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楷的基本筆法解析
一、小楷的基本筆法
1、露與藏
小楷的體态小,筆道細,故筆畫露鋒多于藏鋒。
露鋒盡顯直率、陽剛、俊逸之美。
當然,有露必有藏。
小楷的收筆基本上都是轉筆回鋒、藏而不露。
如想更加豐富筆法,可偶爾在點畫起筆,
下一個筆畫起筆承接巧妙地運用藏鋒筆法,
這樣的筆畫剛中帶柔,更顯含蓄凝練。
敦煌及唐人寫經的小楷都是這樣運用藏鋒的,
如“示”“天”“告”“之”等字。
(圖1)
圖1
2、提與按
小楷的筆畫細小,但筆畫的質量要求非常高,
技法上要求相對比較嚴謹,筆畫更加講究精緻,
尤其是每個字筆畫的提按都要虛實分明。
提筆的時候要果斷,不允許有絲毫遲疑;
按筆的時候筆速要減慢,把筆毫鋪下去,
又能按得下去筆,輕重緩急,提按自如。
如“少”“太”“士”“曰”等字。(圖2)
圖2
3、方與圓
小楷的筆畫一般情況是直線多,曲線少;
露鋒多,藏鋒少;
所以方筆自然也就比圓筆多。
方筆用頓,棱角分明。圓筆用轉,婉轉通暢。
如“良”“踐”“圖(圖)”“力”等字。(圖3)
圖3
二、小楷基本筆畫的寫法
1、點
點猶如人的眼睛,
在字中起着點睛和相互映帶的作用。
獨立點
獨立點,即單獨存在,與其他筆畫之間不做連接;
如“之”“以”“為(爲)”“黯”等字。(圖4)
圖4
連帶點
連帶點,即點與點之間,或點、畫之間有牽連,
使得點、畫之間更顯氣脈貫通,搖曳多姿。
書寫時要帶一些行書彈跳筆意
如“煙”“則”“終(終)”“樵”等字。(圖5)
圖5
三角點、小撇點、小提點、小豎點
小楷作點以露鋒居多,形狀各異。
三角點,露鋒入筆向右下按筆鋪毫,
落點要輕,收筆時輕頓,迅速轉鋒回收;
小撇點,側鋒入筆後向左下角快速收筆;
小提點,下筆稍重向右上方逐漸提筆,
動作不要太大,取仰勢;
小豎點即豎的縮寫。下筆側鋒斜入,
向下直行然後駐筆收鋒。
如圖:“思”“六”“心”“堂”等字。(圖6)
圖6
2、橫
小楷的橫一般分為兩種。
一種是長橫,一種是短橫。
長橫
長橫兩頭粗中間細,45度角左右露鋒入筆,
行筆至三分之一處逐漸開始提筆變細,
略帶弧意,尾部45度角左右圓轉迅速收鋒。
長橫用筆需果斷自然,輕重緩急,起伏有度。
如圖:“晉”“右”“古”“軍”等字。(圖7)
圖7
短橫
短橫一般分為平橫和左尖橫兩種。
平橫短小,粗細基本一緻,無太大的提按變化;
左尖橫,尖鋒入筆後按筆圓收,
呈左邊尖細右邊粗圓體态,虛實相生。
小短橫與左尖橫的用筆都要輕靈灑脫。
如“天”“王”“夫”“其”等字。(圖8)
圖8
3、豎
豎一般分為兩種。
一種是懸針豎,
一種是垂露豎。
懸針豎,側鋒入筆向下直行,
順勢調鋒後逐漸出鋒,空中收筆,
收筆時筆速可以略微加快。
垂露豎,側鋒入筆向下直行,
順勢調鋒後行筆至中間部位提筆變細,
然後輕輕按筆逐漸加粗,最後轉鋒收筆,
注意收筆時的筆速不要太快。
如“十”“葉”“陰”“惚”等字。(圖9)
圖9
4、折
小楷的折筆分為兩種。
一種是方折,一種是圓折。
方折用頓筆,棱角分明,骨力外露;
圓折用轉筆,婉轉通暢,含蓄内斂。
如“争”“裡”“即”“國”等字。(圖10)
圖10
5、撇
小楷的撇像人的手足,起平衡作用。
撇的收放、長短、大小、粗細、角度、姿态等對書風的影響很大。
小楷撇的種類繁多,姿态各異。
有像懸針豎一樣的出鋒斜撇;有回鋒撇;
有兩頭細中間粗的蘭葉撇;有不出鋒的反扣撇,
等等。撇畫側鋒入筆後,轉筆斜向左下方出鋒。
用筆要求輕盈而迅速,自由舒展,收放有度。
如“命”“勢”“及”“廉”等字。(圖11)
圖11
6、捺
小楷的捺一般分直捺、曲捺和反捺三種。
斜捺
斜捺露起露收,入筆帶虛尖,
然後向右下方行筆,筆毫斜鋪展開,
出捺角時頓筆平收。直捺顯陽剛率真。
如“人”“受”等字。(圖12)
平捺
平捺有前後都露鋒和前後都藏鋒等多種寫法。
無論何種寫法,用筆都強調一波三折,靈活舒展。
如“之”“道”等字。(圖12)
反捺
反捺和斜捺相反,一收一放。反捺,
尖鋒入紙後向右下方逐漸按筆加重,後轉筆藏收。
反捺不出鋒,顯含蓄内斂。
如“衣”“破”等字。(圖12)
圖12
7、挑
挑畫多用在字的左邊,其勢向右上斜出,
與右邊的點畫相策應,形成相背拱揖的筆勢。
斜向右上方行筆,出鋒稍快,取仰勢。
挑畫書寫時注意筆速不要過慢,過慢容易滞闆。
如“林”“或”“法”“經”等字。(圖13)
圖13
8、鈎
鈎在筆畫中起輔助作用,故一般短小精悍。
有的鈎出鋒,因長短和角度的不同而形态各異;
有的鈎不出鋒,含而不露,蓄勢待發。
書寫鈎筆時要輕輕頓筆,
然後轉筆向上順勢鈎起微微送出,不可遲疑。
如“志”“成”“水”“元”“兮”“宅”等字。(圖14)
圖14
- end -
—版權聲明—
版權歸原創者所有
如需轉載請聯系書法屋
總監丨馮錯
主編 | 淩晨 Anna
責編丨淩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