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南長沙,有一家西點屋,幾乎不盈利,至今已經開了9年。
有一位德國大叔,說着一口流利的普通話,還能熟練使用中國手語。
在這個藏在僻靜小巷的西點屋裡,顧客可以買到噴香的面包、溫熱的咖啡,也可以感受到愛、堅守和溫情。
我的店裡不熱鬧 但溫暖
這間西點屋,面積不大,員工不多,顧客大多都是回頭客。
店老闆是德國人,名叫吳正榮,今年50多歲,講一口流利的中文,偶爾還夾雜着幾句湖南話,有些顧客叫他吳老闆,或者吳叔叔。
在這家店的後廚,除了廚具的碰撞聲之外,卻聽不到有人說話的聲音。所有的面點師傅都在低頭忙碌,每個人都專注于自己手中的面團。
老闆吳正榮則總是站在烤箱旁邊,隻要聽到烤箱定時器發出滴滴的聲響,他便親自去把熱氣騰騰的面包端出來。他說:“他們都是聾啞人,聽不見定時器的聲音,所以我要負責烤箱。”
“雖然我的店裡不熱鬧,但是我的店裡很溫暖。”
18年的“湘”緣
18年前,吳正榮和妻子杜雪慧放棄了在德國的穩定工作,來到長沙幫助聽障兒童。據吳正榮介紹,自己和妻子當時參加了一家德國民間慈善組織在中國開展的聽障兒童助學項目,助學項目點選在湖南,他們便到了湖南。沒想到,在長沙這一住就是18年。
18年來,他和妻子幫助了将近500位聽障兒童,教他們學說話,幫助他們上學。吳正榮說:“剛來的時候,肯定有點不适應,因為天氣很熱。我覺得我做的事情很有意義,也沒計算過時間,不知不覺就這麼久了。”
△吳正榮妻子杜雪慧在教聽障兒童學說話
“自食其力 更有尊嚴”
2011年,吳正榮萌生了開一家西點屋教聽障人士制作西點手藝的想法。他說,如果能夠教聽障人士一門手藝,他們的生活,也許會容易得多。
“自食其力,更有尊嚴。”
幾經周折,吳正榮找到了一位德國的西點師傅,讓西點師傅教自己和店裡的聾啞人制作西點的手藝。
一開始,西點屋選址在熱鬧的街區,但由于一直不怎麼賺錢,吳正榮無法承擔高額的店鋪租金,他隻能把店搬到一個小巷子裡。
△西點屋的員工在制作面包
2014年,德國師傅回國了。吳正榮就挑起了大梁,自己一個人教聾啞人制作西點。迄今為止,他已經将20位聽障人士培訓成為合格的西點制作人。
△吳正榮與妻子和西點屋員工合影
“我從來沒有想過放棄 我一定要堅持下去”
吳正榮告訴記者,這麼多年來,西點屋一直都是保本經營。“我從來沒有想過放棄,我一定要堅持下去。”吳正榮說,自己在長沙多年來一直租房住,生活過得也并不富裕。離開家鄉這麼多年,偶爾還是會想家,以前最想念的是德國的堿水面包,現在自己會做了。自己在長沙待久了,慢慢結識了一些新朋友,大多都是店裡的顧客。
“謝謝妻子陪在身邊,有她在,我也就不孤獨了。”吳正榮遠在德國的親友,也十分支持夫妻倆的行為。西點屋遇到了經營困難,德國的親友們還會幫忙。
今年疫情期間,西點屋一直在虧錢,但吳正榮并沒有裁員,面包也沒有漲價。因為他擔心員工在别的地方找工作沒有那麼容易。
“之前那麼多年都沒有放棄,我不會因為疫情而放棄。”
在這個德國大叔的西點屋裡,貼滿了一位老顧客為西點屋想出的口号——把面包帶回家,把愛傳遞出來。面包在這裡被賦予了新的含義,它不僅僅是滿足味蕾的香甜美味,更包含着吳正榮夫婦對聽障人士的愛心。
一片面包、一杯咖啡、一群人,當你走進這間“無聲”的西點屋,你會發現,這裡的一點一滴,都藏着它們獨有的語言,溫馨而讓人動容。
監制|王姗姗 張鷗
制片人|王薇
主編|李瑛
編導|杜軍帥
記者|韓朗
攝像|張戍強
剪輯|劉曉峰
鳴謝|中央廣播電視總台駐德國記者 餘鵬
長沙市特殊教育學校 何禮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