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鼓浪嶼
沒想到悶熱潮濕的夏季,竟然來了一趟#鼓浪嶼#。
這麼一看上次來竟然也是夏季,說起來還真不是我的風格。說是上次,想想已是好幾年過去了。
都說鼓浪嶼就是遊客去的地方,本地人都不愛去,其實也因人而異吧。
于我,内心一直都是很愛的。
特别是剛來廈門的那幾年,車少,人少,噪音少,是我會永遠珍藏的幾年。隻是這些年,廈門的旅遊業越來越熱,多少讓人有些望而卻步。
之前也一直想好好地把鼓浪嶼寫一寫,可又總覺得她雖然就是個非常非常小的小島,但她所經曆的,我在這兒看到的,太多太多,不知從何下筆為好。
但既然今天來了,何不就從當下做個切入點,邊走邊看看這#夏至#時節的鼓浪嶼呢。
郵輪中心
廈門郵輪中心廈鼓碼頭
自從廈門國際郵輪中心廈鼓碼頭啟用後,這裡就成為了遊客上鼓浪嶼最主要的站點。
說起來,郵輪中心碼頭開放超過了6年,而我,竟還是第一次從這裡上鼓浪嶼。
一來,去的次數本就屈指可數,二來基本都是自己獨自或者和好友,直接走的本地碼頭。
說到這兒,什麼時候真的可以把上鼓浪嶼的路線單獨寫一篇,畢竟有不少來廈門玩的朋友跟我說,光是看什麼碼頭,什麼航線,什麼早晚,都已經讓人頭暈目眩了。怎麼就短短的路程還能有這麼多花樣呢。
的确,考慮到人流量和承載量,鼓浪嶼制定了多種選擇方案用于分流,總體還是利大于弊的,哪天一定好好詳細介紹一下。
今天,就好好地讓我感受一下好久沒見的船上海景吧。
盡收海面
天氣預報有雨,前幾天又一直下着,加上還是工作日,于是在碼頭就體驗到了人少的妙處。這在于鼓浪嶼實在是太難得了。
天氣有些陰沉,海風有些粘乎,但勝在人少,總體感受還算是舒适的。
今天選擇了郵輪中心廈鼓碼頭到内厝澳碼頭,航線比到三丘田碼頭更長一些。
以前到三丘田碼頭總覺得時間太短,加上擁擠不堪,很難對風景有所謂的什麼欣賞,能逮着個空隙拍張照就不錯了。
今天本就人不多,基本都上了二樓,我就留在空空如也的一樓,反倒風景獨好。
駛出碼頭,回望整個郵輪中心,才看到它的全部面貌。
盡管沒有陽光,大海失去了湛藍的顔色,卻和天空無比和諧,是一種久違的純淨感,海上的船隻也很少,回頭看船尾,平靜的海面隻有我們駛過的痕迹。
20分鐘的時間感覺長了很多,而且似乎好久沒能這麼盡情地在輪渡馬達聲的陪伴下,如此沉浸式地看看這片海了。
記憶中的海蛎煎
從碼頭下來,沿着海邊,往龍頭路而去。想着找點什麼吃的。等到了之後不免又是一陣意料之中的歎息。
海蛎煎是我個人極愛的一道廈門小吃,略帶點自豪地說,愛到已經成為自己的一道拿手菜,受到了家人的普遍認可。
它說難也不難,有海蛎、雞蛋、青蒜,主要原料也就夠了。但說簡單可不簡單,怎麼煎出形,怎麼煎出香,怎麼酥而不焦,怎麼保持海蛎的鮮味卻又能去腥,門門道道可也不少呢。
龍頭路的一家老牌海蛎煎,一直是我的心頭愛。以前輪渡船票還是3塊乃至8塊的時候,我都會隻為了這份海蛎煎來個鼓浪嶼半日遊。
幹任何事都厭惡排隊從不湊熱鬧的我,可以為了吃上一份這裡的海蛎煎排上個大隊。現煎現取現吃,小夥子手起手落之間,一份香氣撲鼻的海蛎煎就奉上了。
帶着一絲絲希冀,走到熟悉的門牌号前,無奈卻隻見大門緊閉。
看看它的左右,其他店面就算老店已不在,也換成了新店,隻有這一家,僅僅隻是關上了大門,并沒有變成其他商家。
眼前關緊的門窗,不知是一種控訴,還是一種無奈,到底是因為疫情,還是因為對商業的厭倦,恐怕隻有店家心裡有一杆秤吧。
留給我們的隻有這不勝唏噓,和記憶中那人來人往的龍頭路。
記憶中的龍頭路-攝于2017年
繼續走走,繞回内厝澳碼頭,選擇了從島中間穿行。這裡是鼓浪嶼民宿比較集中的區域,也有島上長期居住的居民。相對來說遠離主要景區,是鬧中取靜的難得寶地,也更加充滿着生活氣息。
想想,這些年鼓浪嶼上起起落落的民宿文化,則又是可以展開一段讓人感慨不已的另一個話題吧。
廈門鼓浪嶼内厝澳碼頭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