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題孫倅面山軒詩

題孫倅面山軒詩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23 22:12:36

籼稻和粳稻是稻谷的兩大品種。按當今種植面積多少排序,籼稻主要分布在湖南、江西、湖北、四川、安徽、廣東、廣西、雲南、貴州、重慶、浙江、河南、福建、江蘇和海南省。

題孫倅面山軒詩(副刊糧史古詩詠籼)1

配圖來自網絡,下同

古代文人騷客留下不少詠籼詩句。唐代學者元結寫有“獻水芸兮飯霜籼”,宋代王志道稱“農家喜有耘田本,接到籼禾稻熟時”,明代程敏政寫過“籼稻青青小麥黃,一村茅屋枕方塘”,清代詩人鄭珍寫有“與作鼠銜姜,甯為麥争籼”。

距今700多年的宋元間詩人方回,詩作頗豐,且著有不少田園詩,其中數十首言稻,既有以籼入詩的“紅粒炊籼飯”“新粒市香籼”“炊白早籼香”“晨興籼飯煮蔥湯”,也有粳籼并列的“扶杖行阡陌,粳籼極望秋”。

題孫倅面山軒詩(副刊糧史古詩詠籼)2

宋代,引進過一種叫占城稻的籼稻。詠占城稻的古詩詞,比較出名的有十幾首。占城稻又稱早禾、早米或占禾,屬于早籼稻,與晚稻連作成為雙季稻,原産今越南的占城,最先傳入福建地區,并在江南地區推廣。考證蘇轼的《白塔鋪歇馬》,可知占城稻也引入江西。白塔鋪在今江西省星子、永修、都昌(一說為高要、上高、宜豐)一帶。從該詩揀出“吳國晚蠶初斷葉,占城蚤稻欲移秧”的詩句,可知占城稻是水稻。“蚤稻”即早稻,“蚤”古又同“早”,有版本印為“占城早稻欲移秧”。

“移秧”也叫分秧、栽秧、插秧,即育秧後将秧苗從秧田移植到稻田,以獲得更多養料和更大生長空間,被稱為水稻耕作史上的發明。明末清初屈大均在《刈稻》中寫有“籼米占城難得種,大禾南越最知名”。

南宋詩人範成大反映農村社會生活的作品,有很高的成就。他在《梅雨五絕》之二寫到:“乙酉甲申雷雨驚,乘除卻賀芒種晴。插秧先插蚤籼稻,少忍數旬蒸米成。”這反映了氣候對于籼稻收成的影響,芒種季節如果插秧,最好先插早籼稻,如果風調雨順,早籼稻幾十天即可長成。因為,有的地方民間認為,芒種日下雨則兇,天晴則吉。也有“芒種雨漣漣,夏至火燒天;芒種火燒天,夏至雨漣漣”的諺語。

題孫倅面山軒詩(副刊糧史古詩詠籼)3

皇帝寫詩,亦涉籼稻。清朝第五位皇帝胤禛(雍正)的詩,以抒發閑适者居多,所寫《耕圖二十三首其十六登場》的第一句是“紅籼收十月,白水浸陂塍”題畫,是順康雍乾詞創作的重要題材。《雍正像耕織圖冊》全冊46幅圖,其中《耕》種植水稻23幅,配有胤禛親筆标題和詩句。他當了13年皇帝,親自到先農壇拉犁耕地12次。先農壇是明清兩代帝王祭祀先農諸神及舉行親耕典禮的場所,先農是傳說中最早教民耕種的農神。清朝第六位皇帝弘曆(乾隆),在《喜雨十首其四雨田》中寫道:“黍粱見說無憂晚,籼稻應知有穫低。”他在位60年,到過先農壇28次。乾隆五十四年(1789)春日,79歲的乾隆最後一次去先農壇親耕耤田。耤田是古代天子、諸侯征用民力耕種之田。此外,宋真宗趙恒親自推廣了占城稻,收獲稻谷後,他還賜給禦詩。

題孫倅面山軒詩(副刊糧史古詩詠籼)4

隻是要注意,古詩中籼稻籼米的“籼”,有時寫為“秈”,同“籼”,讀音亦同。前述元結之詩,也寫成“霜秈”,“霜籼”指秈米色雪白如霜。而“秈稻”,也解釋為粳稻之早熟者。

(作者單位:湖南省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原文刊登于2020年5月14日糧油市場報四版)

題孫倅面山軒詩(副刊糧史古詩詠籼)5

題孫倅面山軒詩(副刊糧史古詩詠籼)6

題孫倅面山軒詩(副刊糧史古詩詠籼)7

題孫倅面山軒詩(副刊糧史古詩詠籼)8

題孫倅面山軒詩(副刊糧史古詩詠籼)9

來 源丨糧油市場報

總值班丨劉新寰 統籌丨劉超 編輯丨從申

題孫倅面山軒詩(副刊糧史古詩詠籼)10

題孫倅面山軒詩(副刊糧史古詩詠籼)11

題孫倅面山軒詩(副刊糧史古詩詠籼)12

題孫倅面山軒詩(副刊糧史古詩詠籼)13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