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海南茶客文化大全

海南茶客文化大全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16 00:45:44

海南茶客文化大全(海南周刊白沙雨林茶飄香)1

文\本刊特約撰稿 周亞東

編者按

位于海南島中部的白沙黎族自治縣生态環境優良,論其特色,可用“水的源頭、茶的故鄉、猿的天堂”來概括,其中能作為世界級名片的當數猿和茶了。白沙野生茶樹資源豐富,還生長着許多可以用于制作涼茶的植物,當地居民采茶制茶的曆史悠久。本期海南周刊特邀海南省林業局黨組成員、總工程師周亞東博士撰文,帶您了解白沙的茶,敬請關注!

白沙黎族自治縣素來享有“山的世界、水的源頭、林的海洋、雲的故鄉”之美譽。這裡光熱條件優良、土壤肥沃,成片分布着熱帶雨林。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在崇山峻嶺間孕育出寶貴的資源——雨林古茶。千百年來,這片采自大葉種茶樹滋味醇厚鮮爽的葉子先後以食、藥、飲等形式登上曆史舞台,陪伴當地黎族群衆度過了一個又一個寒冬酷暑,也成就了獨特的白沙茶文化。

海南茶客文化大全(海南周刊白沙雨林茶飄香)2

白沙原生态茶園小鎮的萬畝茶園基地。 海南日報記者李天平攝

史迹

香便文在白沙發現野生茶

雨林古茶是指用采自熱帶雨林的野生茶樹芽葉加工而成的茶,古時海南老百姓稱之為“黎茶”。茶樹屬山茶科山茶屬多年生常綠小喬木或喬木,在中國長江以南山區廣泛栽培。唐代茶聖陸羽在《茶經》中明确提到:“茶者,南方(注:包括廣東、海南)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數十尺。其巴山峽川有兩人合抱者,伐而掇之,其樹如瓜蘆,葉如栀子,花如白薔薇,實如栟榈,蒂如丁香,根如胡桃。”

海南茶客文化大全(海南周刊白沙雨林茶飄香)3

白沙原生态茶園小鎮萬畝茶園基地裡,一位茶農在采茶。

生長于海南熱帶雨林中的野生茶樹被專業人士稱為普洱茶,是茶樹的一個變種。普洱茶在我國主要分布于西南和華南一帶,由于葉片比較大,俗稱大葉種茶。海南野生茶也經常被稱為海南大葉種茶。

1882年,美國北長老會傳教士、植物學家香便文考察海南島黎區,他此行主要貢獻之一就是在白沙一個叫“什滿汀”的地方附近叢林中發現并記錄了野生茶樹。而當時國際上存在茶樹原産地的争論,香便文的發現為後來國際上重新認定中國是茶樹原産地提供了佐證,應該說,其中也有白沙野生茶的貢獻。

1984年11月在廈門召開的全國茶樹良種審定委員會第二次會議,對全國各産茶省申報的傳統茶樹品種進行審定,海南大葉種被認定為第一批品種,接着被認定為國家品種,編号為“華茶16号”(GSCT16)。白沙為海南大葉種茶即“華茶16号”的主要分布區之一。

海南茶客文化大全(海南周刊白沙雨林茶飄香)4

白沙野生茶樹。李棟梁 攝

資源

白沙有野生茶樹近15萬株

海南是全國野生茶資源較豐富的地區之一,白沙是海南野生茶的主要分布區之一。1959年、1982年、1988—1989年、2016—2017年,科研人員等先後對海南野生茶進行過4次系統調查研究。海南大學楊小波教授團隊的研究結果表明,海南島野生茶樹廣泛分布于五指山、黎母山、雅加大嶺三大山脈,主要分布在五指山、白沙、瓊中、樂東等中西部11個市縣,而在瓊北、瓊東及瓊南部分地區野生茶樹難尋蹤迹。從垂直分布範圍來看,海南野生茶樹又主要分布在海拔200米到1400米的區域。中國林科院熱帶林業研究所曾在尖峰嶺164個網格樣地開展茶樹資源調查,記錄到多達86株野生茶樹,樣地野生茶樹株數占林木總株數的0.13%,這也折射出海南中西部地區野生茶資源的豐富性。

那麼白沙的野生茶到底分布在哪些片區呢?海南省農科院的調查結果顯示,白沙被熱帶雨林環抱,其境内鹦哥嶺、霸王嶺片區海拔約六七百米的環帶,處于典型的熱帶氣候和溫涼濕潤帶之間,孕育出了近15萬株野生大葉種茶樹。具體來說,主要分布在南開鄉、元門鄉、青松鄉、細水鄉等鄉鎮。其中,南開鄉野生大葉種茶分布最多,數量近10萬株;其次是元門鄉,初步統計數量近4.5萬株,青松鄉、細水鄉也有少量分布。這些藏于山林中的大葉種茶樹,部分樹高7米到10米,胸徑達40厘米,樹齡近400年。

盡管都生長于雨林大環境中,白沙野生茶的味道仍然呈現出豐富的多樣性,這也是許多資深茶客對其癡迷的原因之一。據悉,上述4個鄉的野生大葉種茶樹各具特色,南開鄉的野生茶帶有濃郁的蜜香,茶氣強勁且喉韻綿延;青松鄉的野生茶湯色油光透亮,香氣清遠且口感淡雅;元門鄉的野生茶山野氣韻強;細水鄉的野生茶香甜質厚,經二十泡而茶味依然醇濃。

業界認為,野生茶樹芽葉茶多酚含量達到30%、咖啡因含量達到5%、茶氨酸含量達到6%,三個指标中隻要有一個滿足就屬于特異種質資源。白沙野生茶不僅符合标準,而且具有高抗寒性、高抗病性等優異性狀,是培育茶樹抗逆新品種的重要資源。

海南茶客文化大全(海南周刊白沙雨林茶飄香)5

白沙野生茶樹。李棟梁 攝

人文

茶與黎族人的生活

雨林古茶之所以被稱為“黎茶”,與黎族悠久的采茶制茶曆史有關。尤其是在交通不便、海南島尚未規模化種植茶樹的時期,海南的茶葉有很大一部分産自黎峒,靠黎族人的雙手采摘。

3000多年前,黎族先民穿過瓊州海峽登上海南島,并遷居于海島腹地。黎族沒有文字,黎族人最早采茶的時間已無從考證,隻是當“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時,他們開始采茶或許同樣是因為藥飲之需。

有一個關于茶的故事在海南黎族聚居區流傳。很久以前的一天,黎族先民上山圍獵,身上帶的水都喝光了,大家口幹舌燥又疲憊不堪,便坐在一棵蔥綠的小樹旁歇息。這時,一位老獵手随手摘了幾片嫩葉放在嘴裡咀嚼,沒多久便不覺得渴了,精神也好起來。于是大家紛紛采摘這棵樹上的嫩葉咀嚼,疲憊也很快消除了。後來,黎族人通過不斷嘗試,知道了這種樹的葉子不僅可以生津止渴,還有消除腹脹、清熱降火等功效,便将其當作“神樹”來保護,并移植于山寨周圍。

海南野生茶開始“登堂入室”獲得官方認可,是在明清時期。明正德《瓊台志》、明萬曆《瓊州府志》和清《崖州志》均有貢茶的相關記載,比如《崖州志》提到明代海南土貢有“沉香、槟榔、竹木、牙茶、葉茶、魚膠、大腹子、大腹皮、紫榆、花梨”。

如今,茶作為世界三大飲品之一早已風靡全球,但到訪白沙黎族聚居區,我們依舊能看到一些當地人将大葉種茶或其他草本茶曬幹後紮成一捆,存放在幹燥通風之處,以備感冒風熱時煮水服用。

1937年6月,美國《國家地理》雜志記者尼克爾·史密斯、倫納德·克拉克從舊金山出發,經香港抵達海口,開啟為期兩個月的海南島探險。在他們拍攝的紀錄片《海南紅山之外》中,還能看到當時瓊島黎族人圍在一起喝大碗茶的場景,這也是關于黎族人飲茶最早的影像資料。

20世紀50年代末,海南建立了白沙、通什、白馬嶺等茶場,開始規模化種茶,許多當地黎族百姓成了茶場工人。1985年,在英國舉辦的世界紅茶評比中海南紅碎茶榮獲金獎,這成為海南茶的一個高光時刻。進入20世紀90年代後,海南茶産業發展步伐變緩,但白沙綠茶、五指山紅茶一直是海南茶的兩大品牌。

白沙野生茶資源分布

海南省農科院的調查數據顯示,白沙境内有近15萬株野生大葉種茶樹。其中,南開鄉有近10萬株,元門鄉初步統計有近4.5萬株,青松鄉、細水鄉也有少量分布,部分樹高7米到10米,胸徑達40厘米,樹齡近400年。

天外飛來白沙綠

文\本刊特約撰稿 周亞東

12月9日上午,白沙黎族自治縣原生态茶園小鎮的萬畝茶園基地,一壟壟茶樹吐露新芽,背着竹簍的茶農們正在采摘早春茶。一兩春茶一兩金,茶客們素來講究“茶以春為貴”。陸羽在《茶經》中開門見山地說:“凡采茶,在二月、三月、四月之間。”如果茶聖來過海南島,看到這裡的人12月就開始采茶,一定會和蘇東坡一樣發出“茲遊奇絕冠平生”的感喟。

早春茶一般用來加工成綠茶,提到海南的綠茶,白沙綠茶無疑是其中的佼佼者。而白沙綠茶的高品質又與其特殊的生長環境和茶樹品種的引進改良有關。

隕石坑是茶樹生長佳境

20世紀50年代末,海南湧現出通什、嶺頭、白沙等一批茶場,海南農墾各農場是建立茶場的主力軍。一開始,為了适應發展外貿的實際需要,這些茶場主要生産紅茶、紅碎茶,其中紅碎茶是出口的拳頭産品。20世紀90年代前後,受印度、斯裡蘭卡、肯尼亞所産紅茶成本低、價格便宜擠壓影響,加之外貿補貼政策取消,海南紅碎茶在國際市場上的競争力大大減弱。鑒于當時國内茶葉市場綠茶是主流消費品種,綠茶售價也高于紅茶,海南各大茶場開始生産綠茶。主要的綠茶品牌有白沙綠茶、五指山綠茶、水滿綠茶、海南春、白馬霧珠等,其中以白沙綠茶最為著名。

1987年,原海南省國營白沙農場創建了白沙綠茶品牌,注冊了“白沙牌”綠茶商标,用生長在白沙隕石坑及其周邊地區的茶樹的鮮葉制作綠茶。茶樹的主要品種有經馴化栽培的海南大葉種、從雲南引種的雲南大葉種(普洱茶的原生種),以及從内地其他省份引種的福鼎大白、奇蘭、水仙、福雲6号等品種。

白沙綠茶産于鹦哥嶺腳下的牛山盆地。據專家考證,盛産白沙綠茶的12.22平方公裡的牛山盆地,與70萬年前形成的白沙隕石坑基本吻合。白沙隕石坑是隕石撞擊大地留下的痕迹,為目前中國唯一被證實的隕石坑。這裡四面群山環繞,氣候溫潤,降雨量充沛,常年晨霧缭繞(年均陰霧日215天),是雲霧茶生長的佳境。當地茶農介紹,一般的茶樹品種,在其他地方定植需經3年的管理才能采摘,而在隕石坑範圍内一般隻需2年;此外,長在隕石坑範圍内的茶樹,其芽葉更為肥碩鮮嫩,香氣更濃郁,耐泡性更好。

品牌常青茶香出島

白沙綠茶初加工以傳統的烘青綠茶為主,精制過程中采用“冷車色”工藝。根據陳德新《海南茶事》一書介紹,白沙綠茶制作有以下幾大特點:嚴格确保茶青質量,做到嫩、鮮、勻、淨;茶青按級薄攤萎凋,當天的鮮葉當天加工完畢;殺青以破壞酶的活性,通過高溫快炒除去水分,散除青草味;揉撚使茶條美觀且便于沖泡;幹燥至色澤烏綠,用手握之沙沙作響;輝鍋,用自制八角筒(冷滾)滾1小時到2小時,使茶索緊結灰白。

圍繞白沙綠茶這塊金字招牌,幾代海南農墾茶人一步一個腳印,付出了艱辛與努力。1990年,白沙綠茶被列為第十一屆亞運會指定飲料;1991年至2008年連續被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認定為無公害綠色食品;1998年獲“第五屆全國食品博覽會金獎”;2004年被認定為中國國家地理标志産品;2008年被當時的農業部評為“中國名牌農産品”……一路走來,白沙綠茶的知名度和美譽度不斷提升。

随着海南農墾改革的推進,咖啡、茶、胡椒等資源闆塊持續整合,海南農墾熱作産業集團應運而生,并持續精品化打造白沙綠茶品牌,借“百城千店”等線下渠道,讓白沙綠茶走進千家萬戶。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