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先生乃世之大家,《天龍八部》喻巧于拙。還記得鸠摩智曾一語點出枯榮大師所參枯禅的來曆:
“有常無常,雙樹枯榮,南北西東,非假非空!”
這句話什麼意思?原來世人都知釋迦牟尼當年是在婆羅雙樹之間入滅,但很少有人知道實際是東西南北,各有雙樹,每一面的兩株樹都是一榮一枯,稱之為“四枯四榮”,據佛經中解釋:東方雙樹表示“常與無常”,南方雙樹表示“樂與無樂”,西方雙樹表示“我與無我”,北方雙樹表示“淨與無淨”。茂盛榮華之樹表示正面的意思,有常有樂,有我有淨;枯萎凋殘之樹表示反面的意思,無常無樂,無我無淨。如來佛在這八種境界之間入滅,那是說他非枯非榮,非假非空。
枯榮大師數十年靜參枯禅,隻能修到半枯半榮的境界,卻無法修到更高一層的“非枯非榮,亦枯亦榮”之境,所以小說中他半邊臉如死人一般枯萎,半邊臉又如新生嬰兒一樣水嫩
我們再看虛竹一線的關鍵人物的名字:
無崖子,脫胎自《莊子·養生主》:“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随無涯,殆已!”
蘇星河,《玉台新詠》:“望山川悉無似,唯星河猶可識。”
丁春秋,《莊子·逍遙遊》:“楚之南有冥靈者,以五百歲為春,五百歲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歲為春,八千歲為秋。”
連逍遙派的派名,也是取自《逍遙遊》的名字;鎮派武學北冥神功,亦源于“北冥有魚,其名為鲲。鲲之大,不知其幾千裡也。”
由此可見金庸先生對佛道之學都有很深的造詣。
縱觀書中人物皆命數坎坷,無非是擺不脫“因果”與“宿命”。
何為因果?即“善因結善果,惡因結惡果”。
丁春秋忤逆弑師,最後卻身中生死符生不如死,座下衆徒全都棄之如草芥;
段正淳一生負人無數,最後方知害人害己,連唯一的兒子都不是親生骨血;
康敏貪慕虛榮,殺夫害人,自負貌美卻被自己容貌吓破肝膽而死。
這就叫“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
何為宿命?即“天地不仁,以萬物為刍狗”,說白了就是“天道無常”。
喬峰乃當世之豪傑,半生護大宋、殺遼人,到頭來卻不被宋人所接受,又放不下家國天下,隻能以身死換百姓安甯,何等悲哉!
再看虛竹,生性愚魯、相貌醜陋,陰差陽錯學得蓋世武功,領逍遙派掌門、西夏驸馬之位,何等幸哉!
這就叫冥冥之中命數皆有定,生死有命,富貴在天,抗争也是枉費徒勞。
某以為,江湖之道,又豈是單單“因果”和“宿命”可以說得清。
像虛竹前半生命途坎坷,皆是承父母所種之因,後半生時來運轉,實在是命格清奇,但這又何嘗不是因為他菩薩心腸,以仁慈之心解七十二島島主三十六洞洞主“生死符”之苦,才換得衆人死忠,卻也應了“種什麼因,得什麼果”。
因果與宿命,道義上講是相互矛盾的。可世間的事情,本來就是難以捉摸,介于有常無常之間。
生存之道,唯有順勢而為、順心而為,行積善之事以求因果,持平常心态以抗宿命。我想這才是金庸先生想告訴我們的道。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