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飛逝,2022年已過去了大半,再有幾天傳統佳節中秋節便會到來,人們将以打電話、發微信、寫賀卡等方式互相祝福、問候。中國人比較重視家庭,喜歡全家上下老小團聚在一起吃喝玩樂、休閑生活。
像在中秋節這樣專為慶祝、祈願家人團圓的節日裡祝福别人的時候常用到合家歡樂、合家幸福等表達家人開心相聚的詞。如果用智能軟件打字或者上網搜索的話,會發現“合家”還有另一種寫法即“阖家”。
“阖家”同樣能和歡樂、幸福組在一起構成祝福語。事實上,音同、字不完全相同的“合家”與“阖家”都可用來指代全家人,那麼它們的意思是否真的一絲不差呢?如果有區别,它們的區别在哪呢?下面就來介紹一下。
“阖家”的意思
想充分地理解“阖家”的意思必須先了解“阖”字的意思。因漢字屬于象形字,是通過形狀表示意思的文字,所以人們能以分拆筆畫結構的方式讀懂某些漢字的含義。
“阖”的偏旁部首為門,可理解為家,門裡面的“去”有整家人的含義,“皿”則是古人烹饪食品的容器,它們并到一起,形象地表達出全家人在家裡吃飯的意思,此乃“阖”的原始含義。
我國第一部字典《說文解字》成書于東漢,它給“阖”的定義為門扇。有的人不知道門扇是門的哪部分,門一般由固定于牆上的門框和門框中間可被推動的闆子兩大部分組成,這可被推動闆子就是“門扇”。
黃公紹在他作的韻書《古今韻會》裡則把“阖”解釋成“阖門”,《古今韻會》裡的相關原文為:“雙曰阖,阖門也”。
遍觀現存的我國古代建築遺址,北方房屋的大院門以及入戶門多是一左一右相互閉合兩扇門的結構,此種北方的雙扇門即黃公紹所說的“阖門”。
上文的“阖”字是名詞,它還能當成動詞使用,例如古人用“以手阖門”表述用手關門,本處的“阖”很明顯是用來描述關上、關閉的動作的。
“阖”字曆經演變,延伸出全、悉數的含義,“阖家”中的“阖”表達就是這個意思,如此看來,“阖家”指的是全家人。
“合家”的意思其實,“合家”與“阖家”的意思基本相同,它們指的都是全家人、全部的家庭成員,那麼,兩者的意思一點區别沒有嗎?它們是不是有區别,取決于兩個he字的含義,剛才,闡述了“阖”的含義,現在再來看看“合”的含義。
我國最早的文字為甲骨文。商朝晚期,王室貴族們喜好占蔔,他們将占蔔過程和結果刻在烏龜甲背或野獸骨頭上作為記錄,甲骨文由此誕生。
在甲骨文裡,已能尋覓到“合”字的痕迹,甲骨文“合”字的含義為合蓋、蓋上,是個表示動作的字。很多漢字曆經了幾千年的發展發生了巨大的改變,“合”字的字形則一直沒有太大的變化。
它下部的口像一個煮飯的鍋,上部的亼像一個蓋子。正是因為有這樣像帶蓋容器字形,“合”字作名詞的話,與“盒”字的含義差不多。
“合”字還可用作形容詞,意為全體、全部,跟“阖”字作形容詞時的含義幾乎是完全一樣的,這麼一解釋就不難理解“合家”的意思是基本同于“阖家”的了。
“合家”與“阖家”的區别到底在哪
每年的春節聯歡晚會裡,主持人都會說句:“祝觀衆朋友們阖家歡樂。”這時,電視屏幕上打出的字幕用的是“阖家”而不是“合家”。從春晚字幕可以看出,盡管“阖家”與“合家”意思相同,它們應用起來還是得區分場合的。
“阖”字筆畫較多,看起來像蘊含了更豐富的文化,它原本的含義有門關閉意思,寓意着家人們團聚,将它用在正規的場合比較恰當。
“合”字常見于人們平時的生活中,是一個口語化的字,它的筆畫較少,适合普遍使用,人們在口頭上、不重要的場合裡使用“合家”是更合适的。
古代中國人重視輩分、等級,由此産生了向聽話人表達尊敬的敬語,如久仰、奉陪、指教等皆是敬語,現在的人們覺得敬語繁瑣、不夠通俗,很少使用。
“阖家”曾經也算是一個敬語,如今它仍帶有尊敬他人的意味。晚輩、下屬祝福長輩、領導,理應用“阖家”,顯得謙卑有禮,是對對方的一種敬重。如果祝福的是平輩人、朋友、比自己地位低的人該用“合家”,以展現親近之意。
敬語隻能向别人用,不能用在本人身上,比如,“我請自己努力學習”肯定是錯句,得說“我督促自己努力學習”,同理,“阖家”指的隻能是别人的全家,不能用來稱自己的全家,“合家”則不受此限制。
另外,“阖家”包括的範圍比“合家”更大,它涵蓋了一個人祖上各代及現有小輩們整個家族的成員,已經故去的人也它在所指的範疇,“合家”說的僅是當前生活在一起的全家人。
别用錯 不然容易鬧笑話口頭使用“阖”、“合”的時候,并沒有人能聽得出來說話人用的具體是哪個字,是不會鬧出笑話的。當發微信、寫賀卡,尤其在團體單位書函中,一定得區分二字的用法,然後再用,畢竟要展現在書面上。
試想一下,知道“阖家歡樂”具體含義的人若看到有人向自己的晚輩祝福“阖家歡樂”得感到多招笑,他心裡必會默默地想,這人不分輩分,不識親疏呀。
台灣女子團體SHE有首歌《中國話》,裡面的歌詞寫道:“全世界都在學中國話,孔夫子的話,越來越國際化”。以前,國人重視學習英語,現在,中國強大了,國人越發在乎自己民族的語言,漢語在國際社會裡地位也水漲船高。
漢語是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它語義豐富,音階朗朗上口,具備很多别具一格的特征,蘊含着、承載着深厚的傳統中華文化,它與西方的表音語言區别很大,外國人學習起漢語來十分費勁。
我國的大多數人即使從小學習、使用漢語,也無法真正地完全掌握它。平日裡,若用錯字詞,産生奇怪、逗樂的歧義,易給人留下笑柄,國人們還是要多學習漢語,以免令别人和自己感到尴尬。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