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于頭條号: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四大名著裡我最不喜歡看的是《西遊記》。
除了故事性,村姑陳認為真的沒有可參考和可借鑒性啊。
但也有人說,西遊記解構了人類社會——每個上界神仙身邊都有個小怪下凡來搗亂,遇到緊要關頭,它的主人就會從天而降自大聖的手下将它解救回家。
還有人說,西遊記四個人的團隊組合,暗喻了現世社會中的四種人,一個有能力的領導,應該能駕駛得了這樣複雜的團隊成員,并取得階段性的成功。
《2》
01
散茶
散茶,是最傳統,最原始,最天然的形态。
從遠古先民時期開始,白茶就是以散茶的形态出現的。在向宋朝人學習蒸青壓餅技術以來,白茶的存在方式,就是散茶。
傳說中的太姥娘娘救治麻疹病人,用的就散茶煮水。
散茶這種形态,為什麼能流傳如此久遠?是因為它有特殊的長處麼?
是的。
散茶形式存在的白茶,不炒不揉,曬幹烘幹,充分保留了白茶最真實的狀态和最完整的養分。
就像一個沒有整容的美女,美在天然,美在原生态。
然而,最終,一部分茶商還是向市場妥協,去學習了宋朝人的壓餅技術,把白茶給壓成茶餅銷售。
因為,白茶的散茶,太蓬松了,太占地方了,等閑的房子,也無法一年一年存下這麼多散白茶。
這是散茶最大的一個BUG。
于是,不占空間,利于儲存的白茶餅,自宋朝之後,經曆了幾百年的斷層,在21世紀,又把白茶餅的命脈給接續上了。
《3》
02
餅茶
餅茶,是白茶界失蹤多年的貴族。
早在宋朝,皇家禦茶園——北苑,就開始大量生産蒸青白茶餅。
在早春的時候,采下白茶的芽頭,類似今天的“米針”,在當時名喚“雀舌”(此雀舌非武夷岩茶中之雀舌,村姑陳注),蒸壓成餅,再快馬送至開封,給皇室成員們享用。
宋朝是白茶最風光的時代,宋徽宗大筆一揮,許了白茶“茶界一哥”的稱号。
宋人喝白茶,是隻喝餅,不喝散茶的。
從朱元璋廢團茶興散茶之後,再也無人敢用白茶壓餅,幾百年後,白茶餅一路沉寂,于民間隐姓埋名,直到如今,白茶餅才重新恢複先時榮光。
白茶餅最大的特點,是易攜帶,易儲存,不占地方。
以壽眉為例,一個能裝12斤壽眉散茶的箱子,裝餅茶,能裝下64餅壽眉餅,折合壽眉散茶44.8斤!
但是白茶餅也有一個極大的缺點,這也是所有形态的白茶餅所共有的——壓餅時導緻的養分散失。
把一斤散茶壓餅,營養成分會損失多少,目前還沒有科學研究數據。但損失5-10%左右,村姑陳認為是客觀的。
然而,壓餅時的“蒸”和“烘”兩個環節,雖然會讓茶葉的養分蒸發掉一小部分,但也會讓口感成熟一部分,兩相比較,功過相抵,白茶餅仍然有它存在的巨大價值,收獲粉絲無數。
(圖片來源網絡)
《4》
03
龍珠
白茶龍珠,這個名字真是好聽。
光這四個字,就美好得像一首詩。
龍珠,這個名字該當是從茉莉花茶裡的“茉莉龍珠”獲得的靈感。
把白茶做成小圓粒型的龍珠,名字好聽,身形美觀,又便攜,這不得不說是把傳統白茶推向市場的一個改良佳作。
然而,與白茶餅一樣,把白茶揉搓成小圓珠狀, 這種工藝上的改良,也是以犧牲一部分白茶的養分為代價的。
并且,與白茶餅相比,龍珠的工藝,對白茶養分的消耗,更加地大。
這就得從龍珠的工藝談起。
把幹的白茶,蒸軟、冷卻、搓揉、烘幹。
由于沒有放到機器裡壓制成型,烘的時候,為了防止葉片散開變形,要套上纖維袋——像女性絲襪似的、透明的網子。
有些人會因為這個像絲襪的網,而對龍珠心生嫌隙。
從龍珠的工藝流程可以發現,它與白茶餅極為相似,但多了一道“冷卻”、一道“搓揉”,少了一道“壓制”。
就這多的兩道,便讓龍珠成品茶,多損失了一分養分。若說白茶餅損失了5-10%的養分,那麼,龍珠可能就損失了10-15%。
冷卻的環節,需要用冷水,讓白茶葉片迅速降溫,這就增加了前發酵的可能性。
搓揉的環節,用手隔着絲襪似的網袋把茶葉揉成珠子狀,加速了茶葉的破壁,果膠會提前大量溢出,會影響茶葉的品質。
基于龍珠工藝上的這種特殊性,茶農們大多舍不得拿好白茶出來制作龍珠,一般是選擇中等或者中等偏下的材料。
這也導緻龍珠隻能成為入門級的首選,不能成為高等級茶客心頭的明珠。
(圖片來源網絡)
《5》
03
巧克力磚
這個名字,大約是很得吃貨歡心的。
巧克力磚,并非指它的口感更接近巧克力味,而是指它的形狀,更接近巧克力那種闆磚樣子。
它可以像巧克力那樣,一片一片掰下來泡,并且,每一塊都是适合一個人泡的分量,這給那些不會投茶的入門級茶友,帶來了福音。
便攜,方便,快捷,是它最光芒萬丈的标簽。
巧克力磚的加工方式,跟茶餅大同小異,蒸軟,壓制,烘幹,沒有包揉。
和餅一樣,巧克力磚也會在蒸和烘的環節損失掉小部分養分。
所不同的是,一個餅,有350克左右,一片小型巧克力磚,隻有30克左右,它隻适合攜帶,卻不能長期存放、陳化。
它是白茶界的輕飲料,卻不是老白茶界的潛力股。
《6》
事物總是在發展變化的。
從散茶,到餅茶,到龍珠,到巧克力磚,每一種白茶形态,都是當時當下行業發展的産物。
存在的就是合理的。
有人喜歡散茶的原生态,有人喜歡餅茶的節約空間,有人喜歡龍珠的簡便,有人喜歡巧克力餅的易攜。
無論哪一種形狀,都是白茶的一個分身,它适合不同階段不同屬性的茶友。
選擇哪一種,都可以,适合自己,最好。
歡迎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識!
或者直接手機端點擊下方的“了解更多”!
版權聲明:本文歸小陳茶事村姑陳(lanxiaoping1988)原創撰寫,任何媒體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歡迎茶友們轉發至朋友圈。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