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米粒媽 (公衆号 米粒媽愛分享)
開學了,米粒媽今天分享一篇跟學習相關的文章。前幾天跟一個做教育的朋友聊天,簡直颠覆了我的認知,她說:
在嬰兒期,寶寶就已經有了數學思維!
即使是嬰兒,也能察覺數量的改變,理解“更多”的概念。
美國兒童發展專家蓋斯特(EugeneGeist)說:幼兒對數字概念有着驚人的發展,他們借由數學做為探索工具,來認識周圍世界。
學齡前兒童如果能累積豐富的數學經驗,不但能提升日後的數學思維能力,更能提升未來的學習成績。
早期接觸數學的經驗,是攸關孩子未來學習發展的重要因素,所以為了啟發孩子對數學的興趣,奠定未來學習的根基,數學教育應盡早開始。
如果家長能在日常生活中适當引導,從嬰幼兒時期開始,通過遊戲、日常生活,培養孩子的數學概念,就能培養孩子的數學能力。
所以,數學這件事,絕不能等到孩子小學才開始。數學啟蒙,從0歲就可以開始啦。
幼兒數學認知發展
孩子的數學能力不會憑空跳躍,而是随着年齡逐漸發展成熟。父母要先掌握兒童數學發展概況,才能協助孩子累積數學經驗,發揮數學潛能。
孩子的數學概念發展包括了4大領域:數、量、圖形空間、邏輯關系。
然而,我們一定要知道,就跟每個孩子的身高、體重發展各有不同一樣,孩子的數學發展也有個别差異,當然父母的引導方式和态度也會影響孩子的數學能力。
1、數:可以從1背到10
1歲左右的嬰幼兒,已有“更多”的概念,例如當大人給的餅幹不如預期時,會表示“還要”。
快2歲時,會開始學數數,可以從1數到10,甚至更多,但通常隻是單純的數字背誦,并不了解數字的意義。
有些2歲的孩子會開始聽得懂“拿1個”或“選2個”這種簡單的指令。
2、量:開始探索“大小”和“輕重”
快1歲的孩子,已經能籠統地感覺出物品的大小或輕重,以及物品和自身的距離;1-2歲時,喜歡玩水、玩沙,用不同的容器探索量的多少。
3、圖形空間:堆積木、認圖形
1-2歲時,能把相同大小的圖形做配對;随着經驗的累積,孩子慢慢學會将不同大小但同樣形狀的圖形做鍊接,例如:小圓形和大圓形、小三角形和大三角形。
2歲的孩子,通常喜歡把積木堆疊高高的,也能拼出圖像簡單的拼圖;此外,還開始會留意生活周圍的圖案,例如:地闆磁磚上的特殊形狀。
4、邏輯關系:了解規律生活
快1歲的嬰幼兒,開始了解生活的簡單規律,例如:洗完澡、刷完牙後,就要上床睡覺了。
1歲半的孩子會開始尋找事物的規律和邏輯順序,例如:白天和黑夜會輪流交替。
1、數:掌握數字和實物的關聯
2歲半到3歲的孩子,開始會數物品的個數。3歲的孩子可以清楚告訴大人自己的年紀,并且用手指比出3。
這個年紀的孩子已經建立了數字和物品間的關聯,可依指令排出和數字相當的物品總數,例如:2個蘋果、5個杯子。
2、量:可區分大小高矮胖瘦
2歲半到3歲時,可清楚區分出物品特征,例如:大小、高矮、胖瘦、長短、輕重、粗細。
3歲半的孩子具有明确的度量觀念,例如:當瓶中的水倒出一半,量就會減少;相反的,如果再多加水進去,他們也知道水量會增加。
3、圖形空間:用身體探索空間
2-4歲的孩子開始學習用身體去探索空間,體會自己的上下、左右、前後等空間關聯。
4歲的孩子可以清楚辨別并說出不同大小的各種形狀;甚至,可以用積木堆疊出左右對應的架構。
4、邏輯關系:練習各種分類方式
3歲時,孩子開始有清楚的分類能力,例如:按照物品的顔色、形狀、大小、材質或用途做分類。
4歲的孩子可以做較複雜的序列遊戲,例如:将物品從大排到小,并清楚說出“比較大”、“最大”等詞。
1、數:會做簡單運算
5-6歲時,能以圖像化方式進行答案是10以内的簡單加法與減法。
6歲時,孩子開始能理解“數字守恒”的道理,也就是說物品的數量不會随着外在形狀而改變,但僅限于10以内的數量。
2、量:喜歡比一比
4-5歲的孩子喜歡借由“比較”來解決問題,例如:比比哪支筷子比較長?也能針對同樣形體但不同大小的容器,辨別出哪個比較大、哪個比較小?
這時候的孩子嘴上喜歡用“比較”和“最”的字眼,例如:我比弟弟還要高、我和妹妹一樣高、哥哥最高等等。
3、圖形空間:照着圖案堆積木
5歲的孩子開始能模仿書本裡的圖像,甚至開始能畫出記憶中的圖像。
6歲時,他們能運用2個圖形排出另1個圖形,例如:用2個三角形排出1個正方形、用2個正方形積木排出1個長方形。
4、邏輯關系:清楚做事順序
4-5歲的孩子能懂得按照物品的特性做精細的分類,例如:把襪子按照顔色區分開來,再依照大小排好。
6歲時,能清楚明白事件發生的前後順序,這也是認識時刻的基礎知識,例如:洗澡前要先刷洗浴缸,接着打開水龍頭把水加滿浴缸,最後才能開始洗澡。
在生活中引導孩子學習數學
早期數學教育不光隻是教數數,而是要引導孩子在生活中運用數學,讓數學變得真實而有意義。
那麼,怎麼在生活中建立孩子的數學概念呢?
一般來說,5歲的孩子就能開始了解用錢購物的觀念。
去超市購物時,家長可以讓孩子自已選擇1-2件物品去結帳,在交易的過程中,不但有交換、集合、分散的練習,更可以從經驗上累積對數字概念的了解。
米粒爸去超市經常精打細算,精确到一根蔥、一頭蒜都不會錯。
米粒在老爸的耳濡目染下,也愛跟我們一塊做計劃。他想吃什麼水果零食、要花多少錢,事先要跟老爸申報:
當然,爸媽也可以和孩子玩數字拳的遊戲,在遊戲中,不用數數兒卻可以清楚透過伸出的手指,知道數字的變化。
切蛋糕的時候,将1個蛋糕分成一半,變成2個蛋糕,2個再分成4個,長久下來,孩子會開始有“分數”的概念。
分水果的時候,也可以讓孩子跟着大聲數數,建立對數字的概念,并開始了解“均分”的意思。
數學在我們家,滲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具體參見我的這條微博狀态▼
一雙鞋、一盤水果、一支鉛筆、一隻小狗、一首歌曲、一張紙,生活中,家長盡量讓孩子用正确的單位來形容物品,從日常生活裡來提升孩子對正确數量及大小的描述及應用。
千萬不要以為教孩子數學與大小的概念,就一定得端正坐好教;
對學齡前的孩子來說,生活中的機會教育效果更好。例如:爬樓梯、車子過收費站等,都是可以把握的數學機會教育時機。
全家出遊是最愉快的,可是常常還沒開到目的地,孩子就開始喊無聊了,這時候,可以跟着孩子一起數數看經過了哪些地方?
開高速時,經過幾個收費站,總共繳了多少過路費,都是活生生的話題,用輕松的方式,在生活中随處培養孩子的數學能力。
沒有什麼比從“玩中學”更适合孩子、效果更好的了。父母可以借由遊戲的方式,加強孩子的數字概念:
跳格子:适合3歲以上的孩子
利用組合拼墊或粉筆,在地面上畫出排列數字的方格,參與者投擲小石塊到格子中,再經由跳格子的方式,取回小石塊得一分。
這個遊戲是希望借着跳格子,讓孩子在遊戲中,熟悉數字的連貫性,格子可以任意重新排列組合但要維持順序。
五子棋:适合5-6歲的孩子
在棋盤上置點白棋子,先連成一線為赢,棋子可縱、橫、斜向連成5個1串線。
這個遊戲除了能增強孩子的辨數能力,還能讓孩子在棋盤中,對數列及組合上有良好的練習。
堆積木:适合2-6歲的孩子
跟孩子一起把積木一塊一塊堆起來,看誰堆得高;也可以分不同的形狀、顔色來組合。
堆積木可以訓練孩子數的排列、分類能力,還能增進手眼協調。
像咱們團過的數學魔法方塊,超多玩法,玩積木,學幾何、分數,計算,解方程,算數……隻要家長留心,處處都能學數學!
撲克牌:适合4-6歲的孩子
撲克牌除了可以增進孩子對數字的運用及組合能力、也能強化孩子大小的概念,是絕佳訓練腦力的遊戲。
撲克牌同時擁有數字和符号,是最好幫助孩子從具體實物運算的遊戲。
從米粒4歲開始,米粒媽就開始跟米粒玩撲克牌:先把10以上的牌拿掉,讓米粒練習數數兒、認數字,我們最常玩的就是随便抽一張牌,直接玩比大小。
我們還會随意取3張牌,給米粒看了以後,倒扣過來,然後問米粒剛才看到的3張牌是什麼。
随着練習多了,可以增加看的牌數,然後減少看的時間;這是訓練孩子記憶力跟專注力非常有效的遊戲。
後來,米粒媽開始把2張數字牌任意組合,讓米粒練習加法運算。等米粒慢慢學會基本運算以後,我們就常玩10點半。
規則很簡單:要拿到最接近十點半但是不能爆掉(超過十點半)的牌;1-10的牌分別為1-10點;J、Q、K為半點(0.5點)。
撲克牌的玩法超多,而且最适合拿來訓練孩子的數學能力了,重點是這樣的學習還很生動有趣,保證孩子很愛這種遊戲,不但增加親子關系,還培養了數學能力。
米粒爸後來就老說:一副撲克牌在手,輕松搞定孩子數學早教!
個人簡介:@米粒媽頻道(歡迎關注),美國海歸、原500強高管麻麻一枚,專注于5-12歲孩子的教育和升學,英文、數學、科學啟蒙,以及全世界的新奇好物推薦,歡迎關注!(0~5歲寶媽請關注:@米粒媽愛分享)
想閱讀更多精彩文章,請點擊下方“了解更多”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