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一口氣上5樓不喘氣
現在站起來都要給自己打氣
以前,給我一張床
我便能倒頭大睡
現在晚上“眼光光”
白天“起不來”
身體到底怎麼了?
廣州的夏天
上一秒曬得像“燒鵝”
下一秒淋得像“落湯雞”
每日曝曬陣雨随機切換
悶熱的天氣
更是令人雪糕、冷飲不離手
導緻人體消化功能變弱
濕熱入侵、口幹口苦,嗜睡疲憊
這時,你需要使出
廣州老媽子的“必殺技”
“祛濕”
“濕邪”7大信号
1、起床時看感覺
早晨起床時還覺得困倦、四肢沉重,尤其是小腿肚子發酸發沉,手腳冰冷,人也懶得動彈,說明你體内濕氣重了。
2、穿衣時看感覺
皮膚總愛起疹子,有時手腳患有小疱疹甚至脫皮,臉上、頭發總愛出油,黏膩不舒服。
3、如廁時看大便
大便經常粘在馬桶上,一箱水還沖不淨,而且總有排不淨的感覺,說明體内有濕氣了。
4、洗漱時看舌苔
“舌為心之苗,又為脾之外候”。如果舌苔白厚,看起來滑而濕潤,則說明體内有水濕;如果舌苔粗糙或很厚、發黃發膩,則說明體内有濕熱。
5、刷牙時看惡不惡心
有些人一刷牙就嘔吐、惡心,嗓子裡邊總是有不幹不淨的感覺,想吐痰也吐不出來,也是體内有濕氣的表現。
6、看平時愛不愛動
體内濕氣重的人大多缺乏運動,同時他們又常常會因為濕氣重而感覺身體沉重四肢無力。但越是不愛運動,體内淤積的濕氣就越多,久而久之會導緻濕邪困脾、引發疾病。
7、吃飯時看胃口
沒有原因的胃口不佳、胸腹悶,容易拉肚子。脾濕導緻的腹瀉不一定是因為病菌,而是脾胃失和造成的,使用抗生素往往并沒有效果。
輕按祛濕“開關”,濕毒立刻排出
在中醫看來
濕氣似乎稱得上是“萬惡之邪”
在風、寒、暑、濕、燥、火
這“六淫邪氣”緻病因素中
濕邪殺傷範圍大
隻要記住這4個穴位
輕按身上的祛濕“開關”
就能排出體内的濕毒
1、足三裡
位置:足陽明胃經合穴,乃保健要穴,位于外膝眼下3寸,距胫骨前緣1橫指。
方法:用大拇指按壓或順時針揉按穴位5-8分鐘。
功效:足三裡除具有調理脾胃、疏風化濕功能,還能補中益氣、扶正祛邪,有利于增強機體免疫力。
2、豐隆穴
位置:足陽明胃經絡穴,位于小腿前外側、外踝尖上8寸,距胫骨前緣二橫指。
方法:用大拇指或食指間關節點按該穴3分鐘,然後順時針揉按穴位約5分鐘。
功效:通調脾胃氣機、祛濕化痰。
3、中脘穴
位置:在上腹部,前正中線上,肚臍上4寸。
方法:用指端或掌根作用于穴位,順時針揉按2-5分鐘。
功效:有和胃健脾、降逆利水之功效,适用于濕滞、胃脘飽脹、嗳氣者。
4、曲池穴
位置:手陽明大腸經合穴,完全屈肘時,位于肘橫紋外側端處。
方法:以大拇指指腹點揉此穴2-5分鐘,亦可用四指并攏,拍打此穴,以局部皮膚微紅為度。
功效:可洩大腸濕熱,用于肛門灼熱、大便黃爛、排不盡者,亦可治療濕疹等皮膚病症。
食療祛濕,走起
氣候炎熱,暑熱中常夾雜着暑濕
食療祛濕是一個好方法
來碗清暑祛濕
升陽健脾的涼茶或者靓湯
就最适合不過了
1、木棉花——清大腸濕熱
木棉花清大腸濕熱,濕熱型拉肚子、濕熱型便秘時,請想起木棉花。木棉花煲湯,放2-3朵就可以了。木棉花綿茵陳煲鲫魚湯,最适合潮濕天氣。
2、雞骨草——清肝利濕
雞骨草也是廣東民間常用的清濕熱神器。這個神器主要是清肝火、瀉肝的濕熱的。有口幹、小便黃、眼睛幹澀、眼屎多等肝火、肝濕熱症狀時,可以喝這個。肝炎患者也可以喝。
3、五葉神——清膽火、膽濕熱
五葉神也是清肝膽濕熱一把好手,而且它主要對膽濕膽熱,膽結石、膽息肉很有用。關鍵是,它性味相對平和,好喝,平時可以拿來煲豬肉湯,新鮮的五葉神煲豬骨,配一臉,超級清新、容易入口。
在廣州,祛濕是必備工作
除了上述提到的祛濕Tips外
加強運動也是非常必要的
像一般的散步、快走
雖然也是好的運動方式
但對去除體濕、化解疲勞作用有限
論“除濕”功能
選擇能出汗的運動才有效
所以,當你感覺困倦、無精打采時
不妨選擇跑步、打球等各類能出汗的運動
(來源:新華網、廣州日報、搜狐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