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大衆id系列發布計劃

大衆id系列發布計劃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4-21 13:02:31

大衆id系列發布計劃(大衆為何用ID.Buzz複活T1)1

【太平洋汽車網 文化頻道】大衆汽車初創時間很早,1937 年就由德國勞工陣線( Deutsche Arbeitsfront )在柏林成立了。看過James May紀錄片《Cars of the People》的朋友應該還記得以下這些信息(沒看過的強烈建議去看一下):戰術忽悠組織KdF(Kraft durch Freude,力量來源于快樂)當時為了剝削民衆勞動力,開出了很低的勞動薪水,但“附送”一些中産階級才能擁有的活動,比如戲劇、音樂會、圖書館、遊輪旅遊,以及一個工人大半年工資就能買到的大衆牌雙門甲殼蟲轎車。

大衆id系列發布計劃(大衆為何用ID.Buzz複活T1)2

對了,他們還設計了一種“大家都買得起”的私人飛機Volksflugzeug。論吹牛,坐辦公室天天開會的畫餅大師,都比不過上世紀的KdF組織。

大衆id系列發布計劃(大衆為何用ID.Buzz複活T1)3

費迪南德·保時捷博士被小胡子拉去設計了甲殼蟲,技術目标是極速達到100km/h,可以乘坐兩名成人和三名兒童,大家都得買得起,不超1000馬克,相當于普通工人大半年的工資。

Kdf發起了“甲殼蟲儲蓄計劃”,民衆需要每一周購買5馬克的郵票(國民平均收入32馬克/每周)來集齊共計990馬克的甲殼蟲購車款。

大衆id系列發布計劃(大衆為何用ID.Buzz複活T1)4

閃擊波蘭發生之後,衆籌買甲殼蟲的群衆才發現被忽悠瘸了,衆籌計劃的錢都被用去造軍用車,保時捷博士設計的甲殼蟲被改裝成Type 82多功能車,大家喜歡叫它“桶車”。至于收稅建設的高速公路也沒打算給民衆用,那是德軍快速調動裝甲部隊的快車道。

大衆id系列發布計劃(大衆為何用ID.Buzz複活T1)5

保時捷博士也沒閑着,他被小胡子拉去設計裝甲車輛了,著名作品包括保時捷虎式坦克、費迪南自行火炮、鼠式超重型坦克。這些裝甲車的共同特點是電驅動,而在30年代花大成本去設計這麼先進的電驅裝置,擺明了就不是為了實用的。

因此,浪費了德三大量金錢研發出一堆垃圾裝備的保時捷博士,後來獲得了一個美名——“抗德奇俠”保時捷。

大衆id系列發布計劃(大衆為何用ID.Buzz複活T1)6

不用我劇透大家都知道,德三最終打輸了。

盟軍接管了這座“大衆汽車城”(Stadt des KdF-Wagens)之後,将其改名為“沃爾夫斯堡”(Wolfsburg),也就是今天我們稱呼狼堡的正式名稱。

美軍後來将大衆工廠移交給了英國人,而英國陸軍的伊萬·赫斯特少校(Ivan Hirst)接管了這裡,從1945年9月開始重新生産汽車,英國陸軍給大衆工廠下了2萬輛的訂單。1948年3月,英國人打算将大衆汽車免費送給福特汽車,但亨利·福特二世(就是《極速車王》裡面那位大胖子)認為大衆無利可圖,因此放棄了。

恩佐·法拉利罵得對,“亨利·福特二世隻是個二世而已”。

二世不僅錯過了收購法拉利的機會,還錯過了擁有歐洲第一大車企的機會。

大衆id系列發布計劃(大衆為何用ID.Buzz複活T1)7

從1948年開始,大衆汽車走上了幫助德國戰後複興的道路,而“為人民造車”正是抗德奇俠保時捷博士設計甲殼蟲的初衷。

大衆id系列發布計劃(大衆為何用ID.Buzz複活T1)8

正是1948年,德國工程師海因裡希·諾德霍夫(Heinrich Nordhoff)被任命為大衆汽車的掌舵人。這位畢業于柏林工業大學的工程師,曾經是寶馬航空發動機的工程師,歐寶汽車的技術大神,他上任大衆掌舵人之後,用了13年時間将大衆從一片工業廢墟變成年産量100萬的歐洲大車企。

大衆id系列發布計劃(大衆為何用ID.Buzz複活T1)9

諾德霍夫在任期間,德國媒體稱其為“諾德霍夫國王”,他主要做了三件大事:

第一件,剛剛說過,讓大衆成為年銷量100萬輛的歐洲大車企。

第二件,收購Auto Union,這個品牌日後在保時捷博士外孫費迪南德·皮耶希的領導下成為媲美梅奔寶馬的德國豪華品牌。

第三件,讓Type 1(甲殼蟲)和Type 2(T1)成為德國汽車的象征,對外營造了德國汽車結實、耐用、經濟、可靠的形象。

大衆id系列發布計劃(大衆為何用ID.Buzz複活T1)10

下圖是1955年,第10萬輛大衆T1從沃爾夫斯堡生産線下線的照片,正在生産線叉車前方講話的西裝大哥便是“諾德霍夫國王”。

大衆id系列發布計劃(大衆為何用ID.Buzz複活T1)11

我之前講過T1誕生的故事:1947年,荷蘭經銷商老闆Ben Pon見到大衆工廠裡面的這台基于甲殼蟲底盤打造的平闆車(Plattenwagen),突然有了一台廂式車的設計靈感并畫了下來。

大衆id系列發布計劃(大衆為何用ID.Buzz複活T1)12

最終大衆汽車接納了Ben的建議,将其研發了出來。因為甲殼蟲是大衆品牌的第一款車,叫Type 1;因此這台廂式車獲名Type 2,成為大衆品牌的第二款量産車,沿用甲殼蟲的後置後驅底盤。

鑒于保時捷356用的也是甲殼蟲底盤,所以大衆T1面包車與保時捷356是客觀事實上的同源……

論模塊化造車,在座的都是弟弟,隻有大衆才是祖師爺。

大衆id系列發布計劃(大衆為何用ID.Buzz複活T1)13

T1(Type 2)的做工很糙,諾德霍夫解釋了它的設計初衷:我們希望大家使用Type 2的時候不用帶着斯斯文文的手套,它是一台工具車,死勁豁也不會爛。

Type 2一開始隻有一台24PS的水平對置四缸汽油機,雖然跑得很慢,但它可以裝載重達750kg的貨物,或者8名乘客——再多一點也沒所謂。

大衆id系列發布計劃(大衆為何用ID.Buzz複活T1)14

大衆id系列發布計劃(大衆為何用ID.Buzz複活T1)15

大衆id系列發布計劃(大衆為何用ID.Buzz複活T1)16

大衆id系列發布計劃(大衆為何用ID.Buzz複活T1)17

Type 2在德國非常受歡迎,但它的産能卻很低,一天隻有10輛,産能爬坡到1950年底才終于達到年産8000輛的水平。

戰後德國百廢待興,Type 2顯然是比Type 1甲殼蟲更實用的機械,它便宜且用途廣泛,産出來根本不夠賣。

大衆id系列發布計劃(大衆為何用ID.Buzz複活T1)18

考慮到Type 2供不應求,大衆汽車在沃爾夫斯堡西邊的一座城市建設了一座傳奇的輕型商用車制造廠(Volkswagen Commercial Vehicle plant)。

大衆id系列發布計劃(大衆為何用ID.Buzz複活T1)19

這裡,就是下薩克森州的首府,工業重鎮漢諾威(Hannover)。這個選址從235個備選項中脫穎而出。

1956年漢諾威工廠正式投入運營之後,Transporter的傳奇故事進入了新篇章。對了,大衆T系列的全名叫Volkswagen Transporter,按照代數往後排輩分,T1、T2……T7。

大衆id系列發布計劃(大衆為何用ID.Buzz複活T1)20

大衆id系列發布計劃(大衆為何用ID.Buzz複活T1)21

大衆id系列發布計劃(大衆為何用ID.Buzz複活T1)22

當初為了在這塊空地上建設一座工廠,德國人建起來一座臨時的小型城市,有臨時闆房、帳篷下的食堂、臨時的辦公室等等。

一共28台起重機和22台大型攪拌機投入工作,每天新增5000立方米的混凝土。與此同時,新的鐵路軌道也建設了起來,用于連接漢諾威工廠與當時現存的鐵路網。

準備進駐漢諾威的員工在沃爾夫斯堡工廠接受生産培訓,漢諾威工廠進入運營時一共有4000名員工參與生産,而這個數字到2020年增至1.48萬人。

大衆id系列發布計劃(大衆為何用ID.Buzz複活T1)23

大衆id系列發布計劃(大衆為何用ID.Buzz複活T1)24

看Type 2從漢諾威工廠下線也是一種享受,像過山車一樣。

德國人的工業制造能玩出藝術來。

大衆id系列發布計劃(大衆為何用ID.Buzz複活T1)25

大衆id系列發布計劃(大衆為何用ID.Buzz複活T1)26

從T1到T6,生産主力都是這座漢諾威工廠。

如今漢諾威工廠占地面積達到110萬平方米,相當于152個足球場。

大衆id系列發布計劃(大衆為何用ID.Buzz複活T1)27

如果說甲殼蟲Type 1是邪惡的化身,是龐氏騙局的典型案例(33.6萬人被衆籌計劃騙了);那T1 Type 2就是勇氣的化身,它代表着德意志民衆在戰後重生的智慧與勇氣。

下面是Type 2的剖面圖,可見它的機械結構是如此簡單。我曾在法國開過一次60年代生産的Type 2,完全沒有操控可言,沒有任何助力裝置,就是一款非常簡陋但實用的大空間多功能車。

大衆id系列發布計劃(大衆為何用ID.Buzz複活T1)28

大衆官方如此評價Type 2 —— 它本是工人階級的一員,但現在的實情是:哪個階級有了它,那都是錦上添花。

巨大的大衆車标和笑臉車頭、風騷的雙色車身、極低的用車成本、豐富的改型案例,讓Type 2風靡于歐洲與美洲數十年。

大衆id系列發布計劃(大衆為何用ID.Buzz複活T1)29

它可以被改造成皮卡用來運貨。

大衆id系列發布計劃(大衆為何用ID.Buzz複活T1)30

它的乘用版連印度人看了都手癢。

大衆id系列發布計劃(大衆為何用ID.Buzz複活T1)31

它是救護車,是雲梯車,是郵政車,是移動小販的廚房。

大衆id系列發布計劃(大衆為何用ID.Buzz複活T1)32

它讓廣告界為之癡迷,段子手的最愛。

大衆id系列發布計劃(大衆為何用ID.Buzz複活T1)33

大衆id系列發布計劃(大衆為何用ID.Buzz複活T1)34

它可以被改造成豪華Limo。

大衆id系列發布計劃(大衆為何用ID.Buzz複活T1)35

大衆id系列發布計劃(大衆為何用ID.Buzz複活T1)36

它在電影裡面有一席之位。

大衆id系列發布計劃(大衆為何用ID.Buzz複活T1)37

它在大衆粉絲的推動下成為了各種文化符号,比如成為三侉子的鬥。

大衆id系列發布計劃(大衆為何用ID.Buzz複活T1)38

比如成為電動童車。

大衆id系列發布計劃(大衆為何用ID.Buzz複活T1)39

比如成為吧台。

大衆id系列發布計劃(大衆為何用ID.Buzz複活T1)40

比如成為帳篷。

大衆id系列發布計劃(大衆為何用ID.Buzz複活T1)41

大衆宣傳Transporter系列廣告的時候,總要拉上Type 2做文化沉澱。

大衆id系列發布計劃(大衆為何用ID.Buzz複活T1)42

大衆id系列發布計劃(大衆為何用ID.Buzz複活T1)43

大衆id系列發布計劃(大衆為何用ID.Buzz複活T1)44

大衆id系列發布計劃(大衆為何用ID.Buzz複活T1)45

大衆id系列發布計劃(大衆為何用ID.Buzz複活T1)46

大衆還曾經4次複活Type 2。

2001年大衆Microbus概念車,原計劃2007年登陸美國市場銷售,但可能嬉皮士不夠用了,這個項目在2004年5月就宣布取消。

大衆id系列發布計劃(大衆為何用ID.Buzz複活T1)47

大衆id系列發布計劃(大衆為何用ID.Buzz複活T1)48

2011年日内瓦車展發布的Bulli概念車,直接沿用了Bulli小名。這台概念車是純電動的,40kWh電池包提供299km續航裡程。量産?想多了。

大衆id系列發布計劃(大衆為何用ID.Buzz複活T1)49

2016年發布的BUDD-e 概念車,使用MEB平台打造,搭載101kWh大型電池包,續航375km,原定于2020年量産,當然現在都2021年所以這次也是跳票。

2017年日内瓦車展公布的ID. Buzz概念車,ID.電動車系列的大個頭,Buzz是Bus的諧音。

2022年,ID.Buzz在美國田納西州東南部工業城市查塔努加(Chattanooga)實現量産。

對了,在2018年洛杉矶車展,大衆還展示了ID. Buzz Cargo概念車,這是Buzz的貨運版,同時也是每一代T型車必備的版本。

綜上所述,大衆一共4次準備複活T1,共有5款概念車出爐,如今情懷終于落地,ID.Buzz于今天(2022年3月10日)在德國漢堡首發,漢諾威工廠繼續擔當量産大任,5月在歐洲預售,秋季上市。

德國人複活Type 2,是曆史的必然。因為Type 2憑着聰明的設計、極簡的做工、無限的功能參與到了德國戰後重建的浪潮中,它在德國人民心中的地位是崇高的。

這也是為何大衆官方将其稱為“工人階級中的一員”。

大衆T1過70歲生日的時候,大衆商用車部門給它做了一個用7支火花塞當蠟燭的生日蛋糕。

如今的Transporter大本營依然是漢諾威工廠。

2021年慕尼黑車展首發的T7(MQB平台)也在這裡生産,漢諾威工廠因此接受了現代化改造,引入德國工業4.0的數字化與自動化制造技術。

大衆汽車踐行Change4Factory生産戰略,目标在2025 年将漢諾威工廠生産過程中的排放物降低至2010 年的50%水平,以迎合大衆集團的2050年碳中和目标。

自動化水平在這次改造中得到提升,在制造T6的時候,工廠的自動化水平為77%,如今T7生産線的自動化水平為93%。

漢諾威工廠的兩條生産線将在未來分别生産T6汽油版/柴油版與T7汽油版/柴油版/混動版,以及ID.Buzz純電乘用版/純電商用版。

很多人認為Transporter家族是小衆的玩物。錯了,在中國很少見而已,在歐美社會,Transporter可是與Transit全順一樣的勞動工具。

我們來看一組數據:截止至2020年初,大衆Transporter家族(T系列)一共生産超過1300萬輛(其中950萬輛來自漢諾威工廠),是全世界最暢銷的多用途車型。

為了給新誕生的ID.Buzz造勢,大衆商用車部門拟定在2022年7月15日至17日,在漢諾威展覽中心舉辦Bulli狂歡節,這也是ID.Buzz首次加入Bulli狂歡節的重要時刻。

當年被盟軍扔掉的大衆車廠,德國人單靠Type 1甲殼蟲和Type 2 T1打下了一片江山,現在成為了歐洲汽車工業老大,想不到吧。

(文:太平洋汽車網 黃恒樂)

大衆id系列發布計劃(大衆為何用ID.Buzz複活T1)50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