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初期,明太祖朱元璋于洪武元年即公元1368年,命南京工部寶源局及各省寶泉局鑄行洪武通寶明朝時由工部主管鑄錢,下設寶源局。洪武通寶錢制沿續元末朱元璋所鑄大中通寶的形制,分為五等,規定小平錢,每文重一錢,折二錢重二錢,當三錢重三錢,當五錢重五錢,當十錢重一兩。同時繼鑄大中通寶錢。
洪武八年,發行大明寶鈔紙币,規定大明寶鈔每貫合銅錢一千文或值銀一兩,寶鈔四貫合黃金一兩。并且實行銅錢與寶鈔并用的政策,但禁止金銀流通,隻能向政府兌換。明朝為推行紙币的流通,當年就停止了中央及各地方錢局的鑄錢。到第二年全部停鑄銅錢。明朝洪武十年,又恢複寶源局與各省錢局鑄小錢至洪武二十年後又停鑄。
洪武二十六年,改變錢制,重新鑄五等錢,直到明宣宗宣德末年,曆時長達四十一年。 明朝洪武年間,全國各省除少數省外,都沒有鑄錢爐,年鑄錢約十九萬貫,其中洪武五年時鑄錢最多。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