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斷腸,形容悲傷到極點多用斷腸、肝腸寸斷。傳說東晉時有個姓桓的大官到蜀地去,船在三峽航行,手下有人捉到一隻小猿,母猿沿岸哀叫,跟着船走了數百裡還不肯離去,後來跳到了船上,氣絕而死。剖開它的肚子,隻見腸已裂成一寸一寸的了。桓某知道此等情景後,内心十分不忍,從此,形容悲痛到極點就用腸斷或者斷腸。
2、倒黴,之前封建時代讀書人要做官,都要參加科舉考試。明朝時,考試錄取很難,如果錄取了,就在門前立旗杆一根;如果考不中,就把旗杆倒下拿走,稱為“倒楣”。“楣”本是門上的橫木,這裡指高杆。
3、碧血 “碧血”和“丹心”常常連在一起,例如“甘灑碧血獻丹心”,是對為國為民而死的稱頌,“碧血”也就是為正義事業而流的鮮血了。有個出典:春秋時有個叫苌弘的人,在諸侯内亂中被放歸蜀地,後被剖腹而死。當地人被他的正氣所感動,用盒子藏起他的血,三年以後血化成碧玉,這才用“碧血”指稱為正義而流的鮮血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