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發于“劉潤”公衆号,和140萬讀者一起洞察商業本質,歡迎訂閱)
又到618。
毫無疑問,618(京東的生日),已經成為中國消費者的一個重大節日。這個節日,在線上卷入了幾乎所有的品牌商,渠道商,零售商,消費者,在線下吸引了大量的專賣店、集合店、大賣場以各種姿勢加入。甚至,京東之外的其它平台商(阿裡,蘇甯易購,拼多多,等等),以各種創新的玩法來“搶節”。
一個卷入整個中國零售業的節日。和雙11一樣。
于是,618,和雙11,以及它們背後的京東和阿裡,經常被拿在一起比較。
很多同學問我,京東和阿裡,到底有什麼不同?誰更厲害?是京東更多賣3C、家電和書,而阿裡什麼都賣嗎?是京東自建物流,而阿裡用四通一達嗎?是劉強東習慣蘇商思維(江蘇宿遷)和馬雲習慣浙商思維(浙江杭州)嗎?或者說,這兩家公司本質一樣,就是一家大點,一家小點?
都不是。至少,這些都不是這兩家公司的本質不同。
這樣吧。618是京東創立的購物節,我們就來聊聊京東。京東在我的眼中,就是一個“鐵憨憨”。今天,我争取用3個數字,幫助你重新認識京東。重新認識那個你從一開始,可能就不了解的“鐵憨憨”。
好。先從第一個開始。
92.42%
提問:你猜,阿裡和京東,這兩家公司誰的年收入更高?
啊?這還用問?雖然京東也很厲害,但畢竟阿裡是全球市值前10公司之一啊,當然是阿裡的收入高吧?
你錯了。
這兩家,都是上市公司。你可以查一下他們的年報。
京東的年報顯示,在京東的2020财年(2020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京東收入約為7458億元人民币。而阿裡的年報顯示,在阿裡的2020财年(2019年4月1日-2020年3月31日),集團收入約為5097億。
京東7458億。阿裡5097億。京東的年收入,高于阿裡。
啊?為什麼?我一直以為是阿裡收入高呢。
這個“一直以為”,是個誤解。而很多人之所以有這個誤解,是因為對兩家公司截然不同的商業模式的不理解。商業模式的不同,直接導緻了兩家公司的本質不同。
京東的本質是一家供應鍊企業,或者說是以供應鍊為基礎的技術與服務企業,而更多為我們所熟知的京東零售,則是一家“自營電商”。
什麼是自營電商?
我100塊錢買進1個電飯煲,120元在網上賣掉,賺取差價。這就是自營電商。在這個例子中,我收入了120元,其中毛利(也就是差價)大約20元。
京東絕大部分的收入,就是這麼1個電飯煲,1個微波爐,一個一個賣出來的。加一起,2020年,京東自營收入6519億。
但是同時,京東也允許其他賣家入駐。對入駐賣家,京東收取交易傭金,以及廣告費。交易傭金 廣告費,被稱為“平台收入”。我不賣,你來賣,我是平台。2020年,京東的平台收入大約535億元。
自營收入6519億。平台收入535億。自營占比92.42%(=6519 / (6519 535))。
92.42%。京東是個絕對的自營電商。
啊?大家不都是這樣嗎?難道阿裡不是嗎?
阿裡不是。阿裡的本質是平台電商。
什麼是平台電商?
你花100元買進1個電飯煲,打算120元在網上賣掉,賺取差價。可是,在哪裡賣呢?這樣,我建個平台吧。你也來,用戶也來。你在平台上把電飯煲,120元賣給用戶。你賺你的差價。那我賺什麼呢?我賺傭金。如果你希望宣傳你的店鋪,我再賺點廣告費。
在這個模式下,那120元賣電飯煲的銷售收入,不是平台的收入,而是平台上的商家的。這些收入,隻是“流經”了平台,但不屬于平台。所以,一般叫“交易流水”。這些平台上商家的所有交易流水加在一起,叫GMV(Gross Merchandise Value,商品交易總額)。
2020年,阿裡的GMV,也就是商品交易總額,達到了7.053萬億人民币。但是,這不是阿裡的收入,這是阿裡平台上賣家的收入。阿裡的收入,是向他們收取的傭金 廣告費。
2020财年,阿裡因為撮合了這7萬億的交易,共在中國地區獲得3328億的零售收入。其中傭金711億,廣告費1754億。
所以,阿裡的平台收入約占74.07%(= ( 711 1754 ) / 3328)。其中廣告收入占52.7%。
74.07%。阿裡是個絕對的平台電商。甚至,其零售收入(3328億)中的一半左右,來自于廣告(1754億)。從這個意義上,我們甚至可以說,阿裡是家廣告公司。
京東零售是自營電商(92.42%自營收入)。阿裡是平台電商(74.07%平台收入)。這就是兩家公司的本質不同。
用馬化騰的話說,京東是自己有鋪位的一個店主,而阿裡是一個收租的包租公。
那麼,哪種模式更好呢?
各有優缺點。
平台電商的好處顯而易見,就是容易做大。我不是一個人賣貨。我團結成千上萬人一起來我的平台上賣貨。團結就是力量,一起做,當然更可能做大。所以,阿裡平台上的交易流水(GMV,7萬億),幾乎是京東自營收入的10倍。
但是,平台電商的問題也很明顯。因為平台并不直接控貨,所以很難絕對保證商品的真假好壞。阿裡的核心命題,是平台“治理”,用各種絕妙的獎懲機制打假。但是,雖然阿裡是下了120%的決心,可菩薩再大,蟋蟀也總能找到藏身之處。這種貓捉老鼠的遊戲,很難終結。
直營電商呢?電飯煲是我100元買進來的,也是我120元賣出去的。直營電商必須保證這個電飯煲的品質。否則,消費者因為不滿意産品而退貨,我的收入就沒有了。所以,因為商品的退換貨直接關系到收入,直營電商天生更在乎品質。
但是,直營電商的壞處也很明顯。自營這麼大一盤貨,怎麼管?占據巨量的資金,哪裡來?太難了,所以自營天生很難做大。京東的核心命題,是自營“管理”,不斷提高的管理成本,正在變成一條頑固的“調節回路”,套住一路狂奔的戰馬,往回拉。
原來如此。京東用“自營電商”的邏輯,先占住品質,然後再用“管理”能力追求規模。阿裡用“平台電商”的邏輯,先占住規模,然後再用“治理”能力追求品質。
京東向左。阿裡向右。
阿裡的治理能力,我們以後再寫文章來講。我們今天隻講京東。
可是,選擇走左邊這條路的京東,怎樣才能通過“管理”能力,擴大規模呢?
沒有其它辦法,隻有不斷提高管理效率。既然選了這條路,就必須死摳各項管理指标,來提升管理效率。
比如“庫存周轉天數”。
31.2天
什麼是庫存周轉天數?
我們家門口,有個夫妻老婆店。老公負責去批發市場進貨,老婆負責坐在店裡賣貨。
有一天,老公在批發市場看到一款小孩子的玩具,100元錢,就進了一個,放在店裡賣。賣多少錢呢?就賣120吧。毛利率,20%。可是沒想到,這個玩具非常不好賣,灰越積越厚,一直沒人買,直到整整一年後,才終于被人買走。
請問,這個玩具的庫存周轉天數是多少天?365天。就是從買入(入庫)到賣出(出庫)的天數,就是庫存周轉天數。
100元,庫存365天,變為了120元。賺20%。
又有一天,老公在批發市場進了一袋狗糧,也是100元錢。賣多少錢呢?就賣110元吧。毛利10%。少賺一點。沒想到,2個月後,狗糧居然就被人買走了。老公大喜,拿回來的錢,又去進了一袋狗糧。2個月後,又被買走了。就這樣,老公在1年内進了6次狗糧,也賣出去了6次。
請問,這個狗糧的庫存周轉天數是多少天?60天。也就是2個月。
100元,庫存2個月,變為了110元。賺10%。
但是,因為狗糧的庫存周轉天數是2個月,所以這100元進貨的錢,一年内來來回回“周轉”了6次。每次賺10元錢,6次一共就賺了60元。所以這100元,同樣用了1年,但狗糧的總利潤累計高達60%。
這就是庫存周轉天數的意義。庫存周轉天數越短,你越能用更低的利潤,賺到更多的錢。所以在真正的零售行業,終極的管理效率比拼,就是比誰的“庫存周轉天數”更短。
2006年,京東剛剛進入家電品類時,線下家電行業的庫存周轉天數,是87天。這意味着,線下家電行業,整盤貨一年隻能周轉4.4次。
庫存周轉越慢,就會占用越大量的流動資金。所以,線下家電賣場為了盡量少占用自己的流動資金,向上遊家電企業要的賬期(應付賬款天數),有些甚至高達180天。我先拿貨去賣,錢180天後付給你。這個“賬期”的本質,就是用家電企業的錢,來經營自己的生意。
所以,在線下時代,家電賣場的淨利潤率高達6%,而家電品牌企業的整體利潤率,卻不到1%。這也是為什麼格力的董明珠,曾經一怒之下自建渠道。
那麼,京東的庫存周轉天數是多少天呢?
31.2天。
這是什麼概念?這就是說,京東同樣的一盤貨,一年能周轉11.7次。
線下一年周轉4.4次,京東一年周轉11.7次。所以,我每次周轉的毛利率可以更低,但我總體能賺到的錢還更高。
庫存周轉天數更短,還帶來一個好處,就是我不再有必要占用上遊180天的資金。把錢留給他們,才能讓上遊更健康。2019年,京東向上遊要的賬期,平均隻有54.5天。2020年,這個數字進一步降到了47天。
180天-47天=133天。4個多月。京東少占用了上遊家電企業4個多月的資金。而這4個月的資金,能讓多少上遊現金流在斷裂邊緣的公司,起死回生,甚至扭虧為盈。
2018年,京東崛起後,中國家電行業家電品牌的淨利潤,不但沒有下降,反而上升到了10%。産業端獲取更多利潤,才有精力和能力研發創新,提高效率,進而避免模仿、抄襲等内卷行為。
可是,京東是怎麼提高管理效率,從而把庫存周轉天數,縮短到31.2天的呢?
很多辦法。比如C2M。
什麼是C2M?C2M,Customer to Manufacturer,就是基于大數據,從對消費者需求的洞察出發,反向指導生産。
庫存周轉天數長的本質,是産品不能滿足消費者需求。根據真實的購買數據,反向指導生産的産品,理論上一定更受歡迎,庫存天數當然更短。
早在2013年,京東就嘗試通過“JD Phone 計劃”,對用戶進行深入洞察,并聯合品牌商,生産出“閱讀手機”,和“長輩智能機”等産品。大受歡迎。2019年,京東建立了C2M平台,開始系統化的提升C2M産品的占比。
(京東的C2M平台)
在2020年京東全球科技探索者大會上,京東零售集團CEO徐雷提到,基于C2M模式開發的家電産品占比達到了40%。未來3年京東将累計發布1億種新品及C2M産品。C2M,為縮短庫存周轉天數,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除了C2M,還有呢?還有,比如智能預測,提前知道誰要買什麼。比如自動調撥,把你需要的貨放在離你最近的倉庫。比如智能履約,一旦下單自動完成後繼交付。所有這些,都是為了一個主要目的:縮短庫存周轉天數,提升管理效率。
那麼,庫存周轉天數縮短的極限,是多少天呢?
2019年,我帶領20多位企業家問道美國,參訪了全球知名零售企業Costco。Costco的庫存周轉天數,是出了名的短。我問它的高管Jay B. Smith,你的庫存周轉天數是多少。
他說:好問題。30天。
30天,這幾乎是大型零售企業的極限了。
但是,Costco是用嚴格控制SKU的方式,來獲得30天庫存周轉天數的。它在沃爾瑪可以放得下10萬個SKU的賣場裡,隻放了4000-5000個SKU。SKU越少,周轉越快。
而京東呢?京東有500萬個SKU。在這樣複雜的貨盤下,能做到31.2天,已經非常了不起了。
從31.2到30。每再縮短一天,都會是又一條深不可測的護城河。
可是,效率,不僅僅是快吧?還要便宜吧?
是的。
14.7%
提問:你猜,中國和美國,哪個國家物流效率更高?
啊?這還用問?雖然美國也很厲害,但這兩年中國大量投入基礎設施建設,公路、高鐵,導緻中國物流效率越來越高。昨天晚上下單,今天早上就到了。美國怎麼也做不到吧?
你錯了。
看一個國家的物流效率,要看這個國家的社會物流總成本,在這個國家GDP裡的占比。這個占比的大概意思是,我們創造出100元的财富,需要配多少物流資源,才能完成财富的創造、傳遞。
你說,這個占比高好呢,還是低好?當然是低好。花10元就能運輸100元的财富,當然比花20元運輸100元财富的效率高。
2007年,中國社會物流總成本在GDP裡的占比,是18.4%。而美國是8%。
為什麼?因為雖然我們在最後一公裡的快遞,非常厲害,但是在主幹物流環節,效率太低。我們過多依賴公路,而太少依賴成本更低的水路。我們有太多卡車在高速公路上空駛。我們把貨物沒有價值地搬來搬去。
而所有這些社會物流成本,最終一定會以某種形式,加到商品的價格裡去,由消費者承擔。
我舉個例子。
你在你們家門口的夫妻老婆店,買了一盒棉簽。你知道你拿到這盒棉簽之前,它一共被“搬運”了多少次嗎?大概5-8次。
從工廠出來,搬到品牌商的庫房。然後,從品牌商的庫房,搬到總代理的庫房。再從代理的庫房,搬到省代理的庫房。再從省代理的庫房,搬到市代理的庫房。再從市代理的庫房,搬到區批發市場。再被夫妻老婆店的老公,“搬”回家。
一共5-8次。這每一次搬運,都是成本。這些成本,最後都會被加到棉簽的價格裡。
那有沒有辦法,降低這個成本呢?
京東說,以後啊,你這個棉簽生産出來,直接進我京東的庫存吧。我們就根據大數據,按照棉簽在全國的采購量分布,直接放入我們各地的倉庫。然後,這盒棉簽的“貨權”可以一直變,從工廠,到品牌商,到代理商,但是“貨物”請不要搬。一搬就是成本。直到最後,棉簽每賣給消費者了,從庫房裡拿出來,快遞上門。
因此,這盒棉簽的“搬運”次數,被大大減少,無限逼近于2。這倉儲物流成本的減少,最終會體現在商品價格的降低。
2020年,在包括京東在内的很多企業的推動下,中國社會物流總成本在GDP中的占比,下降到了14.7%。而京東作為一家企業,居然提出一個目标,希望能在未來的10年,通過“數智化社會供應鍊的構建”,和合作夥伴一起把這個數字進一步降到10%以内,接近發達國家的7%-9%。
我想,這就是為什麼京東要自建物流的原因吧。京東也因此從提升電商的交易效率,進一步開始提高供應鍊的産業效率。甚至,即便不在京東開店賣貨,也能使用京東的供應鍊基礎設施和能力提高效率、優化成本。
這些年,京東物流為雀巢在天津打造了近3萬平米的智能倉配中心,通過推行訂單協同平台系統,使得汽車行業整體庫存水平降低30%,通過打造智能場站、數字車隊、鍊上簽等産品,為這家國際食品企業節省了60%的人力成本、50%的單據管理成本。
最後的話
劉強東說,京東核心商業信仰中,有個“三毛五理論”:
如果京東有機會獲取一元利潤,不會全部據為己有,隻拿走七毛,另外三毛留給合作夥伴;拿走的七毛,其中三毛五留給團隊,剩餘三毛五用于公司持續發展。
但是,如何才能做到既能有利潤給合作夥伴,也能有利潤留給團隊,還能最後留給公司,最後還讓消費者更省錢呢?
唯有提高行業效率。
92.42%。31.2天。14.7%。
通過這3個數字,你現在知道,我為什麼覺得京東是個“鐵憨憨”了吧?
這個鐵憨憨認準了直營電商的道路,然後就不管障礙,一路狂奔,在消費互聯網時代,做産業互聯網的事,即在提升交易效率的同時,通過“商品供應鍊 物流供應鍊”,提升産業效率。這很難。但難就難呗,隻要能提高效率。
真正的科技,一定能讓所有人增加收益,而不是從他人手中奪取收益。真正的科技,一定會帶來全局性增量。
而這個全局性增量的根本來源,就是效率提升。
618是京東的生日。祝京東這個執着于效率的鐵憨憨, 生日快樂。
祝所有消費者,所有的商家,尤其是實體商家們,618快樂。
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記得關注“劉潤”公衆号。
類似的幹貨、精華文章,我們每天都在更新。
過往我們已經發布了1500篇關于商業、管理、職場、個人成長的原創文章。
在這裡,我們用深入淺出的語言,為你整理、講述職場管理技巧,為你分析、洞察商業規律。
同時,對往期精彩文章,我們也用思維導圖的方式做了梳理,總共800萬字,1500篇文章。
關注“劉潤”公号、後台回複關鍵詞“幹貨”,就可以一鍵免費領取。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