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古代還是現在,人們都在提倡“孝”。古人不僅僅要求人們,在長輩活着的時候盡孝,就連長輩去世之後,也依然要像活着那樣盡孝,古人講“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孝之至也。”就是說,對待去世的長輩,一定要像生前一樣孝順,這才是最大孝順。
正是人們有這樣的講究,所以無論是王侯将相,還是販夫走卒,大家對于喪事都十分看重,也因此誕生出了很多喪葬禮俗和禁忌。
民間對于死亡的時間十分在意,很多地方都忌諱在正月當中去世,因為正月畢竟是一年之始,如果沒有一個好的開頭,那麼一年裡就會很被動,所以人們十分忌諱在正月去世。還有一些地方的人,忌諱在臘月去世、忌諱在“五黃六月”去世,因為臘月人們都在準備迎接新年,而農曆的五、六月正是農忙的季節,所以人們對在這個時間有人去世很忌諱。
人們還講究“壽終正寝”,“壽終”很好理解,就是壽命到了,不是因意外或者疾病去世;而所謂的“壽終正寝”就是說去世的時候,要在自己的房屋内。
除此之外,人們關于喪葬更多的忌諱則體現在喪禮的環節當中。
比如說,入殓的時候,人們會忌諱生肖相沖的人在場;蓋棺的時候,也會忌諱自己的影子被關進棺材裡;入殓之後,很多地方的人會忌諱雨水落到棺材上,民間有“雨打棺材蓋,子孫沒有被褥蓋”、“雨打棂,輩輩窮”的俗語;除此之外,入殓後停靈的時候,還會忌諱貓靠近靈柩;等等。
老祖宗這些喪葬禮俗的講究,很多地方的人都會遵守。
在老祖宗的喪葬禮俗中,除了在喪禮當中有很多忌諱的事情之外,在喪禮結束之後,還會有“守孝”的說法。過去的時候,所謂喪葬,其中就包含了“守孝”,但是到了現在,人們卻很少再講究“守孝”了。而老祖宗守孝的風俗忌諱,現在估計也很少有人會遵守了!
守孝是在葬禮結束之後,親屬為了表示哀悼,而斷絕一切交際、娛樂,在家守喪。
在過去,守孝居喪甚至都是一種嚴格的社會制度,如果有人違反,就會打上不孝的标簽,對自己的事業、人生都會有不小的負面影響。古人認為一般要守孝三年,有時候也會守孝27個月,因為長輩哺乳的時間就是27個月。
民間則有很多居喪守孝的禁忌和風俗。
除此之外,很多地方還會有在守孝三年期間,家中過年不會貼紅對聯,而是貼黃色的;守孝期間不會剃須、理發,直到守孝期滿;而且逢年過節也不會上門拜年、走親訪友等等。
我們所了解的這些民間的風俗禁忌隻是古代居喪守孝禁忌的一部分,即便是這一部分現在很多人也難以做到,更不用說是全部了。
其實,我們現在大部分人已經不再被“事死如事生”的觀念束縛,很多人還是認為活着的時候好好孝順便好。這種觀念的轉變,其實也是社會進步的一種體現!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