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課一個漢字故事。大家好!歡迎來到泠之硬筆書法講堂。今天我們來講講“車”這個字。
“車”在今天已經不算什麼新鮮物件了,但是在古代可不一樣,那是相當的高級與新鮮了,不過,更讓我們好奇的是這“車”到底是怎麼被發明出來的?又或者說“車”最開始到底是因為什麼被發明出來的了?在古代為什麼坐車很難了?
唐朝詩人杜甫在《兵車行》中有:“車辚辚,馬蕭蕭,行人弓箭各在腰。”的描述。
這詩中的“車”是戰車的意思。
我們的祖先最早造“車”就是因戰争而發明的。據說,這個“車”是我們的先祖黃帝造出來的。
在《周易·系辭》中就有記載:黃帝的功績之一便是:“服牛乘馬,引重緻遠,以利天下。”
在我國魏晉以前牛車很是低賤,貴族們是不會乘坐的,直到魏晉以後,王公貴族們才開始乘坐牛車。但是以使用曆史開看應該是先有牛車而後有馬車的。
今天我們已經很難從曆史遺迹中來查看最早時期有關車的一些故事了!而能保留最早和車有關信息的就是“車”這個文字裡的一些簡單圖畫形象。
“趣”從字中來!那我們就從這個“車”字的演變過程開始這一課的尋“趣”之旅......
“車”字是一個象形字。
甲骨文時期的“車”,就是很形象的一輛車的形狀,下面是兩隻輪子,中間的一條長的豎線是車轅,車轅的上端是“衡”(駕馬處)。
甲骨文字形的“車”字也有縱向排列輪子的字形,跟下面的金文字形左半部分基本一緻。在此我就不做文字圖片叙述了。
到了金文時期“車”的形狀基本與甲骨文時期相同,不同的是字形給變成橫視圖了。
有的金文“車”的字形與我們所舉例子的方向是相反的,在這裡我隻例舉出其中的一種。
再到小篆時期的“車”就僅僅隻保留了一個車輪,文字的符号形态在這個時候開始出現了!
繁體字的“車”與小篆幾乎沒有變化。
到簡化後的簡體字“車”已經完全看不出象形的樣子了。
東漢許慎在《說文解字》中解釋:“車,輿輪之總名。”
我們知道這個“輪”一定是指車輪的意思,但這“輿”又是什麼了?
車廂就是“輿”的意思,一輛車最顯眼的部分當然是車廂和車輪了。車輪決定車子的行走,而“輿”裡面既可以乘人,又可以納物,因此“輿”又引申出“衆多”的意思,比如“輿論”就是指公衆的言論。
在我國周代時就将造車的工人稱作“輿人”,而且在《周禮·考工記》中就記載有非常詳細的造車方法,車的種類也分得很細,總體分為兩大類:大車和小車。這兩大類又可細分為很多種。
大車分為三種:現在知道這古人坐車難了吧!一般不夠份的普通人隻能“立乘”。
這三種小車都是用馬來拉,而且都是一轅。
古人在行車途中,如果遇到了身份比自己尊貴的人,要行“撫式”禮,就是手扶車廂前面可以憑倚的橫木俯首緻敬。
“式”字古代與“轼”通假,就是車前那根橫木。也有例外的,兵車因為是作戰所用,所以“兵車不式”。
古人乘車是以左為尊,故而左邊的座位一般都是接待身份比較尊貴的人坐的,也叫“虛左以待”。
尊者在左,駕馭車的人在中間,還要有一個人在右邊陪着,這叫“骖乘”。而兵車的情況則有不同,兵車是主帥居中,駕馭車的人在左邊,右邊是一個防備不測的勇士。
“車”在古漢語中也作“牙床”講。
如《左傳·僖公五年》中所說“輔車相依,唇亡齒寒”的諺語。
“輔”指頰骨,可以輔持口腔;“車”指牙床,牙床上裝滿了牙齒,就像車上載滿了東西一樣。
“輔車相依”跟“唇亡齒寒”的意思一樣,即頰骨和牙床相互依存,缺一不可。
還有“車騎”一詞在古書中也較為常見,多指車馬的意思。
如《三國志·魏志·王粲傳》:“常車騎填巷,賓客盈坐。”
需要注意:這個“車騎”的“騎”字應讀jì,而不應讀qí。
古代的車、輿、辇(niǎn)、轺(yáo)是有區别的,它們都是指車子,也可以指轎子。不過“辇”原指人力拉的車,漢代以後特指皇帝乘坐的車。“轺”是指一種輕便、快速的馬車。
“車”字還是個部首字,在漢字中,凡由“車”字所組成的字大多與車和車的動作有關,如“軍”、“轎”、“軌”“載”、“輪”等等。
一個漢字描述的隻是一個瞬間,而解讀它卻需要萬語千言!本課的漢字小故事就講到這裡吧,後續精彩不斷!如果你喜歡就敬請關注:泠之硬筆書法講堂多多支持。
一“字”千年,讓我們一起去探究漢字背後的曆史和趣談。
泠之硬筆書法講堂更多漢字故事:講兩個調皮的漢字!因一時的頑皮,再也不能做回自己的故事
為什麼是在家裡生孩子了?“字”這個字來告訴你!淵源可謂深遠
爺爺為什麼要親孫子?一個漢字告訴你答案!原來有這淵源
古人為什麼造了“犬”字還要再造個“狗”字了?漢字故事很有意思
古人明知女人能撐半邊天!卻為啥不給她們該有的地位?看“女”字
本來美麗動仙,卻被刻意抹黑千年!這可能是漢字中最冤屈的一個字
這可能是來自3600年前“最血腥”、“最殘忍”的一個漢字了
人類戰争的至高境界,竟完全濃縮在這個漢字裡了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