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你有沒有遇到别人在語言上的“不禮貌”對待,而自己卻隻能“啞口無言”,不知如何駁斥呢?
或者你明明知道對方說的不對,卻總是無法迅速地反應過來駁斥對方,導緻自己隻能“啞巴吃黃蓮,有苦說不出”呢?
這都跟自己的邏輯思維有關。
當我們遇到“杠精”的時候,最明智的做法當然就是不予理會。但有時這種單純的“你攻我守”的應對方式,并不足以讓對方消停下來。
我們還需要出其不意,抓住某些機會去先發制人,才能夠制敵緻勝。而想要要抓住這些機會,你必須要有強大的邏輯思維。
問題是,怎麼才能夠擁有這種邏輯思維能力呢?
辯論的邏輯思維法則
我們看《奇葩說》就知道,語言上的争辯,很大程度上隻異常智慧的遊戲,是一段思維的較量。
你要具備清晰的思維,才能夠讓自己的表達更加清楚、有力;也隻有敏捷的思維,你才能夠讓自己在辯說當中迅速搶得先機,無論進攻還是防守都能做到“步步為營”。
先來思考一下以下這個案件:
在一家餐廳裡,走進來一位女士,她身上噴了很濃的享受,手上塗着大紅色的指甲油。服務員總覺得她很面熟,過了好一陣子才反應過來:她就是目前正在被通緝的疑犯。
服務員立刻報了警。可是女士隻喝了一杯茶就走了。警察趕來準備驗證一下指紋,可是無論是桌子、椅子、茶杯,一切表面都沒有留下指紋。
服務員也滅有發現她塗掉指紋,難道她真的是沒有指紋的人?
這到底是什麼回事?
這道推理題的答案,稍微推理一下我們就能夠明白,就是女疑犯在手指上也塗了透明的指甲油,可以填平指紋紋路。
這道推理題,對于我們的思考來說,有什麼啟發意義呢?
意義就是,在我們跟别人争辯的時候,對方經常會給出一些看似真理的理論或者論理,我們想要從中挖掘出于己有利的“疑點”來尋找“證據”,就需要對辯題和對方的立論或駁論進行拓展。
要做到這些,就需要我們建立和穩固自己的邏輯思路。其中,有三條比較常用的準則,可以穩固我們的邏輯思路。
第一,固守自己的立論和邏輯;
很多人在反駁對方時,說着說着,就很容易被對昂的詭辯給打亂分寸,不知道自己說什麼,從而跟着對方的節奏走。
一個邏輯清晰的思考者,一定要自己明确的立論和推導的邏輯,知道自己為什麼會得出這種的觀點,無論用什麼方式去印證,自己的這個邏輯都成立。
這是我們在辯說時的一個重要原則。
第二,懂得精簡對方的立論,清楚核心内容;
第二個思考方式,就是你要懂得精簡對方要表達的核心觀點。不管對方套用什麼長篇大論的道理,但核心要表達的意思,永遠都隻有那麼幾個——當然,我們也是這樣。
如果我們被對方紛亂的觀點擾亂到自己的思路,我們接下來說的話,就會偏離自己的邏輯。所以,在傾聽對方發言的過程中,我們要删繁就簡,懂得提煉對方的核心言論。
說不定當你提煉出來之後,就可以針對性反駁對方了。
第三,與對手辯駁時要做到針鋒相對;
這一點就很容易理解了。不管對方如何挑釁,提出的問題如何讓我們措手不及,我們都要保持在自己的節奏裡,跟對方針鋒相對地辯駁。
總之,不要被對方輕易地影響到你的思路。
将這三個原則變為自己的思維準則之後,接下來要需要刻意提升自己的邏輯思維反應力了。
訓練邏輯思維反應的基本方法
提高自己的邏輯思維有很多種方法,這裡隻說針對口頭快速表達的邏輯思維的訓練方法。
以下三種方法,都能夠有效提高我們思維的運轉,可以讓我們口頭表達和邏輯思維有機地聯結起來,獲得共同的鍛煉。
無需刻意去做,在日常生活中,結合自己的情況想起來去做就行了。
方法一,快讀快說;
快速閱讀,可以幫助大腦快速運轉。平時我們看書的時候,可能是處于比較悠閑的狀态,所以對閱讀沒有多少要求。
但想要提高自己的思維敏捷度,你不僅要加速自己閱讀的效率,同時讀完之後,還要簡要地述說一遍你看到這篇文章的内容。
例如以下這篇小短文,用一分鐘時間快速看完,然後回答後面的問題。
傳統觀念把世界看成一塊大小固定的餅,隐藏的假設就是世界上隻有兩種資源:原材料和能源。
但事實上,資源有三種:原材料、能源和知識。原材料和能源取之有盡,用得越多,剩下的就越少;但隻是卻是不斷增長的,用得越多,反而擁有越多。
而且,随着知識的不斷增長,還能帶來更多原材料和能源。
問題:
1:這篇短文主要是說什麼?
2,你能否用一句話總結文章的意思?
不管看什麼問題,都針對這兩個問題回答,你的思維反應就會變得更加敏銳。
方法二,養成聯想的習慣;
聯想是一種很好的習慣,能夠提高我們察言觀色、甚至是分析的能力。我們可以借由聯想開發自身的思維潛能。
人們通常會在一部電影演到一半,或者看一本小說的開頭,就能夠猜到接下來的情節發展動向。
我們可以保持這種聯想方式,經常這樣運轉自己的大腦,當成為我們的思維習慣之後,我們對于别人的言語,也會有同樣的反應力了。
嘗試一下對下面這道題進行聯想思考:
據報道,某校學生對滾軸溜冰的着迷程度遠遠超過其他任何遊戲。調查同時發現,經常玩滾軸溜冰的學生的平均成績,相對其他學生更好一些。
可見,玩滾軸溜冰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那以下哪項事實,最有可能否定這個結論?
1,該校與學生家長簽訂了協議,如果孩子的成績名次沒有排在前20名,雙方共同禁止學生玩滾軸溜冰。
2,玩滾軸溜冰能夠鍛煉身體,保證學習效率的提高。
3,玩滾軸溜冰的同學受到了學校有效的指導,其中一部分同學才不至于因此荒廢學業。
4,玩滾軸溜冰有助于智力開發,從而提高學習成績。
你認為哪一項事實,最有可能推翻“玩滾軸溜冰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這個結論呢?
方法三,自我辯論;
在生活或者工作場所,隻要有适合的時機,大家都可以就時事、社會新聞等發表自己的觀點,以此證明自己理論的“正确性”。
如果找不到人,一個人時也可以進行“自我辯論”,就是自己充當正方兩方來據理力争。比如,“我應不應該用下班的時間去玩遊戲”這樣的問題。
這種自問自答,能夠很好低鍛煉自己從不同的角度,和運用不同的思維方式去分析思考問題,這對于提升我們的邏輯思維能力,是很以後幫助的。
多鍛煉自己的思維,就能夠讓大腦有序地運轉。當習慣成自然後,無論你身處何地,隻要遇到需要你去“辯論”的情景,你的思維就會馬上進入狀态,表達也會更加清晰自然。
“出口成章”就是這麼來的了。
赢得辯論的技巧
有了敏捷的思維反應,接下來就可以運用某些辯論技巧,提高自己赢得辯論的勝算了。
最佳的辯駁方式,就是留心傾聽對方的措辭,然後找出其中的漏洞,甚至不斷為對方設下圈套,讓對方陷入自己的邏輯困境當中無法脫身。
那怎麼去“抓漏洞”呢?傾聽很重要。
在日常口才訓練中,“說話”和“聽話”的鍛煉同樣重要,但很多人卻對這項能力完全沒有重視起來,以為自己随時都能夠“聽得懂”對方的表達。
在傾聽中,我們最好要做到自己聆聽的速度要稍微快于對方說話的速度,用很短的時間把接收到的信息進行分析總結,這樣才能在對方發言完畢之後有正确的回應。
這其中有兩個要點:
1,按照對方發言内容的次序進行标識,記下其論點和論據;
2,将出現矛盾或者錯誤的地方,然後構思駁斥的理據;
例如下面這個例子:
我就是你們的頭頭!家事國事天下事,都歸我管!這就跟上了泰坦尼克号輪船一樣,我是船長,方向盤、油量控制、救生艇數量,都由我說了算。至于你們嘛,負責劃船就行了。
從這句話當中,你可以找出多少漏洞呢?
也就是說,反駁就是反駁對方話語中不合理的地方。而這些地方有三個:
第一,論點,如反駁“太陽從西邊出來”這個論點。
第二,論據,如反駁“他曾經去過這個地方,所以兇手是他”,這話是證據不充分;
第三,論證方法,反駁對方用了錯誤的方式去推導得出來的觀點,如“我愛你,所以你也會愛我“,前者無法推導後者:
在日常生活當中,我們很容易會遇到一些說錯話的人。我們要有一個觀念,就是懂得思維對方話語的問題所在。這種思考,不是讓你成為杠精,而是讓自己的有抓住邏輯漏洞的習慣。
當你通過傾聽,找到對方的漏洞之後,這時我們就可以“先發制人,攻其要害”。
我們應該抓住對方的邏輯漏洞,立刻給予抨擊,尤其是要攻擊一些與“題眼”密切相關的漏洞,并且在一開始就對對方立場觀點中的死穴進行攻擊。
攻擊的方式,基本上有兩種:
第一,擴謬法;
就是假設對方的言論成立,并對其中的“謬點”、漏洞進行擴展延伸,得出另一個明顯錯誤和荒謬的結論,從而達到抨擊的目的。如:
一個小男孩去買面包,發現面包比平時要小得多,但卻價錢跟平時一樣。于是小男孩就對老闆說:“老闆,你的面包比平常的小很多,但價錢卻是一樣啊!”
老闆說:“沒關系,這樣你吃起來就方面多了。”
小男孩隻好放下一半的錢,然後轉身就走。而老闆就喊住他:“你的錢沒有給足夠啊!”
小男孩說:“哦,那沒關系啊,少點錢,這樣你數起來就方便了。”
這個小男孩的做法,就是擴謬法。
當他意識到對方這個觀點的“漏洞之處”後,就先假定對方觀點合理,然後将對方貌似合理的論點,加以引申,推向極端,以顯露其不合理的本質,從而駁斥對方。
第二,借謬法;
這個方法也可以稱為借題發揮。“謬”就是漏洞,借缪法多用于防守階段。
它與擴謬法的不同之處在于,不會為對方的謬論進行鋪陳和延伸,而是借用另外一個相似的謬論來凸顯對方言論中的可笑和錯誤之處。
我們可以将其稱為“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如:
一個記者問某權威的數學家:“一加二在什麼情況下不等于三。”
很明顯,這是記者給數學家設下的圈套,想看他如何表演自己的“學識豐富”。但數學家沒有上當,意識到對方的漏洞之後,就頑皮地回答說:
“在一加一不等于二的情況下,一加二就不會等于三”。
這個回答,就是借用對方“荒謬”的邏輯,從而複制出相似邏輯的答案。
這些做法,都是巧妙地識别對方言論中的漏洞,然後加以利用它們反擊對方的。
平時,我們隻要有意識這樣去鍛煉自己,深化自己的邏輯思維反應能力,我們就能夠練就一副伶牙俐齒的口才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