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經常去博物館,你就會發現曆史長河中人們生活方式和審美趣味的變遷,從原始時期的拙樸陶器,到古代各種生活物品的精美裝飾,再到現代科技讓物品回歸本質和簡約,無需修飾……
人的追求總是在不斷變化,從拙樸到精美,從從粗曠到細膩,然後從對工藝的極緻追求再轉而返璞歸真,回到最初的自然狀态,這種審美傾向的演變也折射出了人們社會心理的演變。
生活的所有器皿和工具都可以變成社交的道具,也是基于人對自身地位和身份的傳達,作為社會化的産物,從生物屬性上人與人并無太大差異,因此人們用不同材質和工藝的服裝、裝飾品等生活物件來傳達與其他人的不同……
當所有人都用同樣的生活物品的時候,是無法區别人與人之間的地位和身份的,在古代當普羅大衆都還在使用陶器的時候,上層社會就用形制更精美的陶器,當都能用上鐵器和銅器的時候,上層階級使用的是金器、銀器……
而如今人們通過家在幾線城市,住在什麼地段,開的什麼品牌的車,挎什麼品牌的手提包,穿戴哪種品牌的配飾,用着什麼品牌的日用品成為了區隔的直接體現……
對于早期人類社會來說,上層社會的衣食住行都要比普羅大衆更豪華,而豪華的體現大多又是靠工藝和技術,普通人的日用品能滿足使用功能即可,上層階級則進化出區别于大衆的審美觀念,審美趣味,物品的形式可以超越實用價值……
從東西方美學的演變不難看出,人的審美範式的變化的過程,也是大衆心理演變的過程,階層觀念随着自我意識的發展正在被淡化,人的自我意識随着時代發展不斷覺醒,人們不再是一味追求世俗的成功,用浮華精美的裝飾去修飾生活,而是更多回歸本質找尋真實的内心,人們不再為别人而活,也不必因世俗的眼光而掩飾自己……
當内心貧瘠或匮乏的時候,人就會利用各種外在的物質去填補匮乏帶來的缺失感;當内心富足和充實的時候,外部的任何擁有和得失都不會心生漣漪。
内心貧瘠者衆,内心富足者寡,也正是如此才有這絢麗多彩的世界,也因為人的這種缺失,讓不同年代不同時期的人能夠看見,人擁有何等智慧的大腦和靈巧的雙手,創造出了令人驚歎的文明。
人類曾經到達過的巅峰,修煉出的技藝如今也随着時代變遷,要麼随着老一代能工巧匠的離場而失傳,要麼變為僅有的曆史遺存被收錄進文化遺産,當受現代化熏陶的人們走進博物館或看到某本書籍畫冊,才驚歎原來古人居然會有如此高超的技藝,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這種感歎即是被人的靈巧所震撼,也是對人們傾注于這些工藝品上的時間和心血的敬佩,這也剛好是現代工業所缺少的,批量化冰冷的機器制造的産品,與用雙手雕琢出來的産品,給人帶來的情感認知上的不同。
現代文明在快節奏、高效率和低成本的驅使下,純手工制作已經無法适應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生活需要,快節奏的生活帶來的是各種産品的迅速叠代和升級,那些曾經被奉為經典,或隻有上層社會才能擁有的工藝精美,技藝高超的生活物品,如今早已消失不見,隻有在那些收藏家或博物館裡才能看到它們的蹤迹,工業革加速了現代文明進程,全球化讓更普世的價值觀和生活觀得以形成,返璞歸真的思想意識也成為了更多的人追求的生活方式……
如果說從簡單到複雜是人們對物質生活的極緻追求和探索,那麼從複雜到簡單則是人們開始從物質需求向精神世界跨越,生活方式的變更是對物質社會的依賴到對精神世界的關注和表達……
從最初為了滿足基本生活需要發明的拙樸生活物件,到發現新材料和新工藝對器具精雕細作後,使其成為社會化道具;從早起訴諸于功能的平鋪直叙,到追求形式完美和極緻的藝術典範,人們用智慧和雙手創造了令人贊歎的美的感受。
這世間的一切本來都沒有意義,隻是因為人們為它賦予了某種含義,于是它們就生動了起來,當這些人為賦予的含義被抹去,或者讓事物回歸到本來的面目,那麼它剩下的又将是什麼?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