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落水者在洞穴的真實經曆

落水者在洞穴的真實經曆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9-12 00:55:28

落水者在洞穴的真實經曆(女博士舔石頭就能知水量)1

山東地質調查院研究院研究員楊麗芝在野外工作時的一張照片走紅網絡 受訪者供圖

前不久,在一次評選活動中,一張舔石頭知水量的照片走紅網絡。截至目前,該話題在微博已吸引7800多萬閱讀,6000多人參與讨論。而這張照片的主人公就是山東省地質調查院研究員、地質工程博士楊麗芝,從事地質工作已有31年。11月22日,記者來到山東省地質調查院,楊麗芝笑言舔石頭知水量其實是一種“土辦法”。

為山區找水

足迹踏遍齊魯大地

其實,楊麗芝早已是行業内典型人物。她的足迹踏遍了齊魯大地的山山水水,為城市建設及保泉供水出謀劃策,為山區找水和水環境治理嘔心瀝血,身高隻有1.55米的她,走成了這個行業的領軍人物。

過去這些年間,她相繼獲得了山東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全國最美地質隊員、山東省三八紅旗手等十幾項榮譽,2018年又被評為“山東省先進工作者”。

初見楊麗芝,她正拿着幾塊石頭在辦公室裡和同事讨論着什麼。楊麗芝說,這幾塊石頭是從萊蕪找到的,有幾塊石頭上面有三葉蟲化石,“化石本就稀有,但相對而言,三葉蟲化石會多一些,但也是不可多得的。”

說起那張走紅的照片,楊麗芝有些不好意思。她說,照片拍攝的時間是在2014年11月,當時在沂南縣山北頭村做水文地質勘探工作,幫助當地老百姓解決生活用水困難,同事将大家工作時的狀态定格成一張張照片,她這張隻是其中之一。

楊麗芝告訴記者,當時她正在進行打井找水作業,舔石頭是為了初步判定含水層層位,預估一下出水量。“在野外,有些地方車開不上去,儀器設備帶不全,所以我就用這種方式,初步判斷含水層的位置。”楊麗芝說,這種方法主要是通過舌頭的觸感以及濕印判斷,“比如濕印很快消失了,說明石頭顆粒結構粗,含水量就好一些。濕印消失得慢,說明顆粒結構緻密,含水量可能相對少一些。同時,含泥量比較多時會粘舌頭,可能含水量更少。”

楊麗芝表示,這種方式隻是一種“土辦法”,而且并不适用所有石頭。“像我們常見的石灰岩就可以,此方法教科書裡沒有,是通過多年實踐總結而成的,因此也有科學依據。”楊麗芝說,真正要進行打井等作業時,還是需要專業的設備和儀器。

地質工作不是

拿錘子在山上随便敲

1988年,楊麗芝畢業後投身地質研究工作,如今已走過31年。在不了解地質行業的人們眼中,地質工作可能就是開着越野卡車,翻山越嶺,用放大鏡和小錘在山間角落觀察、敲打。

“其實地質工作不是拿個小錘子在山上随便敲。”楊麗芝笑着說,“我們幹的工作都是和老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是最接地氣的。”

作為一名水文地質人員,楊麗芝最初的工作是找水打井。後來,也開始做一些地下水污染評價、地熱勘探、城市地質等方面的工作,此外,地質災害防治也是她衆多工作之一。

楊麗芝坦言,地質工作确實又苦又累。“過去條件不太好,我們都是騎自行車去勘察,到了山腳下把自行車放到附近的村莊裡,翻過山頭沿途調查,等工作結束再從另一邊下山。”楊麗芝說,翻山的時候兼具調查十分耗費精力,有的時候他們會估算時間,如果趕上飯點下不了山,她就揣兩個饅頭,帶一壺水,在山間的某個角落飽腹,下山的時候還要想辦法回到原位,“往往是搭便車。”

“再比如,我們的工作是輪班倒,一邊找水,一邊由專業施工隊打井,打井的時候需要我們在旁邊盯守着,看看每挖一層判斷它的含水量如何,很可能一盯就是一天,不盯的人也不閑着,去别的地方繼續找水。”楊麗芝說。

楊麗芝說,雖然苦,但每當看到村民臉上發自内心的喜悅,用不太清晰的方言說出“謝謝”時,她瞬間感到所有努力都是值得的。

(來源:齊魯晚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