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化十九年,年僅二十多歲的汪直退出了大明的政治舞台,其勢驟然而興卻也驟然而消亡,這中間真如史官說言,上意猶未可測?我們不妨從成化天子對待臣下處事風格談起。
明實錄上記載成化帝年幼時就很聰慧,天資穎悟如同成人,畢竟他曆經兩次廢立,心性自非常人。其少年繼位,不滿十七歲就執掌龐大帝國權柄,在繼位之初就貶谪了身邊意欲結交大臣的近侍,顯露不凡的政治手腕。
雖貴為皇帝,但若以為成化帝就是坐享天子之福的話,你就大錯特錯,朱見深繼位時的大明天下用動蕩來形容一點也不為過,外有北方的鞑虜擾邊不止,内有廣西瑤民叛亂荼毒兩廣,荊襄百萬流民聚衆造反,天災頻發災害不斷,簡直就是明末亂世景象。
面對如此艱難局面,成化天子處置得當一一化解,此等英明當得上太平天子(治國平天下的皇帝)之稱。而究其原因除了成化帝本身的政治水平外,更離不開他的識人之明。
治理國家方面,成化天子任用李賢、彭時、商辂、王竑和李秉等一大批大臣,每一位都是當世之能臣幹吏。而于兵事更是選賢舉能,用人不疑。鎮壓大藤峽民變任用韓雍,将兩廣軍政全部托付;圍剿流民叛亂更是将數十萬大軍交予項忠,到後來更是大膽委任原傑開勳陽府,安置流民永絕後患。對外更是強硬,收複河套,征讨建州,重設哈密衛,安定邊疆。
除此之外,成化帝對于有能力之人異乎尋常的寵幸,像商辂,景泰帝時重臣,被英宗所棄,除名不用,可成化天子不管這些,登基沒幾年就将他召回内閣重用,并對于那些彈劾商辂不該入閣的奏章不為所動。還有如項忠,平定荊襄流民叛亂,被任用為兵部尚書,一時頗受寵信,凡是項忠所奏沒有不被應允,在朝臣心裡已經取代吏部尚書成為六部之首,百官趨之若鹜。由此可見成化帝用人的另一個特點用人不疑,近乎百分百信任,任其施為。
但成化天子的寵信不是貫穿始終的,當商辂和項忠等阻礙皇權擴張時,成化天子很快就順勢将他們從權利的位子上剝離的幹幹淨淨,容不得半點餘地,其對權利的看重直追太祖太宗。
因此汪直雖然年少,但忠心且有本事,成化天子願意重用他,也敢于重用他。但随着對汪直的寵信日久,其勢力可謂遍布大明各處要害部門,滿朝文武中,内閣閣臣劉珝、吏部尚書尹旻、保國公朱永、威甯伯王越以及戶部尚書陳钺等都與汪直交好,不但萬安等大臣忌憚,成化天子心中也不免産生别樣想法,就像小宦官阿醜表演的另一出滑稽戲一樣。
有一天,阿醜在皇帝面前扮演一個喝醉了酒罵人的人,旁邊一個人提醒他說:"某官來了。”醉人一樣照罵。那個人又說:"聖上駕到。”醉人還是一樣的罵。那個人又說:"汪太監來了。”這個罵人的人吓得立刻服服帖帖地恭敬地站在一旁。人家問他:"天子駕到你不怕,而怕汪太監,為什麼呢?"他回答說:"現在的人隻知道有汪太監,不知道有天子呀。"
雖然不排除政敵授意阿醜攻擊汪直,但成化天子确實開始思考重新平衡朝廷各方勢力了。
成化十八年時皇帝已經三十六歲,雖然還是壯年,可諸位看一下明代皇帝的壽命就知道了,從仁宗開始很少有皇帝活的過四十歲的,随着皇帝自感時日無多,汪直漸長,天下又承平無事,自然會去考慮身後事,以防将來尾大不掉,削去汪直的權勢是遲早的事。畢竟天家無情,從某方面講,汪直跟其他大臣一樣,都是皇帝平定四方所用的工具,隻是汪直是貼己人,更加受皇帝信任,皇帝能夠授予他極大的權柄去做一些朝臣不能去做的事。如今雖然無情被貶,但同時也是成化天子為保汪直一個善終不得不為。
在貶谪汪直的同時,汪直的養子卻照常授予高官,一來表明成化天子的立場,汪直失勢并非失去眷寵,朝臣不可過度打擊,成化帝确實懲罰了一批揪着汪直等人拼命彈劾的言官,滿朝為之噤聲,不敢再提汪直,汪直的離開得以風平浪靜的解決;二來也是成化帝對汪直的彌補,成化皇帝畢竟是政治家,他所考慮的首先是他的帝國,像王越恃才傲物,功高震主隻能尋個過錯暫且削職,才好留給下任皇帝使用,而汪直再有才華也是太監,成化帝可以把他寵成煊赫一時的權閹,但以後呢?下任皇帝還怎麼可能留用信任他,新皇帝身邊的内侍又怎麼可能容下他,一朝天子一朝臣啊。
再者将汪直遷往南京降為奉禦發私房閑住,奉禦是六品,在最高隻有四品的宦官中也是高職了,足夠汪直在南京逍遙快活,悠哉一生,既使新帝繼位,汪直也有很大的晉身餘地。
成化二十三年八月二十二日,成化天子駕崩,谥号為純,廟号為憲,是為憲宗純皇帝,新帝繼位便是弘治天子。弘治十年時鑒于達延汗屢屢犯邊,無人能制,于是起複王越總制三邊,王越不負衆望于弘治十一年五月,分兵三路大破敵酋于賀蘭山。而汪直史書上并未提及,隻是在弘治十一年十月,吏部員外郎張彩奏請重處太監李廣時勸谏弘治天子不該将汪直召還故珰(珰,太監),由此可知汪直也被天子召回宮中,但其後史書上再未提及汪直事迹,汪直卒年不詳隻是從明史宦官列傳裡我們得知,汪直得以良終,至此這位另類的權閹才徹底消失在曆史的長河之中。
但不管怎樣,抛開汪直的宦官身份,他所行所為可圈可點,比之那些滿腹經綸,滿嘴道德文章,卻一無是處的大臣們強了百倍,汪直在職期間所上的奏疏,憲宗實錄裡都有記載,皆是切中時弊的建議,在邊關期間也積極整饬軍務,極力改變邊軍頹勢,如果不是因為他是太監,當得上是大明朝的一代名臣了。但也恰恰因為他是宦官,才有機會被成化皇帝慧眼識珠,年紀輕輕就能被授予重任。雖然史官曲筆歪曲汪直,但他所行經得起曆史推敲,其閃光點也确實足夠閃耀在大明朝的夜空中。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