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如水,發展到了晚唐時代,唐詩再一次的興盛起來。以李商隐和杜牧為代表的詩人,重新讓唐詩煥發了生機,延續了唐詩最後的輝煌。
相比李商隐詩歌的晦澀難懂,我們更加喜歡杜牧的七言絕句。尤其是那些涉及到揚州城的經典詩句,我們今天讀來依然感受到其中所蘊藏的那份美麗。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箫?
這是杜牧《寄揚州韓綽判官》,從題目當中可以看出這是一首贈給别人的詩歌,所贈予的對象就是一個名叫韓綽的判官。
此時的杜牧已經從揚州回到長安,秋風蕭瑟的季節,北方已經非常的寒冷,草木凋敝。但是南方的江南城卻依然是“草未凋”,這自然讓杜牧想起了之前的揚州生活,還有在此地的好友韓綽。
所以他紀念這一段美麗的日子,才寫出了這樣一首經典的詩句。“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箫”,那麼其中的“玉人”究竟指的是誰?
當我們第一次看到這句詩歌的時候,很容易認為這是形容當地的美人。畢竟杜牧當時也是一個風流浪子,想念起揚州的生活,想起這些美人也是不出所料的。但是,這裡的“玉人”并非指的美人,而是指的好朋友韓綽。
實際上“玉人”在古典詩詞當中有很多的意義。
在宋代劉克莊《江西詩派序·昌紫徽》:“餘以宣城詩巧之如錦工機錦,玉人琢玉,極天下之巧妙。”在這裡,“玉人”指的是專門雕琢玉器的工人。
而在唐代詩人賈島《登田中丞高亭》詩:“玉兔玉人收裡出,白雲誰似美相和。”當中,“玉人”顯然指的是天上的仙女。
實際上,“玉人”更多的意思仍然指的是容貌美麗的人。元稹《莺莺傳》:“隔牆花影動,凝是玉人來。”在這裡指的是美麗的女子。也就是今天多數人看到這兩個字的第一印象。但實際上,“玉人”也通常用作指代那些風度翩翩,相貌過人的美男子。
《晉書·衛玠傳》:“(衛玠)年五歲,風神秀異…總角乘羊車入市,見者皆以為玉人,觀之者傾都。”
所以按照這一層意義上來講,據此,在《寄揚州韓綽判官》一詩中,杜牧稱韓綽為“玉人”,也就不足為怪了!作者在真誠的誇贊中表達了對這位玉樹臨風并與自己意氣相投的好友的思念之情。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