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君山島上湘妃墓是真的嗎

君山島上湘妃墓是真的嗎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7-19 01:25:27

“湘陰”得名由來辯

張一湖

君山島上湘妃墓是真的嗎(湘陰到底為什麼叫)1

一、“湘水之南”與“湘山之陰”說

湘陰縣名“湘陰”二字到底由何得來,此前書載人傳,主要有兩種說法:一為“湘水之南”說,一為“湘山之陰”說。

(一)“湘水之南”說

明《嘉靖湘陰縣志》稱:

南宋元徽二年始割益陽、羅、湘西三縣為湘陰,隸湘東郡,謂其地居湘水之南,故名湘陰。(《嘉靖湘陰縣志·縣譜》)

《嘉靖志》所記,為現存關于“湘陰”得名由來之最早的曆史記錄。但是,《嘉靖志》使用的是“謂其地居南”,“謂”即“據說”。顯然,關于“湘水之南”說,《嘉靖志》的編纂者也并沒有确切的依據。

“湘江北去”,然而,湘水至湘陰縣蘆林潭後,則折而向東,故湘水自蘆林潭至磊石迤東一段,其實大體是東西走向的。即,湘水在湘陰境内,有點像一把曲尺。自喬口至蘆林潭,是南北走向的;自蘆林潭至磊石,則是東西走向的。故湘陰縣境可分為湘水以西和湘水以東兩部分,湘水以西稱“西鄉”,唐代稱“懷西鄉”。懷西鄉位于湘水以西、以北,上啟喬口,下至磊石,延綿二百餘裡。湘水以東稱“東鄉”,東鄉位于湘水東岸、南岸構成的曲尺彎裡。站在自喬口至蘆林潭這一段湘水來看,湘陰“東鄉”位于湘水的東面;站在蘆林潭至磊石這一段湘水來看,湘陰“東鄉”則位于湘水的南面。《嘉靖志》“謂其地居湘水之南”,即此之謂也。

君山島上湘妃墓是真的嗎(湘陰到底為什麼叫)2

據筆者于《縣前沿革》諸篇考證,湘陰立縣前,益陽縣縣境應覆蓋湘水尾闾的西面和北面,大概自今湘陰縣新泉鎮至屈原區磊石一帶,都是益陽縣轄境。而且必須說明的是,原益陽縣縣境并不是以湘水為界,湘水尾闾的兩岸地區,都是益陽縣的境域。羅縣則位于今平江、汨羅地區,以汨羅江為中心。湘陰立縣時,縣境多割自益陽縣,割自湘西、羅縣的相對為少。《嘉靖志》“謂其地在湘水以南”,這種說法,是置湘陰縣成立時縣境的大頭“西鄉”于不顧,似難成立。後人主要根據羅縣并入湘陰後(唐高祖武德年間羅縣并入湘陰),顯得縣境在湘水以東、以南者為多,故而推測出“湘水以南”說。然而這與湘陰立縣時的境域情況是不相符的。

然若說,湘陰立縣之初,其縣治位于東鄉某地,即位于湘水之南,故而稱曰“湘陰”,則不是沒有可能。可惜的是,關于湘陰立縣時縣治所在,曆史上沒有留下任何可靠可信的記錄。

(二)“湘山之陰”說

另一種說法、也是當前比較受追捧的一種說法,認為“湘陰”得名于“湘山之陰”。湘山,即黃陵山,位于湘水與青草湖交彙處的湘江南岸(今湘陰縣三塘鎮境内)。有人認為,湘陰縣成立時,縣治首先設在琴棋望。琴棋望位于青山(今稱青山島,古時不稱島)的北端,與磊石山南北相對,磊石在南,琴棋望在北,好像青草湖的兩扇大門。琴棋望與磊石山之間,正是青草、洞庭二湖相通的水道。湘資沅澧諸水出了磊石、琴棋望這兩扇大門,就進入了洞庭。長江汛期,則江水、湖水自琴棋望、磊石間倒灌入青草湖,形成“重湖”景觀,故青草湖又名“重湖”。傳聞湘陰立縣時縣治設于琴棋望,而琴棋望在湘山之北。山北為陰,故名為“湘陰”。

關于琴棋望,清郭嵩焘主修的《光緒湘陰縣圖志》有這樣的記載:

以實事求之,劉宋建湘陰,實割羅、益陽、湘西三縣地,宜在湘水西。郦道元謂磊石山西對縣城口,疑今琴棋望為城基望,殆劉宋湘陰縣遺址也。

《圖志》認為,湘陰縣域是從羅、益陽、湘西三縣割出,而以從益陽、湘西兩縣割出地為多。益陽、湘西兩縣皆在湘水以西,這就說明湘陰縣域起先多在湘水以西,所以,其縣治也宜在湘水以西。并說,郦道元《水經注》曾有“磊石山西對縣城口”的記載,則縣城的位置仿佛與琴棋望相呼應。《圖志》還認為,“琴棋望”原來可能叫做“城基望”,是從“磊石山西對縣城口”一說推測、衍化出來的。《圖志》作者通過大膽的“疑”(懷疑)、“殆”(推測),也僅僅隻是得出其地“疑為”劉宋時湘陰縣治的疑問與猜測。這種疑問加猜測,連《圖志》作者自己也心虛得很。

君山島上湘妃墓是真的嗎(湘陰到底為什麼叫)3

按照常理分析,王僧虔任湘州刺史,治所在今長沙,那麼,他上表割益陽、羅、湘西三縣地立新縣時,一定要選擇新縣的最北端、而且是離自己治所最遠的琴棋望來作為新縣的縣治嗎?這是不符合邏輯的。湘陰立縣時随益陽、湘西隸屬湘東郡,湘東郡郡治在今衡陽市,按照常理,其縣治應當選擇離郡治較近的地方,而不是選擇離郡治最遠的地方。

王僧虔上表申請立縣時,縣域必定是有了清晰規劃的,縣名應該也是先就起好了的。但是,他是不是事先就選擇好縣治了呢?這卻未必。因為縣治的選擇大可以放到朝廷批準立縣之後再去辦理。如果不是事先就選擇好了要将縣治設在琴棋望,那麼,“湘陰”得名于“湘山之陰”又從何說起呢?

再有,就在劉宋時湘陰縣成立之後不久,蕭梁時又有在洞庭湖正南面設立藥山縣的記載。這說明湘陰立縣時,琴棋望一帶也許并未劃入湘陰,故“湘山之陰”更是無從說起了。或者說,湘陰縣成立時,琴棋望一帶本劃入湘陰了,後來設立藥山縣時又把這一片劃歸了藥山縣。這不是沒有可能。自古以來,湘陰、藥山、沅江等縣的境域就處在不停的變動之中,直至解放後。但如果當時情形果然如此的話,那就更加說明湘陰立縣時縣志不可能在琴棋望。因為,琴棋望如果是湘陰縣的縣治所在,那是無論如何都不會被劃歸藥山縣的。

所以,湘陰得名于“湘山之陰”的說法,第一是沒有可靠的依據,第二是破綻很多、很明顯,幾乎可以否定。

君山島上湘妃墓是真的嗎(湘陰到底為什麼叫)4

二、“湘州之陰”或“湘地之陰”說

經過反複研究、思考、衡量,筆者提出“湘州之陰”或“湘地之陰”說。理由如下:

《宋書》記載:

湘州刺史。晉懷帝永嘉元年,分荊州之長沙、衡陽、湘東、邵陵、零陵、營陽、建昌,江州之桂陽八郡立,治臨湘。成帝鹹和三年省。安帝義熙八年複立,十二年又省。宋武帝永初三年又立,文帝元嘉八年省;十六年又立,二十九年又省。孝武孝建元年又立。

建昌郡,晉惠帝元康九年,分長沙東北下隽諸縣立,成帝鹹康元年省。元嘉十六年(公元440年),立巴陵郡屬湘州,後度郢。(《宋書·地理志》)

晉懷帝永嘉元年,荊湘分治,是洞庭湖以南地區在行政區劃上被冠以“湘”字命名之始。永嘉分治時,湘州地有長沙、衡陽、湘東、邵陵、零陵、營陽、建昌、桂陽八郡,其地域主要在湘水流域和資水流域。其中建昌郡約在今嶽陽市區、嶽陽縣、臨湘市等地區。劉宋元嘉十六年立巴陵郡,代替原來的建昌郡。巴陵郡首先隸屬湘州,後來被歸隸郢州。也就是說,到劉宋元嘉十六年之後不久,湘州就剩下長沙、衡陽、湘東、邵陵、零陵、營陽、桂陽七郡,而不再包括巴陵郡(即今嶽陽市市區、嶽陽縣、臨湘縣等地)在内了。

君山島上湘妃墓是真的嗎(湘陰到底為什麼叫)5

另據《南齊書》記載:

郢州,鎮夏口,舊要害也。宋孝武置州于此,以分荊楚之勢。領郡如左:

武陵郡

沅陵臨沅零陵辰陽酉陽沅南漢壽龍陽㵲陽黚陽

巴陵郡

下隽州陵巴陵監利

……

從《南齊書》的記載可以得知,劉宋孝武帝時設立郢州,郢州治所在夏口(今湖北漢口),而武陵郡(約為今湖南常德市地方)、巴陵郡(約為今湖南嶽陽市地方,不含湘陰、汨羅等地)都隸屬郢州。也就是說,自劉宋孝武帝劉駿(430年―464年在位)時起(湘陰立縣于474年,即在湘陰立縣前),今湖南洞庭湖以北、以東地區,都隸屬郢州,而湘州最北的地界就是當時候的益陽、羅縣。湘陰立縣時,自益陽、羅所割地,适居湘州之最北端,為“湘陰”之地。

以上史料似乎已經為“湘陰”的得名提供了證據:王僧虔作為湘州刺史,規劃将其所治湘州最北部的一塊地方(湘水尾闾至青草湖一帶)劃出來,設立一個新縣,用以安置巴蜀流民(這裡屬濱湖濕地,曾是“巴蜀流民起義”的根據地,流民在此聚集為多)。地北為陰。由于新成立的這個縣位于湘州的最北部,而且是湘水流域的最北端(“湘水盡湘陰”),故而将其命名為“湘陰”。朝廷批準了王僧虔的建議,湘陰縣就此成立。

所以,說“湘陰”取意于“湘州之陰”或“湘地之陰”,應更符合邏輯,更加可信。

編輯:子禾

圖片來源:網絡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