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看日曆下個月的時候才是臘月,這個臘月究竟是指的哪個月?這個臘月有什麼特殊的含義和意義嗎?對于這個問題,很多小夥伴都很想知道答案,下面趕快來了解下吧。
農曆的最後一個月又稱為臘月,也稱蠟月。
農曆十二月,也就是傳統民間俗稱的“臘月”。假若農曆一年中出現兩個十二月,則第一個月叫“十二月(臘月)”,第二個十二月叫“閏十二月(閏臘月)”。那麼,農曆十二月為何又叫“臘月”呢?十二月為一年的最後一個月份,俗稱為歲尾,有臘冬、殘冬、窮冬、臘月、冰月、餘月、極月、清祀、冬素、大呂等30多種稱呼。其中,人們最熟悉和熟知的當屬“臘月”。
之所以叫“臘月”,是因為“臘”是古代祭祀祖先和百神的“祭”名。“臘者,接也;新故交接,故大祭以報功也。”“臘”與“獵”通假,“獵祭”亦為“臘祭”。相傳早自周代我國一些地方便有在這個月舉行“歲終之祭”,亦稱“臘”。臘祭的對象,則是列祖列宗以及五位家神。五位家神指的是門、戶、天窗、竈、行(門内土地)。因在十二月舉行,故稱該月為臘月,稱臘祭這一天為臘日。漢代前,臘祭的具體日期并不固定。漢代後,才明确了從冬至過後的第三個戍日為“臘日”,不過在這一天并不喝臘八粥,而隻是作為祭奉諸神的日子。直到南北朝時,才将農曆十二月初八固定為“臘八節”。
因“臘”與“獵”通假,“獵祭”遂寫成了“臘祭”,因而年終的十二月被叫做臘月,此風俗起源于周或秦漢時期。将“臘日”定為每年的“臘月初八”始于南北朝時代。南朝梁代的宗懔在《荊楚歲時記》中明确記載說:“十二月八日為臘日。”于是,臘八這天便成為臘月裡重要的一個節日了。民俗專家介紹,“臘八”一詞起源于南北朝時期,當時稱為“臘日”,本為佛教節日,後經曆代演變,逐漸成為家喻戶曉的民間節日。
農曆的最後一個月又稱為臘月,也稱蠟月。在臘月期間的傳統民俗活動很多。這種稱謂與自然季候并沒太多的關系,而主要是以歲時之祭祀有關。所謂“臘”,本為歲終的祭名。漢代應劭的作品《風俗通義》中說:“夏曰嘉平,殷曰清祀,周用大蠟,漢改為臘。臘者,獵也,言田獵取禽獸,以祭祀其先祖也。”或曰:“臘者,接也,新故交接,故大祭以報功也。”不論是打獵後以禽獸祭祖,還是因新舊之交而祀神靈,都要舉辦祭祀活動,所以臘月是個祭祀之月。
臘月是過年前的一個月,這個月也被稱為歲尾。一般來說一個月除了二月之外,至少都是有三十天的,但臘月這個也是比較特殊的存在,在有些年份到二十九就是除夕之夜,所以世沒有三十這一天的,也就是這個月隻有29天,但有些年份是三十是除夕之夜,就是正常的三十天。
第一禁忌:家中有兒子,已婚閨女在家過年。
小年之後,有兒子的家庭裡,不許已婚的女兒回門,直到年初二、初三才可以。
老輩子說法,這叫做“閨女不踏娘家塵草”,是說女兒這時候回門,會斷娘家香火。
現如今獨生子女社會,自然不存在這些老說法。但在舊社會,這是頭等的忌諱。
第二禁忌:臘月搬家動土
臘月在古代是祭祀的日子,這樣重要的日子裡,講究的是進财,納财。
臘月搬家,會導緻諸神找不到家,他們自然有脾氣。
所以古人有臘月搬家窮的說法。
第三禁忌:年三十家裡水缸不滿
過去沒有自來水,過年水缸一定要滿水。
水就是财。
過年的時候,家裡有水,就是說這一年富貴有餘。
第四禁忌:不說過年話兒
“大年三十死了驢,不好也得說好”。
年三十煮餃子,煮碎了不能說碎了,破了,得樂呵呵地說:“掙了”。
打破碗碟,要趕緊說“歲歲平安”。
農村人認為,年根兒和年初,老地老母和諸位神仙鬼怪,全都在家,說什麼都能一語成谶。
所以必須多說好話,沒準兒神仙祖宗一保佑,就實現了呢。
第五禁忌:年三十掃地,往外扔垃圾
農村裡老人說:年三十開始,家裡的土都是财,掃地就是掃财。
地髒了不許掃,就連垃圾也不能往外扔,直到初二晚上祭了财神,夜裡送了神以後,初三早上才能掃地,把垃圾清理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