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關于蘇轼的傳記推薦

關于蘇轼的傳記推薦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1 17:41:29

書信在古代有很多名稱:尺素、尺函、尺牍、尺鯉、尺箋、尺翰、尺書、手劄等等,寫行書的朋友應該買字帖時見得多的是“某某尺牍”、“某某手劄”。

古人行文從上往下從右往左書寫,今人行文從左往右從上往下書寫的。

這兩條太過常識,不說。

接下來進入正題:

本文準備用最簡單粗暴的方式幫你解讀蘇轼尺牍裡那些長長短短的密碼。

前方高能,各位盯緊黑闆。

注:點擊圖片可放大

先上圖:蘇轼《東武帖》

關于蘇轼的傳記推薦(以蘇轼與張文宏的信為例看古今書信格式的差異)1

釋文:

東武小邦不煩

牛刀實無可以

上助萬一者非不盡也雖隔數政猶

望掩惡耳真州房缗已令子由

面白悚息悚息 轼又上

看着這長長短短的句子,既沒有标點符号斷句,句子也不是一行一句,是不是讀着有點懵?

是就對了!

因為小學語文老師雖然教了現代人書寫信的格式但忘了教古人寫信的格式。

依舊先上圖:張文宏教授回崔天凱大使的信

關于蘇轼的傳記推薦(以蘇轼與張文宏的信為例看古今書信格式的差異)2

關于蘇轼的傳記推薦(以蘇轼與張文宏的信為例看古今書信格式的差異)3

接下來對比張教授的這封信,跟随小帥馬一起分析蘇轼尺牍的格式。

張信第一句寫明收件人(稱謂):尊敬的崔大使。

蘇信《東武帖》第一句就是“東武小邦”,直接說事,并不先稱呼收件人。

敲黑闆:

今人寫信,先寫稱謂。

古人寫信,可以直接說事,把收件人寫在最後,或者幹脆不寫收件人的名字。如《東武帖》。

再如下圖《緻季常尺牍》,開口就是“一夜尋黃居寀龍不獲·····”。

關于蘇轼的傳記推薦(以蘇轼與張文宏的信為例看古今書信格式的差異)4

可以先寫寫信人的名字,即先稱呼自己。

如《北遊帖》,上來就是:轼啟。

關于蘇轼的傳記推薦(以蘇轼與張文宏的信為例看古今書信格式的差異)5

當然也可以先稱呼對方。如《啜茶帖》,開口就是:道源。(杜沂字道源,蘇轼好友,文中孟堅為道源之子)

關于蘇轼的傳記推薦(以蘇轼與張文宏的信為例看古今書信格式的差異)6

第二句,寒暄問候。

張信問候對方:您好!

另起一行,并空兩字。

寒暄完就該交代正事了。

張信用了幾個段落來叙事。

蘇信,不問候,不啰嗦,直接說事,如《東武帖》、《緻季常尺牍》。

也可以很羅嗦,如《北遊帖》,蘇轼回可久法師的信。

轼啟,辱

書,承

法體安隐,甚慰

想念。

粗暴點翻譯過來就是:來信已收到,大哥近來身體可是棒棒哒?小弟想你哦。

13個字,蘇大才子用了4行,格式比内容更啰嗦。

古人寫文章寫信是不分“自然段”的。

如《緻季常尺牍》說事幹脆利索,一段到底。

再如蘇轼親手謄錄的《前赤壁賦》。從壬戌之秋到東方之既白,整篇文章下來既沒有标點符号,也沒有分段。

關于蘇轼的傳記推薦(以蘇轼與張文宏的信為例看古今書信格式的差異)7

為什麼這封信13個字就已經分了4行呢?是紙太多,不浪費就顯得不夠财大氣粗嗎?

當然不是,這裡涉及到一個古人寫信格式的問題。

中國被稱為禮儀之邦,寫信這等大事自然也是要受禮儀規範的。

通過書信的行文格式來體現禮儀規範,被稱之為“書儀”。

其方法就是“平阙”。

“平”就是平出,另起一行從頭書寫。

如《北遊帖》沒寫幾個字就另起一行頂格書寫。

關于蘇轼的傳記推薦(以蘇轼與張文宏的信為例看古今書信格式的差異)8

“阙”就是阙字,在原行空出一兩字接着往下書寫。

如《啜茶帖》中:“面白”後空一字接着書“孟堅必已安好也”。

關于蘇轼的傳記推薦(以蘇轼與張文宏的信為例看古今書信格式的差異)9

問:“平阙”大法是不是隻在書信中使用?

答:非也非也。如《大唐六典》中規定:凡上表、疏、箋、啟及判策、文章如平阙之式。

如顔真卿的《祭侄文稿》,有5處用到“平阙”大法。

關于蘇轼的傳記推薦(以蘇轼與張文宏的信為例看古今書信格式的差異)10

到後世越來越複雜,需要平阙的内容更多,而且出現“擡頭”之法。即超出原來的齊頭。如翁方綱的《緻慕堂手劄》,在提到慕堂時都比其它字高出一格。

關于蘇轼的傳記推薦(以蘇轼與張文宏的信為例看古今書信格式的差異)11

問:什麼時候要用到“平阙”大法?

答:這是個複雜的問題,簡答說來就是遇到身份地位輩分年齡比你高的對象,如天地君親師等。

如《祭侄文稿》中的平阙用法。

  1. ···犯順 爾父···

爾父即季明之父顔真卿從兄顔杲卿,為表尊重,阙一字

  1. 餘時受 命···

餘時受命,即受皇命,為表尊重,阙一字

  1. ···原 仁兄愛我···

仁兄即從兄顔杲卿,為表尊重,阙一字

  1. 卵覆 天不悔禍···
  2. 吾承

天澤

天,可以指皇帝這個大BOSS,也可以是比皇帝還大的天帝,必須平出或阙字

寫信的時候,為了顯得有教養,往往需要放低姿态擡高對方,所以凡是涉及對方,不論是稱呼,還是身體,或是行為,甚至因自己的行為涉及到對方,都需要用“平阙法”處理。宋人用平多于阙。

還是以《北遊帖》為例

關于蘇轼的傳記推薦(以蘇轼與張文宏的信為例看古今書信格式的差異)5

轼啟。辱

書。承

“辱書”,即收到對方來信。“書”是對方寫的,所以“書”字平出處理。

法體安隐。甚慰

“承法體安隐”,是問候對方身體狀況,所以“法體”須平出。相似的處理如《邂逅帖》中:“且審/起居佳勝”。

關于蘇轼的傳記推薦(以蘇轼與張文宏的信為例看古今書信格式的差異)13

還有涉及對方才能、動作等也須平出,如前面提到的《東武帖》“不煩/牛刀”,牛刀為誇贊對方才能。《覆盆子帖中》“甚煩/採寄”。採摘與郵寄都是對方的動作。

關于蘇轼的傳記推薦(以蘇轼與張文宏的信為例看古今書信格式的差異)14

想念。北遊五年,塵垢所蒙,已化為俗吏矣。不知

甚慰想念,是想念對方。所以想念二字平擡。

林下高人猶複不忘耶,未由

林下高人為稱呼對方,故平擡處理。在寫信時,不光稱呼對方得平擡,對方的親屬也得平擡處理。如《邂逅貼》中“令弟”平擡,“愛子”阙字。《覆盆子帖》中“令子”平擡,《啜茶帖》中“孟堅”阙字。

會見,萬萬

未由會見,是會見對方,所以會見二字平擡。

自重不宣

萬萬自重,是讓對方愛護身體,所以也自重二字平擡。

拉完家常交代完事情後,就該挂電話了。

挂電話的禮儀除了“您保重身體”“有空約酒”外,還有就是年長位尊者先挂。(别誤會,此處特指挂電話)

寫信呢?

到了末尾,往往要表現出紙短情長依依不舍還有許多許多悄悄話沒說的樣子以及說點吉利祝福的漂亮話。

現代人寫信多半是:

此緻

敬禮。

或者如張信一樣:

“遙祝您和旅居在外的留學生、華僑華人健康平安!”

接着落款簽名及寫明寫信時間地點。

複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

張文宏

2020年3月31日於上海金山

此處蘇信與張信的格式則大相徑庭。

蘇信當然也會祝頌對方,如《北遊帖》中的“萬萬自重,不宣”。

或者簡單點“不一一”、“恕草草”之類。

然後是簽名:

“轼白”、“轼上”、“轼頓首”、“轼再拜”等。一般是阙數字處理。

接着落對方的名号,此時涉及對方自然需要平出處理。

如《緻季常尺牍》,收件人寫在最後并平出處理。

ps1:陳糙字季常,号龍邱先生,四川人,蘇轼好友。”忽聞河東獅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裡的主人公,“耙耳朵”界的代表。

ps2:寫信時自稱稱名,稱呼對方稱字号。如“季常”、“道源”、“坐主久上人”等

關于蘇轼的傳記推薦(以蘇轼與張文宏的信為例看古今書信格式的差異)4

最後是标注寫信時間,一般也阙字處理。也有另起一行靠中偏下書寫的。

關于蘇轼的傳記推薦(以蘇轼與張文宏的信為例看古今書信格式的差異)16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