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前面:
“一别武功去,何時複更還? ”,李白總是在出世和入世中徘徊,他渴望“大鵬一日同風起”,又希望“願乘泠風去,直出浮雲間”。
相較于李白的矛盾,杜甫則要清醒得多,他的志向隻有一個,那就是“緻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盡管他的仕進之路是如此的艱難,可他的執念卻從未動搖。
大曆三年(768年),在蜀中生活了近8年的杜甫思鄉心切,決定出川,可是,他走出了三峽,卻難以回歸故鄉。
一年多的時間裡,他都徘徊在長江和漢水之間,兜兜轉轉,總難稱心,身體嚴重透支,生活愈發困頓,日子舉步維艱。
“落日心猶壯,秋風病欲蘇。”,即便是如此,他亦沒有心生頹廢,依舊有所期待和向往,心念着他的報家國之情,下面這首《江漢》寫的就是他彼時的心境。
江漢思歸客,乾坤一腐儒。
片雲天共遠,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猶壯,秋風病欲蘇。
古來存老馬,不必取長途。 ——唐 杜甫《江漢》
簡譯:
我漂泊在長江和漢水一帶,北歸無望,思念故鄉卻無法回歸,茫茫天地間,我隻不過是一個迂腐的老儒罷了。
我就如天邊的那片浮雲一般,客居異鄉,亦如那暗夜中孤懸的一輪明月,寂寞地度過漫漫長夜。
雖人到暮年,年老體衰,但壯志豪情卻絲毫不減當年,西風飒飒,自我感覺狀态良好,病情也有所好轉。
自古以來,留養老馬皆是因為其智可用,而不是為了取其體力,因此,我雖已到垂暮之年,但還是能夠有所作為的。
賞析:
這一年,杜甫已經57歲了,年近花甲,人生遲暮,體弱多病,漂泊在江漢之間,那條回家的路是如此漫長,山水迢迢,家鄉遙不可及。
可是,縱使身處至暗,他依舊心懷家國,曹操有“烈士暮年,壯心不已”之句,他就有老而彌堅頑強不息的一腔孤勇之情。
“江漢思歸客,乾坤一腐儒。”,首聯寫滞留江漢的困窘,這首詩是他在湖北江陵公安一帶所寫,因為此處位于長江和漢水之間,所以稱之為“江漢”。
大曆三年(786)年正月,杜甫處理了瀼西産業,從夔州出峽,三月到達江陵,逗留數月,頗不得意,冬初移居公安,稍作停留,年底又去往衡州。
杜甫一路輾轉,本是想謀一份差事的,但卻處處不如意,他之所以浪迹在天涯,因為他深感自己彼時貧病交加的境遇,回朝和歸鄉都已無望。
所以,這“思歸客”三個字,飽含了無盡的心酸之情,思而難歸,縱使有滿腹才華,卻依舊難以擺脫貧窮窘迫的命運。
自己這個不知變通“腐儒”豈不可歎可悲?,此處有自嘲之意,“乾坤”二字足以概括其胸襟和氣魄。
“片雲天共遠,永夜月同孤。”,颔聯借景抒情,緊扣首聯思歸之意,李白有“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之句,杜甫此處則将自己的命運和浮雲聯系在一起,客居異鄉,遠在天外,有家難回。
但是,不論在身在哪裡,一顆心如夜空中的明月那樣皎潔,家國情懷永不更改,一如他《南征》詩所寫:“老病南征日,君恩北望心。”
“落日心猶壯,秋風病欲蘇。”,頸聯承颔聯,抒發自己積極的用世之心,雖人生遲暮,身體也不在強健,但是,憂國憂民之心不變,壯志豪情猶在,還可以有一番作為。
所以,他不願意困在蜀中,想走出來,積極尋找仕進之路,老而彌堅,老當益壯,想到自己還能做一些事情,就連病痛都覺得好了許多。
“留滞才難盡,艱危氣益增。圖南未可料,變化有鲲鵬。”,冬天,他乘舟從湖北到洛陽,寫下《泊嶽陽城下》一詩,表達自己一腔報國之心。
“古來存老馬,不必取長途。”,尾聯總束全文,是情感的升華,再一次強調自己老當益壯的情懷,此聯借用了老馬識途的典故。
據《韓非子 說林上》記載,春秋時管仲随齊桓公讨伐孤竹國,走得的時候是春天,返回時已屆深冬,大家都迷失了方向,找不到回家的路。
于是,管仲就提議用老馬引路,果然找到了歸途,此詩中,作者以老馬自比,意思是說自己雖然年老體衰,但是還有滿腹經綸以緻用,就如古人養老馬不圖它的體力,而取其智慧一樣。
首聯寫旅途之困窘,颔聯抒發思歸之情,頸聯寫積極用世的精神狀态,尾聯進一步表達仕進的情懷,全詩基調積極曠達,雖處逆境,卻壯心不已,詩人老當益壯自強不息的精神值得敬重。
寫在後面:
東來萬裡客,亂定幾年歸?
腸斷江城雁,高高向北飛。——唐 杜甫《歸雁》
大雁尚且依時而歸,自己卻羁留蜀地多年,況且安史之亂早已平定,還不能及時返回家園,這如何怎不讓他感到悲哀呢。
一首僅有20個字的鄉愁小詩,字裡行間流露出來的,都是對朝廷的系念,和對國事的關切,杜甫的鄉愁是厚重的,那是一份沉甸甸的家國情懷。
對于回家,他好像随時都在準備着,心情是那樣的迫切,就連路線都規劃好了,就如他在《聞官軍收河南湖北》一詩中所寫的那樣:“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明朝有封事,數問夜如何”,客居長安十年,科舉不第,投谒無門,杜甫的仕途極為坎坷,左拾遺是他此生擔任的最高的職務,他尤為兢兢業業。
可未過多久,就因為房琯之事遭到了唐肅宗的冷落,還險些入獄,後又遭到貶谪,不得不投奔蜀地,可盡管如此,他的一腔報國熱情卻從未有過絲毫減弱。
“片雲天共遠,永夜月同孤。”,雖然,他終是未回到心心念念的故鄉和都城,但是 ,他那老而彌堅的精神,和熱忱的家國情懷,卻永遠感動着後世的讀者。
注:本文系劉玲子candy原創,謝絕搬運和抄襲,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如有不妥聯系立即删除,謝謝您的關注和支持。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