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緯度線”是由經度和緯度表示地面點位置的球面坐标。經緯度線是怎麼産生?又是如何測
定的呢?
早在公元前344年,亞曆山大大帝東征,随軍地理學家第凱爾庫斯在繪制“世界地圖”時發
現,沿着亞曆山大由西向東的東征路線,無論季節變換、日照長短,都很相仿。相當于在地球
上劃了一條緯度線,這條線從直布羅陀海峽起,沿着托魯斯和喜馬拉雅山脈,一直到太平洋。
後來在以亞曆山大命名的那座埃及城市裡,多年擔任圖書館館長的埃拉托斯特尼計算出地球的
圓周是46350千米,畫了一張有7條經度線和6條緯度線的世界地圖。
到了公元120年,在同一座圖書館裡克羅狄斯·托勒密綜合前人經驗,提出在地圖上繪制經緯線
網的概念。并繪制出一幅著名的“托勒密地圖”。但經過反複核對,15世紀初的航海家亨利卻
發現這幅地圖并不實用。測定經緯度的失準,關鍵是沒有“标準鐘”。18世紀随着機械工藝的
進步,英國的鐘表匠哈裡森,用42年的時間,連續制造了精确、完美的記時器,經度測定的誤
差隻有1/3英裡。緊接着,法國制鐘匠皮埃爾·勒·魯瓦設計制造的一種海上計時器也投入了使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