2022版》圖版一。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供圖

野生菌烹饪怎麼辨别有毒(如何識别有毒野生菌)4

《雲南常見毒菌(毒蘑菇)2022版》圖版二。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供圖

注意!

圖上這些菌類

不采摘、不收購!

不加工、不食用!

資料:雲南省市場監督管理局

部分來源“新華網”微信公衆号

編輯:馬正麟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