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海陀山,因舉辦冬奧賽事迎來自己的高光時刻,許多人隻看到了“海陀戴雪”的美景,卻不知這座險山給交通運輸帶來巨大挑戰。随着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總結表彰大會隆重舉行,一張冬奧會小海陀山安全行車線路示意圖曝光,一段7.5公裡的盤山路上有多達14個胳膊肘彎,線路複雜程度堪比賽車道,網友紛紛感歎“北京公交駕駛員太牛了”。
倆月時間用測距儀自制線路圖
這張線路圖上,不同路段用不同顔色标記,藍色的“二号路”也是最令人看着頭暈的路段,7.5公裡盤山路上集中了14個胳膊肘彎,海拔從900米上升至1480米。此路段也是延慶冬奧村抵達國家高山滑雪中心的地面路徑。除了停車區、集散廣場、競速結束區等接客、落客點位,線路圖還給14個胳膊肘彎編排了号碼。
光繪制這張圖,就耗費了倆月時間。北京公交集團安服部經理楊斌告訴記者,這段山路此前并非社會道路,安全系數很低,也找不到任何資料。
為了制定安全行車規範、培訓駕駛員,安服部戎建濤、崔清德兩位管理人員拿着測距儀,一個彎一個彎測量,算出坡度、角度,反複核實,正式執行任務前就去了12次。
“初期駕駛員不熟悉路線,這張圖可以讓大家心中有數,甚至記住每個彎的特點。”楊斌說。
在不斷勘查過程中,公交集團也向冬奧組委交通部、延慶賽區場館群提出一系列道路設施優化建議——增設标志标線、彎道和邊坡遮擋護欄,彎道處加裝凸面鏡……為安全行車保駕護航。
“造雪造冰”讓公交駕駛員練車
公交車車身高大,行車安全要求格外嚴格。“按照一般程序,新車要磨合三千公裡才能正常運營。對于冬奧保障車輛,尤其是氫能源新車,高度、軸距、轉彎半徑都與現有車輛有所不同,我們提高标準,要求磨合五千公裡以上才能執行任務。除了‘車公裡’,還有‘人公裡’要求,每個駕駛員要在賽區駕駛2500公裡以上才能執行任務。”楊斌介紹。
山路蜿蜒,最怕極端天氣。為了讓駕駛員磨煉雪天行車技術,楊斌帶着大夥兒在昌平百善公交場站開始自造冰場、雪場,夜裡用制雪機不停造雪,白天則讓駕駛員們挨個兒開車上冰雪。
“首先要掌握好速度,其次要把穩方向。同時還要練好‘點刹’,也就是一腳一腳斷續踩刹車,制動同時不能打方向,避免出現車輛打滑。”楊斌告訴記者,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正是台下這些功夫,讓駕駛員們零差錯、零事故、零故障、零延誤、零投訴完成了冬奧保障任務。
冬奧保障裡程相當繞地球116圈
随着3月16日最後一班冬奧班線車輛安全結束運行,公交集團為期58天的賽時服務期正式結束。
從小海陀山間,到鳥巢冰立方,公交集團開通的221條線路,将8處比賽場館、9處非競賽場館、58家酒店和6處駐車場站緊密連接了起來。公交集團成立了4個運輸保障團隊和1個應急備車車隊,最大用車1025部,上會服務人員2448人,累計出車44168部,發出車次21.28萬次,運送運動員、媒體、賓客等共計90.39萬人次,行駛了466.78萬公裡,相當于繞地球116圈。
在運營組織方面,上會團隊積極與各賽事相關方對接用車需求,經過50餘次優化調整,編制了500餘份行車時刻表,以滿足賽時用車需求。為了積極響應“低碳環保、綠色共享”的冬奧理念,公交集團投入了212部氫燃料新能源車,全面服務于延慶賽區。
在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共計4次開閉幕式期間,公交集團共計出車753部,運送2.2萬人次,全部按計劃準時完成。
4月8日上午,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總結表彰大會隆重舉行,北京公共交通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被黨中央、國務院授予“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突出貢獻集體”稱号。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