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津湖》《長津湖之水門橋》以曆史軍事題材進入電影票房排行的前10名。看過的小夥伴都被其中的場面震撼到了吧。抗美援朝曆時3年,中朝傷亡63萬餘人,湧現出很多感人的事迹。
解放軍雄赳赳、氣昂昂的支援朝鮮,中間的阻隔便是鴨綠江。到了現代,為了促進中朝貿易,中國獨資22億修建了新的鴨綠江大橋,連接丹東與新義州龍川。2010年奠基,2014年完工,完工9年依然未通車!
不僅讓人不解,至今未順利通車到底是什麼原因呢?難道中方22億打水漂了?下面我們一起探明真相吧!
援朝主幹線轉變為經濟要道 同為社會主義國家的中國和朝鮮僅一水之隔,隔斷的是位置,連接的是友誼。鴨綠江上橫跨6座大橋:長惠大橋、臨江鴨綠江大橋、集安鴨綠江大橋、丹東鴨綠江大橋(上橋、下橋、新橋)。
抗美援朝志願軍及保障物資運輸的主幹線變為丹東鴨綠江大橋,百米之隔的上橋和下橋也經受着美軍的不斷轟炸破壞。至今下橋已變斷橋、上橋也鏽迹斑斑。這兩座姊妹橋經曆了70年前戰火的洗禮,逐漸褪去其勇者光環,變成了紀念中朝友誼的友誼橋,供後人參觀。
丹東作為我國東北對外貿易的窗口,對面的便是朝鮮開放的試點城市新義州龍川,也是朝鮮第二大城市。兩國急需一條現代化大橋,供兩國貿易往來。時任我國總理的溫家寶出使朝鮮,極力促成新鴨綠江的橋的修建。計劃在原大橋下遊12公裡處,建成斜拉式33米、雙向四車道鴨綠江新橋。
基建狂魔施工,新橋建成 這座未來将要承載80%中朝貿易量的鴨綠江新橋,由中國獨資而建,2010年12月開工,2014年10月底竣工,耗資22億,總長3.026公裡,雙向四車道。大橋建成後,中國全力開始橋引修建,并安排專家赴朝鮮指導修建橋引。然而美好的前景,被一拖再拖。中國獨資修橋,朝鮮仍不滿足,竟要求中國出資修建朝鮮方面橋引。被拒絕後一拖便是5年,2019年朝鮮才開始清理橋頭田地,修建連橋公路。具體哪方出資不明!
疫情爆發,施工暫停 2023年已經開始了,新鴨綠江大橋仍沒有開通消息,難道22億打水漂了?本該早就通車的大橋因朝鮮方面再次按下暫停鍵。2020年初新冠疫情爆發,朝鮮開始封閉國門,3年疫情也擋住了鴨綠江大橋的另一端,橋引又要延期。我國現在已經放開管控,封閉的朝鮮還在封閉,何時通車仍未可知!
22億用在其他地方是否也創造了極大的價值,現在隻能看着斥巨資建成的橋變成了另一個網紅打卡地!
新鴨綠江大橋的“爛尾”有何價值 大的方針已定,新鴨綠江大橋目标明确,從開工起,便是打造新鴨綠江大橋口岸區成為中國最大的對朝經濟貿易口岸。極大的促進了人們到此定居,房價迅速上漲。也創造了很多就業機會,使浪頭由小鎮變成了高樓林立的大市。同時也促進了周圍旅遊行業的發展。可以說一橋興一城!
新橋暫停時間再長,後期還會繼續啟動,畢竟新鴨綠江大橋是連通整個歐亞大陸國際經濟的第一個台階。丹東作為我國東北臨江臨海的重要城市,其地理位置決定了其作為核心樞紐,是歐亞國際大通道上的重要一環。
對于朝方,大橋将承擔80%中朝貿易,同時也會促進新義州成為我國深圳一樣的城市。
雙赢局面,對上封閉的人也是無可奈何!更何況是封閉的國家。希望新鴨綠江大橋能盡早通車,車水馬龍的橋才能帶動經濟的發展!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