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二十四孝圖中重點記錄了幾個故事

二十四孝圖中重點記錄了幾個故事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0-17 20:14:45

濟南長清,有個地方叫“孝裡”,相傳是漢代孝子郭巨故裡,因此得名。

二十四孝圖中重點記錄了幾個故事(二十四孝之郭巨埋兒)1

孝裡鎮的孝堂山上,有郭氏墓石祠,始建于東漢初年,是我國現存于地面最早的一座房屋建築,石室内雕刻有極為豐富的漢代畫像,堪稱中華瑰寶。

1961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二十四孝圖中重點記錄了幾個故事(二十四孝之郭巨埋兒)2

著名畫家劉海粟1936年8月來到濟南,省圖書館陳列的漢畫像刻石給他留下深刻印象。

1983年,88歲的劉海粟又一次來到濟南。11月24日,和夫人夏伊喬一行來到長清孝堂山參觀了心心念念的郭氏墓石祠,對壁畫的造型、構圖等深為歎服,并為之題詞:“孝堂山漢石室”。

二十四孝圖中重點記錄了幾個故事(二十四孝之郭巨埋兒)3

這個郭氏墓,埋的是什麼人?

這個千年傳揚大孝子孝感天地,為什麼近年來卻争議不斷,毀譽各半?

封建迂腐的“郭巨埋兒”

清朝道光年間的長清縣志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

郭巨,孝堂山人,父親早逝,對母親非常孝順,因為家境貧寒,兒子三歲,擔憂家裡沒得吃餓着母親,就和妻子商量:咱家實在太窮了,本來就不能讓母親吃飽飯,現在孩子大了又得分一半吃,這樣會把母親餓死。兒子将來還可以有,母親餓死了不能再有。不如放棄這個兒子,先養活母親吧。于是就和妻子到山上,想把兒子埋掉。挖了個一尺多的大坑,卻發現有一罐金子,還刻着字:“天賜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奪”。于是拿着金子,帶兒子回家,一家人豐衣足食,幸福生活。

二十四孝圖中重點記錄了幾個故事(二十四孝之郭巨埋兒)4

這個“孝感動天”的《二十四孝》故事,為了孝順母親,就要把親生兒子活活埋葬,聽起來讓人覺得毛骨悚然,恍然一下子回到賣兒賣女的吃人舊社會,怎麼也難以讓人對這位“大孝子”滿懷崇敬。

另外一個源自宋代文集中的孝子版本,也差不多。

郭巨把家産分給弟弟,自己借住了鄰居一處破房子。後來妻子生下一個兒子,郭巨覺得多了一張嘴和母親分食,奉養不好母親,就和妻子商量把孩子埋掉。到屋外挖坑,結果挖出一罐金子,裡面還有鐵券上書“賜孝子郭巨”的字樣。郭巨把金子還給房主,房主不接受,就上報官府,官府根據鐵券記錄,把金子判給郭巨。郭巨于是有錢養老養小,幸福生活。

二十四孝圖中重點記錄了幾個故事(二十四孝之郭巨埋兒)5

這個故事盡管略有不同,但也不禁讓人懷疑。這樣棄兒養母的傳說故事,是久遠的封建年代,就是那樣的殘酷和迂腐,還是有人夾雜私貨,歪嘴和尚念經,一本好經傳走樣了呢?

郭巨真的是這樣的人,做得這樣的事情,他的行為和意識真的是善行而值得中國民間二千年來效仿、傳承和發揚麼?

探訪孝子故裡尋根問底

帶着這個疑問,我們來到了郭巨故裡孝裡鎮,實地尋訪孝堂山,看一看當地人對這個故事的看法。

二十四孝圖中重點記錄了幾個故事(二十四孝之郭巨埋兒)6

孝裡鎮的中華孝文化廣場上,這個題字出自原中國文物研究所所長羅哲文之手。

盡管天氣不是很好,廣場很熱鬧,多是老人紮堆在一起打牌下棋,或者悠閑地聊天。

廣場盡頭,有一尊高大的郭巨塑像。

二十四孝圖中重點記錄了幾個故事(二十四孝之郭巨埋兒)7

塑像背面的底座,刻了一段文字,描述了“郭巨埋兒”的故事。

這和上面兩個版本都有不同,暫且先不解釋。

中華孝文化廣場距離不遠處,就是孝堂山。

二十四孝圖中重點記錄了幾個故事(二十四孝之郭巨埋兒)8

大名鼎鼎的孝堂山,并沒有高大巍峨,海拔隻有不到60米,遠遠看去隻是一個綠色覆蓋的小山包,突兀在開闊的平地上。

孝堂山的西門是一個簡易的牌坊。

旁邊超市的熱心大嬸說,這裡不好上,開車從超市後面繞上去方便,有停車場。

二十四孝圖中重點記錄了幾個故事(二十四孝之郭巨埋兒)9

孝堂山本名巫山,在郭巨故事之前,這座山就挺有名了。

《左傳》記載:“齊侯登巫山,以望晉師”,說的就是這座山。

公元前555年,齊靈公登上巫山,觀察敵情,結果被晉國的疑兵之計吓得落荒而逃。

齊國和晉國這對老冤家,在濟南地面上,故事可真不少。

《左傳》記載的公元前589年“齊晉鞌之戰”中,“餘勇可賈”、“滅此朝食”兩個成語故事就是發生在不遠處,濟南東北角的華山。

請參看:濟南有個“中華第一泉”,不在七十二名泉錄,卻是兩個成語出處

國内最早地面房屋建築

二十四孝圖中重點記錄了幾個故事(二十四孝之郭巨埋兒)10

迎着新修的台階拾級而上,迎面就是大畫家劉海粟的題詞:“孝堂山漢石室”。

2015年從長清孝裡中學退休的陳憲忠和老伴,在這裡守護,已經六年了。

說起這裡的一草一木,人文曆史,陳老師侃侃而談,如數家珍。

二十四孝圖中重點記錄了幾個故事(二十四孝之郭巨埋兒)11

覆室裡的石祠并沒有想象的那麼高大。

石祠坐北朝南,牆壁由石材砌成,室内東西長3.8米,南北進深2.13米,高2.6米。石牆厚度約為0.3米。

二十四孝圖中重點記錄了幾個故事(二十四孝之郭巨埋兒)12

八角柱石上的雕刻清晰可見。

室内的壁畫隐隐約約。

就目前的考證,石祠的建設年代不詳。石梁上有東漢永建四年(公元129年)參觀者的題記,這至少說明,石祠自此之前就已有之。現在的年代推測是根據裡面這些雕刻的壁畫的風格,認為應該是東漢之初。

二十四孝圖中重點記錄了幾個故事(二十四孝之郭巨埋兒)13

石柱上,還有斑斑駁駁唐、宋、明、清曆代後人維修的記錄。

從外面看這些雕刻,窺一斑而知全豹,用“精美絕倫” 來形容,絕非溢美之詞。

你想,能讓走遍五洲大洋的大畫家劉海粟流連忘返,贊歎不已,足以可見他在專業人士眼中的地位和價值了吧?

就連咱們這種考古和藝術一竅不通的外行,也很難不為這兩千多年前的藝術作品表現而折服。

二十四孝圖中重點記錄了幾個故事(二十四孝之郭巨埋兒)14

萬般違和的,卻是這鎖住石室的不鏽鋼欄門和現代銅鎖。

大殿的陳列室牆面,有複制的漢畫像,經過放大,各種車馬行人清晰可見。

通過陳老師的指點,我們看到了王者出巡的巨大行列。車馬、大王、樂師,千姿百态,惟妙惟肖。

亭台樓閣的人物畫像,主要表現王侯們受禮的畫面。

二十四孝圖中重點記錄了幾個故事(二十四孝之郭巨埋兒)15

人物和動物都各具形态,活靈活現。

孔子見老子的畫像上,總共47人。

孔子後面跟着30人,老子後面跟着14人,中間還有一個小兒面對着孔子。

二十四孝圖中重點記錄了幾個故事(二十四孝之郭巨埋兒)16

還有一列畫像,似乎是描述了祠主人的出行儀式,和第一列“大王出巡”不同的是,王車旁邊有“二千石”三字,這可不是二千個石頭,而是相當于二千擔谷物的工資,代表着主人的高貴身份。如果沒有高貴身份,相信也不可能能建起這樣流傳千年的墓石祠來。

畫像還有很多很有趣的畫面,比如騎魚尋獵,還有燒烤的畫面。

二十四孝圖中重點記錄了幾個故事(二十四孝之郭巨埋兒)17

證明現代人喜聞樂見的肉串,已經有幾千年曆史了。

墓祠也是祠堂的一種,是古代人用來祭祀先人,歌頌先人生前的功績和德行,緬懷先人的地方。在古代,這類祠堂,通常也泛稱孝子堂。

孝堂山也因此而把巫山改了名字并延續至今。

然而這些精美、珍貴的曆史遺迹,盡管難得一見,卻不能解答我們的心中疑惑。

室外的石碑裡,也許能看出一些端倪。

郭氏墓石祠的主人是孝子郭巨麼?

二十四孝圖中重點記錄了幾個故事(二十四孝之郭巨埋兒)18

郭巨像

石碑有孝子郭巨的畫像,鎮上小文化廣場的塑像,大概就是參考了這個畫像來的吧。

曆史上,也有很多人對這個墓石祠的主人是誰多方考證。

北宋詞人李清照的丈夫、著名金石專家趙明誠就曾多次到這裡考證,并提出質疑,認為孝子堂的壁畫并沒有描述郭巨的生平,現存的遺迹并不能證明墓祠的主人就是《孝子傳》裡的郭巨。後來的一些專家也認為石祠主人應該是漢代一個身份高貴的王侯。

院裡有一塊明成化二十二年(1485年)立的“漢孝子郭巨之墓”的石碑。

1961年國務院立的石碑, 寫的是“孝堂山郭氏墓石祠”。

二十四孝圖中重點記錄了幾個故事(二十四孝之郭巨埋兒)19

這個比較含糊,當今中國排名18大姓的郭氏,唐朝時候可是“中國”第一大姓。

因為全國各地,還有好幾處,都說是孝子郭巨墓。

這個墓祠的主人,姓郭無疑。

是不是郭巨,也不是咱們今天要考證的話題。

哪一個才是“郭巨埋兒”的正經版本?

郭巨石像底座的銘刻,這是當地人認可的曆史傳承,也許能還原“郭巨埋兒”這個故事的真相,也才能去僞存真,消除虛無曆史、腐朽文化、以訛傳訛帶給人們的毒害。

二十四孝圖中重點記錄了幾個故事(二十四孝之郭巨埋兒)20

“郭巨埋兒”石刻的内容是:“漢郭巨,字文舉,家貧,子尚幼,母減食與之。巨因貧難供母,子又分甘,乃乘子出,進食。一日,子溺斃,妻惶泣。臣曰,毋驚母,子可再有,母不可複得。盍埋之。妻不敢違,遂掘坑三尺。雷震子蘇,見黃金一釜,上有字雲雲。

一個悲劇瞬間變成了人間喜劇。

二十四孝圖中重點記錄了幾個故事(二十四孝之郭巨埋兒)21

這段文字,形象地刻畫了古代中國一個普通小家庭貧苦而溫馨的日子。

早年喪父的郭巨,相依為命的母親含辛茹苦把他養大,他卻因為家貧不能給母親一頓飯吃。郭巨娶妻生子,卻帶來新的苦惱。可愛的小兒子一天天長大,吃得更多,家裡糧食更顯捉襟見肘。奶奶像疼愛郭巨小時候一樣疼愛孫兒,有口飯就想着給孫子吃,自己忍饑挨餓,日漸消瘦,命懸一線。郭巨看在眼裡疼在心裡,隻好哄騙兒子到外面去玩,趁這個機會把家裡的那點糧食做飯看着母親吃下。孩子餓得到處在外面找東西吃,不慎溺水而亡。妻子悲痛欲絕,放聲痛哭。郭巨忍着眼淚,卻制止妻子:别再哭了,讓母親聽到,不是要哭死?兒子沒了咱們還能再要,母親本來身體就不好,一下看見哭死了咱們可就再沒母親了,還是趕緊把孩子埋了吧。妻子聽了也不敢哭了,就挖坑準備埋兒子。挖了三尺,突然一聲震雷,兒子活了過來。又見到坑裡現出一釜金子,還寫着一些字。

二十四孝圖中重點記錄了幾個故事(二十四孝之郭巨埋兒)22

這樣的描述,不是飄在天上的神仙傳說,而是充滿人間煙火的百姓生活。

德行天下,這才是中華傳統傳承五千年的根脈。

中國人自古就有“虎毒不食子”的諺語。

如果像前面傳說那樣甯願活埋兒子而奉養母親,那種慘無人道,能是真正的德行和孝道麼?

這種片面的、違反人性的愛會讓後世萬人景仰,奉為楷模麼?

有道德的人倫決不違背人性

縱觀中國上下五千年,“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賣兒賣女,骨肉相殘,甚至出現人吃人的這樣違背人性的殘事,隻是出現在獨裁恐怖,民不聊生的年代。這樣的特殊情況,決不是中華文化傳承的主流,而恰恰是中華文化裡的毒瘤。

二十四孝圖中重點記錄了幾個故事(二十四孝之郭巨埋兒)23

文化是個雙刃劍,文化并不都是好的。文化裡面也有很多腐朽沒落反人性的。

有文化的也并不一定都是好人,很多漢奸也是才高八鬥,學富五車。

這個石祠後面就有一個題字,書法不錯,認識的人都知道題字主人的德行。

二十四孝圖中重點記錄了幾個故事(二十四孝之郭巨埋兒)24

當文化作為一種宣傳工具掌握在壞人手裡的時候,為了私欲能夠堂而皇之地滿足,就會在文化裡夾雜一些反人性的私貨,利用不對等的文化優勢欺騙蒙蔽勞動人民。

那些表現人性美好的古老傳說往往也就随之悄悄地變味道了。

當尊老愛幼德傳統道德規範變成了“三綱五常”之後,“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父叫子亡,子不得不亡”,民間這些傳承千年的傳統道德規範變成了束縛勞動人民的枷鎖,完全沒有了骨肉親情和是非觀念。凡此種種,虛無曆史,扭曲道德人倫,帶來的結果是“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必然拉低了全社會的道德标準,最終導緻社會動蕩,民不聊生。

在中國古代幾千年曆史中,君臣父子夫妻朋友,真的是以下對上單方面無條件服從而不容置疑的“三綱五常”麼?

二十四孝圖中重點記錄了幾個故事(二十四孝之郭巨埋兒)25

錯了!

君仁臣忠,父慈子孝,長惠幼順,兄良弟悌,夫義婦聽”,這種始于秦漢的和諧人際關系理念才是傳承中華文化幾千年的“大道之行”。

這裡有一個基本點,就是有道德的人際關系從來就不違背人性

圖片由講故事的攝影師懾于濟南長清孝裡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