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更多資訊,請關注醫家小二微信公衆号。
凝血功能檢查
凝血功能是指使血液由流動狀态變成不能流動的凝膠狀态的過程的一種能力。人體的凝血功能十分重要,當人意外受傷流血時,凝血功能迅速發揮作用,使血液凝固堵住傷口而止血,避免血液大量丢失。
凝血四項檢查可檢測凝血機制是否正常,可反映内源凝血途徑和外源凝血途徑,凝血四項包括血漿凝血酶原時間(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凝血酶時間(TT)、纖維蛋白原(FIB)。
血漿凝血酶原時間(PT)
【正常參考值】11~13 秒。與正常對照比較超過 3s 以上為異常。
【異常值臨床意義】
1、延長常見于:先天性凝血因子Ⅱ、Ⅴ、Ⅶ、Ⅹ及纖維蛋白原缺乏,後天凝血因子缺乏主要見于維生素K缺乏、嚴重的肝髒疾病,纖溶亢進,DIC,口服抗凝劑,血循環中有抗凝物質等。
2、縮短常見于:血液高凝狀态和血栓性疾病。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
【正常參考值】24~36 秒。與正常對照比較超過 10s 以上為異常。
【異常值臨床意義】
1、延長常見于:
① 因子 Ⅷ、Ⅸ、和 Ⅺ 血漿水平減低,如血友病甲、乙。因子 Ⅷ 減少還見于部分血管性假血友病患者。
② 嚴重的凝血酶原(因子Ⅱ)、因子 Ⅴ、Ⅹ 和纖維蛋白原缺乏。如肝髒疾病、阻塞性黃疸、新生兒出血症、腸道滅菌綜合征、吸收不良綜合征、口服抗凝劑、應用肝素以及低(無)纖維蛋白原血症。
③ 纖溶活力增強,如繼發性、原發性纖溶以及血循環中有纖維蛋白(原)降解物。
④ 血循環中有抗凝物質,如抗因子 Ⅷ 或 Ⅸ 抗體、SLE 等。
凝血酶時間(TT)
【正常參考值】11~18 秒。與正常對照比較超過 3 s 以上異常。
【異常值臨床意義】
1、延長常見于:肝素增多或類肝素抗凝物質存在、如 SLE、肝病、腎病等,低(無)纖維蛋白血症、異常纖維蛋白原血症、纖維蛋白原降解産物(FDP)增多、如 DIC、原發性纖溶等。
2、縮短常見于:血标本有微小凝塊或鈣離子存在時。
纖維蛋白原(FIB)
纖維蛋白原即凝血因子Ⅰ,是凝血過程中的主要蛋白質。
【正常參考值】2~4 g/L。
【異常值臨床意義】
1、減少(<1.5 g/l )常見于:彌散性血管内凝血和原發性纖溶症、重症肝炎和肝硬化,也見于蛇毒治療(如抗栓酶、去纖酶)和溶栓治療。
2、增加常見于:
① 感染:毒血症、肺炎、輕型肝炎、膽囊炎、肺結核及長期的局部炎症。
② 無菌炎症:腎病綜合症、風濕熱、風濕性關節炎、惡性腫瘤等。
③ 其它:如外科手術、放射治療、月經期及妊娠期也可見輕度增高。
來源:HAOYISHENG,文章僅做分享,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