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劉典系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助理研究員,本文轉自8月4日經濟窗微信公号,原标題為《貨币主權視角下的拉美、東南亞金融危機對中國的啟示》。
内容簡介
當下中國經濟正處于從高速增長轉變為高質量增長的關鍵時期;推動金融開放是深化改革、實現經濟轉型的重要一環。但是,金融開放需要同時鞏固加強貨币主權的建設用以防範金融自由化帶來的風險。本文主要對自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以來拉美、東南亞國家在大力推進金融自由化改革後經曆的金融危機進行系統性梳理,分析其危機爆發的根本原因。圍繞金融自由化進程、固定彙率制度、和貨币政策獨立性展開論述,揭示強化貨币主權以防範金融危機的必要性。
首先,筆者回顧了拉美國家在20世紀中葉制定的“代替進口工業化”戰略。一些國家在短時期内依靠國家投資和保護主義經濟政策實現經濟爆發式增長,卻最終未能實現貿易自由化,擺脫對國外資本的依賴。拉美國家政府過度依賴外債刺激經濟增長。随着美元加息,大量資本從拉美回流美國導緻其無力償還債務,在放棄被迫放棄固定彙率制度後,本國貨币大幅貶值導緻金融危機的曆史。同時,本文回顧了1997年至98年的東南亞金融危。着重介紹了泰國房地産和股市泡沫以及國際對沖基金做空泰铢導緻的貨币危機。
此後,本文的第二部分進行了金融制度的比較分析。本文在回溯曆史後總結出:一、過快的金融自由化進程将導緻政府幹預微觀金融的能力弱化,大量資本得以自由進出。然而,國家金融監管能力卻因為法令制度頒布的滞後性和執行端的缺陷而被削弱。二、僵化的固定彙率制度将導緻國内經濟政策受助于盯住國家的政策。同時,在固定彙率制度下經濟結構的差距會使得本國貨币面對錨貨币國家經濟發生變化是疲于應對。三、當國家選擇實施資本自由流動和固定彙率制度而放棄貨币政策的獨立性時,如果開放資本賬戶,資本的自由流動會沖垮固定彙率制度。當國家外彙儲備不足時,如果本币被做空,央行将無法及時幹預維系固定彙率制度。此外,美元加息會導緻國際資本回流美國本土,全球資金面緊張,引發金融危機。作者最後提出了幾點思考:一、貨币主權弱化是新興經濟體觸發金融危機的核心原因。二、建立強大的貨币主權是中國經濟實現長期穩定增長的關鍵。三、強化人民币主權是構建新興國際貨币體系的要求。
主要貢獻本文的貢獻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以往學者習慣于關注某一個特定金融危機的成因和後果,本文立足于金融制度的比較,洞悉金融危機的深層次原因。筆者分析涉及的國家采取工業化的方式各不相同(出口加工或進口替代),但是它們共同經曆了金融自由化削弱貨币主權的過程。第二,本文以史為鑒,結合已有政治經濟學原理,在此之上推陳出新,尋求曆史實證和政策建議。本文強調了貨币主權對防範金融危機的重要性。
政策啟示第一,為了更好的保護我國經濟利益,免遭美國政策風險對我國國家财富的侵蝕,有必要進一步強化我國貨币主權,多樣化央行資産配置。第二,我國需要重視培養貨币主權和金融控制能力,把握好金融發展和對外開放的節奏。完善與金融開放相适應的風險防控體系。第三,我國要根據國内經濟發展階段發行貨币,堅定實施清晰透明的貨币政策規則,力求形成人民币發行的“中國錨,”形成金融促經濟,經濟強化貨币主權的正向循環為人民币國際化鋪平道路。
論文框架概覽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