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炎多數發生于産後哺乳期的新媽媽身上,特别是産後第三周或第四周最易發病。病因:1、初産婦哺乳沒有經驗,乳汁多,嬰兒不能将乳汁吸盡,導緻乳汁郁積。多餘的乳汁滞積在腺小葉中,有利于細菌生長繁殖。2、初産婦的乳汁中含有比較多的脫落上皮細胞,易引起乳腺管堵塞,使乳汁郁積加重,促使急性炎症發生。預防:預防産後乳腺炎的關鍵是防止乳汁郁積、保持乳頭清潔及避免損傷。預防的要點包括:1、在妊娠後期經常用溫水清洗乳頭,有乳頭内陷者更應注意。2、每次哺乳應将乳汁吸盡,如未能吸盡則可在哺乳後按摩擠出乳汁或用吸奶器吸出,防止乳汁郁積。3、哺乳後應清洗乳頭,注意勿讓嬰兒含乳頭而睡,防止乳頭破損和皲裂。如已發生破損、皲裂,應及時治療,必要時應暫停哺乳,并用吸乳器吸盡郁積的乳汁。
産褥熱産褥熱又稱産褥期感染,是指分娩後生殖道的感染,是産褥期最常見的嚴重并發症。包括會陰、陰道及子宮頸的感染、子宮的感染,剖宮産術後傷口的感染及産後血栓性靜脈炎等。症狀:産褥熱應與呼吸道感染、泌尿系統感染、乳腺内乳汁郁積及藥物熱引起的發熱相鑒别。臨床表現為:發熱、陰道分泌物有腥臭味、下腹疼痛及會陰傷口或剖宮産腹部傷口疼痛、紅腫,甚至傷口流水或流膿等。如出現上述症狀應及時就醫。預防:1、保持外陰清潔、幹燥,勤換内褲及衛生巾。2、産褥期禁止盆浴及性生活。3、隻要室内溫度适宜,要經常洗淋浴,保持清潔衛生。4、衣服勤換勤洗。5、分娩一周後,惡露量少且多為白色惡露。産婦們千萬不要因為分泌物不多就覺得不用換衛生護墊,這是錯誤的。因為惡露是細菌很好的培養基,不勤換衛生護墊的話,細菌可以大量繁殖,造成逆行感染而誘發生殖道炎症。6、産婦免疫力低下,多汗,應保持每天刷牙、洗腳、溫熱水擦洗全身等良好的衛生習慣,避免出現不洗頭、不洗腳、不刷牙等錯誤的理念(即中國人所稱的“臭月子”)。7、室内要經常通風,保持空氣清新。每日通風1~2次,每次20~30分鐘。通風時産婦及嬰兒要搬到另一個房間或蓋好被子,要避免強大的對流風直吹,以防發生感冒。8、室内保持清潔,經常打掃衛生。
産後風濕、關節痛、骨盆痛、腰腿痛風濕病是一種免疫性疾病,與上呼吸道感染有關,因此要注意防止感冒。關節痛與風濕病及鈣缺乏有關,尤其是哺乳期女性,更容易出現鈣缺乏情況,應注意鈣的補充。骨盆痛、腰腿痛與妊娠期盆底組織松弛,尤其是骨盆關節松弛及鈣缺乏有關,應加強孕期及産褥期鈣的補充。尿潴留、膀胱炎産後,由于虛弱、傷口痛及産程長、膀胱肌麻痹等因素可導緻産婦發生尿潴留。如果産婦多汗、飲水少,又不能及時排尿,繼而可出現膀胱炎即尿頻、尿痛、尿不淨等症狀。為防止産後尿潴留,應鼓勵産婦盡早小便。對排尿困難者,鼓勵産婦坐起排尿,或用溫開水沖洗尿道口周圍誘導排尿,也可在下腹正中放置熱水袋,刺激膀胱肌收縮。
便秘、肛裂由于中國人的傳統觀念導緻産婦産後進食過多的肉類、蛋類食品,加之産後活動少,腸蠕動減慢,因而容易發生便秘,嚴重者會導緻肛裂。為預防便秘,産婦産後應多吃蔬菜,及早下床活動。
子宮脫垂、痔瘡為分娩做準備,孕晚期盆底組織會變得松弛,加之分娩時增加的腹壓,産婦易發生痔瘡及子宮脫垂。因此,産後3天後可做一些上下肢鍛煉,逐漸增加腹肌及肛提肌的鍛煉。每天做縮肛運動3~4次,每次縮肛10~15下,可預防子宮脫垂。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