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單霁翔故宮活起來

單霁翔故宮活起來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0-08 02:17:48

2月11日至19日,文化探訪微紀實專題片《老單走東城》将于每日13點檔,在BRTV北京衛視以及騰訊視頻連續播出。在節目中,老單(單霁翔)化身文化代言人,帶領觀衆用腳步丈量東城,開啟一段難忘的文化探訪之旅。

在談到“走東城”的感受時,單霁翔告訴記者,“東城就是個大百科全書”。與他搭檔的“大師姐”清華大學博士張謹則補充道:“真正體驗到什麼是‘寸土寸金’,這個‘金’指的是每邁一步都有寶藏。”

單霁翔故宮活起來(老單走東城今日開播)1

文化探訪微紀實專題片《老單走東城》于2月11日開播。新京報記者 王貴彬 攝

老單與“大師姐”騎行探訪9個打卡點

該節目由東城區委宣傳部、北京廣播電視台和北京東城文化發展研究院共同推出,以新時代的傳播形式和路徑,創新展示和傳播東城文化。專題片共9集,每集15分鐘,9個打卡點串聯起東城文化場景,充分發揮研究院文化集聚效應,探索新時代的“文化 ”破圈路徑。

在東城區41.84平方公裡區域内,7.8公裡的中軸線縱貫南北,故宮、天壇、大運河遺址(玉河段)等世界文化遺産猶如璀璨明珠,滋養着千年曆史文脈,356處不可移動文物,37處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集中呈現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髓,構築起東城區深沉厚重的文化底色。

此次《老單走東城》節目中,單霁翔邀約“大師姐”(同一個博士導師的清華同學),中國文物學會理事、清華大學博士張謹,以“老單”的第一人稱視角展開叙述,一路騎行、一路交談。

他們來到北京自來水廠尋找水源,在古觀象台夜觀天象,走進皇城根遺址公園感受“城市綠肺”,探訪孔廟、國子監博物館感受詩意儒風,到北大二院舊址重走“覺醒”之路,在顔料會館感受藝術生活,品嘗便宜坊烤鴨店的舌尖美食,講述隆福寺街區的前世今生。在小而精、小而美、小而實的節目中,讓觀衆通過鏡頭,感受曆史與現代、傳統與創新、文化與生活的碰撞融合,展現東城區鮮活的文化生命力。

單霁翔故宮活起來(老單走東城今日開播)2

文化探訪微紀實專題片《老單走東城》開播新聞發布會在北京東城文化發展研究院舉行。新京報記者 王貴彬 攝

首次探索“文化 微綜藝”,串起東城鮮活文化場景

東城區委宣傳部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東城區堅持以文傳聲,通過電影、電視劇、話劇、圖書等多種形式,推出一批百萬級流量的“爆款”産品,如《恰是百年風華》《我們的十年》等,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不斷煥發新的時代風采,傳遞東城聲音,講好古都故事。

《老單走東城》的推出是一次“文化 ”跨界融合的全新嘗試,希望在帶領群衆探訪東城文化地标的同時,讓曆史文化“活”起來,為文化的保護、傳承、發展、創新貢獻東城力量。

在“一軸兩區五帶五城”的發展格局下,“文化東城”的建設藍圖正徐徐展開。東城區以中軸線及周邊曆史點位為核心,充分挖掘曆史街區的文化内涵,深度聯動“書香之城”“戲劇之城”“博物館之城”等“五城”建設,從不同角度切入,提煉文化價值,串珠成鍊推動文化探訪路體系建設,帶領市民親身體驗、切實感悟東城區深沉厚重的曆史底蘊和日新月異的發展變化。

此次推出《老單走東城》文化探訪微紀實專題片,圍繞古都文化、紅色文化、京味文化、創新文化,深入挖掘孔廟和國子監博物館、北大二院舊址(原北大數學系樓)、顔料會館、隆福寺文化街區等9個點位的文化故事,同時邀請專家學者、行業代表、街坊居民等參與拍攝,通過點亮東城文化地圖,串聯起東城多處文化場景,讓東城文化更接地氣、更具人氣。

《老單走東城》作為東城區首次“文化 微綜藝”的探索創新,從選題策劃到拍攝制作曆時半年,以老單“文化漫步”的形式、清新自然的呈現方式,讓東城區文化更具煙火氣,帶領觀衆體會文化帶來的感動。紀錄片式的高質感畫面、Vlog感的鏡頭視角、“單式”的文化輸出、深厚的人文價值底色、豐富的節目表現,讓節目立足文化導向、知識賦能、藝術引領,與更多年輕觀衆産生情感共鳴。同時,通過官媒、互聯網長短視頻等多種媒體陳列式傳播,實現文化創新傳播價值和影響力最大化。

單霁翔故宮活起來(老單走東城今日開播)3

單霁翔在《老單走東城》開播新聞發布會上講話。新京報記者 王貴彬 攝

對話單霁翔

以小切口來展示東城的豐富多彩

新京報:《老單走東城》這個節目是如何産生的?

單霁翔:這個節目是我們東城文化發展研究院推出的一個設想,得到了東城區委宣傳部和北京廣播電視台的大力支持,幫我們策劃指導、具體制作。

我認為東城區是一個“大百科全書式”的區域,這裡有356處不可移動文物、37處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也是國家級文化設施最密集的一個區域,如國家博物館、故宮博物院、中國美術館等;故宮、天壇、大運河這三個世界文化遺産也在東城區,所以東城區有很多故事可講。

東城區可以說是我的故鄉,我的童年、青壯年和老年都在這裡生活,我就想着如何能把東城區的文化、魅力宣傳出去。所以采取這樣一種形式,通過我和張謹老師兩個人騎着自行車走街串巷,去尋找一些當今一部分人還不太熟悉的東城區文化設施,來展現東城區絢麗多彩的文化面貌。

新京報:你剛才說到,東城區是一個“大百科全書式”的區域,那這次節目中的9個點位,是如何從衆多文化設施中挑選出來的?

單霁翔:我們是從天安門廣場、故宮博物院、國家博物館講起,還是從更加貼近老百姓日常生活,但很多人還不太了解的地方講起?在節目開拍之初,我們确實也有過多個方案的設想。後來我們選擇以小切口來展示東城的豐富多彩。

比如,這裡有藍色的水,我們探訪北京自來水廠博物館,追尋自來水的根源;有綠色的公園綠地,我們走進皇城根遺址公園,探尋北京城的“綠肺”;有黃色的琉璃瓦,我們探訪了孔廟和國子監博物館;還有紅色文化,我們到了北大二院舊址,重走“覺醒”之路。

通過這些色彩,來展現東城的絢麗多姿。從一個具體的地點,以小切口來展示東城區博大精深的文化、悠久的曆史,以及跟人們生活的密切關系。讓我們居住在東城區和來到東城區的市民能夠知道,原來東城區有這麼多我們還不知道、不了解的地方。我和張謹老師一路騎車、交流,以一種輕松、接地氣的方式來傳播傳統文化。

第二季計劃探訪東城區的新文化設施

新京報:在這個專題片的拍攝過程當中,給你印象最為深刻的文化點位是哪裡?

單霁翔:其實我們走訪的一些點位,我和張謹老師也不是都非常了解,一路走下來也有驚喜。比如我們探訪的第一個點位是北京自來水廠,它在清朝末年就已經批準建立了,到今天保留下來成為了公園式的博物館。

在探訪過程中,我們的原則是“不裝、不演、不背”,根據探訪的場景随機發揮。我們到公園裡問晨練的大爺大媽,“你知道北京自來水廠在哪兒嗎?”原來設想可能問誰誰都不知道,結果是問誰誰都知道,因此我們在節目中也做了一些改變。

比如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第一根旗杆,就是用北京自來水廠送來的自來水管焊接的,國旗在這根旗杆上飄揚了40多年;再比如說到北京烤鴨,很多人都知道挂爐烤鴨,我們探訪的北京最古老烤鴨店,是焖爐烤鴨,有600多年曆史。有這樣一些揭秘的内容,會讓人們看了節目印象更加深刻、有趣。

新京報:這次《老單走東城》拍了9集,之後會有第二季嗎?後續拍攝的話,還會像第一季一樣通過顔色來選擇點位嗎?

單霁翔:我想,節目播出後如果大家喜歡的話,還可以繼續拍下去,東城區可以拍的内容太多了,我們現在已經開始設想第二季的内容了。東城區過去這一兩年間,湧現出了很多新的文化設施和展覽設施,比如會館有戲、歌舞劇院等演出機構,我們希望能集中做一個介紹。至于點位的選擇是否會按照第一季的邏輯,還沒有最後确定。

宣傳中華傳統文化要有新方式

新京報:去年的《萬裡走單騎》,今年的《老單走東城》,為何選擇用綜藝節目的形式推進文物保護工作和宣傳傳統文化?如何看待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創新?

單霁翔:現在的年輕人更加擁有文化自信。在博物館數字化、文化創意等領域,到處都有年輕人的身影。正是有了年輕人的參與,越來越多的文化遺産才能在新時代下煥發活力,更加年輕。

我特别希望跟年輕人交流文化遺産的話題,但是我發現人們的生活節奏和生活狀态都發生了變化,很多年輕人接收信息的習慣在不斷變化、使用的工具在不斷變化,都在應用手機、互聯網等數字技術。所以視頻節目比如《我在故宮修文物》的影響力很大,現在仍然有很多年輕人在收看;《國家寶藏》《上新了·故宮》這些節目,在年輕人當中的影響也都很大。

我感覺,如今我們宣傳中華傳統文化要有新的方式,要讓人們能夠願意在休閑時間裡,不是灌輸式、教科書式的,而是通過更加輕松的形式來接收有價值的信息。

文化遺産的傳承者延續其活力,創新者則為其注入新的生命。我們不僅要發掘文化遺産的精華,更重要的是要為人類現代生活服務。在《老單走東城》拍攝過程中,我們想通過實實在在的行走體驗,近距離、多角度、沉浸式地展現東城鮮為人知的文化故事,也相信通過實用性和趣味性的傳播方式,我們的文化遺産會更好地講好中國故事,更好地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新京報記者 陳琳

編輯 劉夢婕 校對 張彥君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