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銀鲳:銀鲳别稱鏡魚平魚等,體形側偏呈卵圓形,銀灰色頭小吻圓,頭胸相連明顯,口眼都很小,兩颌各有一行細牙,食道側囊内具有乳頭狀突起,嘴舌不能伸縮,頭後側感覺管從不延長呈尖形,背鳍與臀鳍同形,稍長呈鐮狀,成魚腹鳍消失,鳍刺很短,尾鳍叉形,下葉長于上葉,體披細小的園鱗顔色銀白,為近海暖溫性中下層魚類,平時分散栖息于潮流緩慢、水深5米-110米的水域,早晨及黃昏時在水中上層活動不甚活躍,喜歡在陰影處成群,小潮時魚群更為集中,分布于印度西太平洋區。
2、金鲳:金鲳學名卵形鲳鲹,地方名稱黃臘鲳和金鲳等,魚體側扁卵圓形,臀鳍與第二背鳍略相等都顯著比腹部為長,頭側扁尾柄細,體披小圓鱗不易剝落,魚肉為白色,細嫩鮮美可口,為南方沿海名貴海産經濟魚類之一,金鲳是暖水性中上層魚類,栖息在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的熱帶、亞熱帶和溫帶海區中,體型較大一般不結成大群,春夏季由外海遊向近海,冬季又遊到外海深水區,大的個體有5公斤-10公斤,金鲳肉細嫩味鮮美,為名貴的食用魚類,唯産量不大,所以可作為海水養殖的對象。
3、紅鲳:紅鲳學名短蓋巨脂鯉别名也叫淡水白鲳,成體有着黑色的背鳍和閃耀着桔紅色金屬光澤的腹鳍,原産南美亞馬遜河,為熱帶和亞熱帶魚類,具有食性雜、生長快、個體大、病害少、易捕撈、肉厚剌少、味道鮮美、營養豐富等特點,在擴大池塘養殖對象,增加單位面積産量方面是一種有價值的魚類,幼魚階段還可作觀賞魚。淡水鲳于1982年被引入中國台灣省之後人工繁殖成功,開始在淡水魚塘推廣養殖,1985年從台灣省經香港引入廣東省試養,1987年獲得人工繁殖成功以後逐漸推廣全國,成為年産量最高的名特品種之一。
4、花鲳:花鲳學名巴西真鲳,體延長或體甚高而側扁,口中大口裂斜,上颌骨後端達眼中部下方,前鰓蓋骨邊緣具小棘,背鳍和臀鳍基部被以鱗片,背鳍鳍棘部與鳍條部相連,5-9鳍棘,鳍棘柔軟,最末鳍棘長度等于相接鳍條,臀鳍3鳍棘尾鳍凹形或叉形,原産于西南大西洋區,從巴西至阿根廷火地島海域,栖息深度22-133米。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