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斤斤計較的後果就是這樣的

斤斤計較的後果就是這樣的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1-23 21:11:50

斤斤計較的後果就是這樣的?如今,太多爸媽怕孩子吃虧,從小教育孩子“要打回去”“憑什麼讓着同學”,似乎自己從小被父母教育太多謙和忍讓,實在需要矯枉過正一下,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斤斤計較的後果就是這樣的?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斤斤計較的後果就是這樣的(也許是早期的自我被剝奪)1

斤斤計較的後果就是這樣的

如今,太多爸媽怕孩子吃虧,從小教育孩子“要打回去”“憑什麼讓着同學”,似乎自己從小被父母教育太多謙和忍讓,實在需要矯枉過正一下。

“吃虧是福”,是我們中國人的古訓。我想起三毛在她書中提到的一件往事,她說小時候父母總教育她:“退一步海闊天空”,她當時怎麼也想不通,退一步怎麼反倒會海闊天空呢!但是長大後她發現,這是了不起的人生智慧。

古訓“吃虧是福”也一樣,是我們古人留給我們的生活智慧。為什麼這樣說呢?

因為肯吃虧的人大度、包容、慷慨、友善,尤其能體諒他人的難處,因此與他交往不僅踏實、舒服,而且會感覺安全,他的人際關系自然會很好。

此外,絕大多數人心裡都有一杆秤,都會在無意識中遵循社會交往的公平原則,因此,會對包容自己的人心存感激,以後有機會也願意與他分享,甚至是回報他。

不僅如此,由于他不計較小事,能夠将更多的能量用于成長和發展。于是,吃虧自然就是福了。

而那些從來都不肯吃虧的人會付出什麼樣的代價呢?對他們而言,最大的代價就是人際關系。他身邊的人會對他小心翼翼、敬而遠之,會盡可能繞開他行事。時間久了,周圍的人就都不帶他玩了。

由此生發的另外一些代價可能是,他因為在計較方面耗費了較多的能量,在成長方面的能量自然就少了。最糟糕的是,斤斤計較累積到一定時候,他還可能由被動的不吃虧變為主動的占便宜,從此而斷了自己持續發展的機會。

從心理學角度看,不肯吃虧的人有可能是從父母那裡習得了絕不吃虧的習慣。還有可能就是因為他早年有過被剝奪的經曆,例如他幼年不僅物質貧乏、受人欺淩,而且還缺乏父母之愛。由此養成了對得失過度敏感的防禦态度。

對他而言,所有得失,不論其大小,都具有重要的象征意義:意味着他又一次被剝奪。這個剝奪,不僅是物質,還包括了精神。所以,為了捍衛自己,他就有可能會比一般人有更強的占有欲,表現出來就是斤斤計較,锱铢必較。

不幸的是,别人不會從他的經曆中去理解他,别人不知道一個不肯吃虧的人是由多重因素造成的,而隻看到他的過度反應和斤斤計較。

而那些不太在乎得失的人,通常有父母的榜樣或者比較優渥的童年,不僅家境好,而且父慈母愛,生活順風順水,所以不太在乎一般意義上的得失。他從來沒有缺過機會,不會在一時一事上與人計較。

當然,任何事情都得有度,過度忍讓就不是福,而可能是麻煩或禍害了。比如助長或者誘發别人的貪欲,以至于給自己造成身心方面的損失。

“吃虧是福,但是不吃暗虧”,這個金句是我一位學生的家規之一。我很佩服這位家長,有如此智慧的家規。

日常生活中的“暗虧”有很多。由于多重原因如怕别人拒絕、怕欠人情、或是對方具有剝削型人格特點,等等。

有人常以暗示的方式尋求幫助,比如,張三在你面前說:“我這幾天太累了,領導布置的事都做不完了,真急人呀。”李四說:“今天天氣真好,想出去玩兒,可惜沒有人陪我。”

如果你是個熱心人,往往會自告奮勇去幫對方,但結果往往是對方不僅不感謝你,還會說“又不是我要你幫我的,是你自願的”這樣的話。讓你感覺非常不舒服,甚至生氣。

類似這樣的事情發生多了,你就會有不公平、被利用的感覺。可是,由于人家确實沒有直接請你幫他,而你是自覺主動“上鈎”,因此事後你就隻能是“啞巴吃黃連”,結果常常是既怨對方也怨自己。

久而久之,在這種人身邊你甚至還會産生不安全感。而那個讓你吃暗虧的人,很有可能隻是缺乏教養和占小便宜成習慣,而并不是有心真要算計你。

還有一種職場上的暗虧,就是領導分配任務後,埋頭苦幹的人把事做完了,但功勞卻被那個搶着向領導彙報的人給領走了。

真遇到這種暗虧怎麼辦?有人主張要能吃暗虧。我的觀點不一樣,我與那位學生家長的觀點一緻。我們為什麼要容忍别人對我們的利用和算計?為什麼要容忍别人對我們的不公平?

具體的做法是:首先,對那種“下餌”的暗示,我們一方面要控制自己大包大攬的沖動,另一方面要能夠及時把窗戶紙捅破。我們可以直接問對方:“你的意思是想要我幫你做什麼嗎?你需要我為你做什麼呢?”

如果我們堅持用成人的方式與對方對話,讓對方把暗含的請求公開化,不僅有助于自己避開暗虧,而且也有助于幫助對方以成人的方式與自己相處。

而那些隻知道埋頭苦幹的人,也要向懂得彙報工作的同事學習并養成習慣。彙報時用清單或用思維導圖的方式客觀、簡潔地告知領導自己的工作過程、進度,遇到了什麼問題,怎麼處理的問題,以及從這項工作中學習到了什麼。這樣不僅可以避免暗虧,而且也會從中學習到更多的東西。

其實換位思考,你如果是個領導,也一定需要從這些彙報的内容中了解你部下的工作進展和能力,以便日後對工作進行統籌安排。

當然,有關“暗虧”的判斷是見仁見智的,這往往與每個人的經曆緊密聯系。有的人可能過分誇大他所遇到的暗虧,也有的人則可能連連吃暗虧卻渾然不覺。這兩種人都走了極端,而真正的中道是:既知道“吃虧是福”,又能夠“不吃暗虧”。

而如何把握這之中的平衡,就隻有生活可以教給我們每一個人了。

楊眉 來源:中國青年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