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标題大家也知道了,這一個回答貼,我們今天主要來解答AL頻道粉絲們近期的一些疑問,廢話不多說,看内容。
@津巴布韋小王子:本田思域1.0T好不好?
先說一個實際情況。思域的1.5T車型,直到現在都需要加價,并且提車周期大概兩個月左右。而1.0T車型呢?優惠幾千,一個月也賣不出去多少。這樣比較起來,你覺得1.0T到底好不好呢?
其實思域的這款1.0T發動機動力不差,和飛度上面搭載的那款1.5L發動機馬力相差不急,扭矩比飛度更大。這是不管怎麼說,思域也算一款A 級的轎車,之前幾代搭載的都是1.8L、2.0L的發動機,通常被認為比朗逸、卡羅拉要高半個級别,和大衆的速騰一樣。
突然搭載這麼小的發動機,人們一時間當然不容易接受。這個動力确實小了點。要知道開思域的人,都是比較在意操控感的,沒了動力,還有什麼操控呢?
1.0T發動機另外一個缺陷是,起步的時候低扭不足,讓人感覺很肉,必須等到轉速上來之後才感覺到動力。所以如何讓渦輪盡早地介入響應,也是目前一個難題,現在比較先進的小排量發動機,一般采用低慣性渦輪和電控洩壓閥,有的采用集成式排氣歧管縮短氣道,這些都是解決的方式,但即便這樣,1.0T發動機起步的時候依然沒有1.5T來的迅速。
既然現在還存在那麼多大點排量的車型能夠選擇,為什麼不選呢?如果真的到了那一天,市場上隻有1.0T、1.2T的發動機選擇,那在選擇這樣的車型好了。
@哲哲巫:30萬和10萬的汽車,差在哪?
這裡的差别細細說來其實挺多的。
品牌上的差别
10w買個飛度Polo啥的,品牌上就是本田大衆,但30w的選擇可以告别平民品牌,可以選選A4L、Q3了,奔馳寶馬的也能帶着看看,凱迪拉克、沃爾沃這些二線豪華品牌更不用說了。品牌的差異對于車主來說是隐形的,因為品牌有時候會無形的成為車主标簽。如果說貼一個大衆的标簽還是貼一個奧迪的标簽,毫無疑問大多數人都會選奧迪。
車型品質的差别
都是四個輪子一個殼,但材料武裝等等都會有所差異的,飛度會有16寸的胎,但A4L可以用18寸的胎,行駛的穩定性會不一樣。座椅的材質、真皮的覆蓋率、車内的味道等等,更高的價格自然會享受到更好的品質。這些都是看得見摸得着的,因為10w的車有時候會根本連選真皮的機會都沒有。比如飛度的隔音不好,但A4隔音就明天能好很多很多。
配置的差異
配置上的差異不用說了,像ESP、車道偏離、并線輔助等這些主動安全配置、還有像定速巡航、自動泊車、盲區監測、電動尾門等這些實用性非常高的配置、再比如像擡頭顯示、LED大燈等有科技含金量的配置。這些配置在10w的車上是很難看到的。而這些配置帶給車主的是更多的舒适性,便利性。
駕駛感
駕駛感雖然是虛的,但同樣是操控,10w的飛度和30w的3系,操控感是完全不同的,10w的操控更多享受的是靈活小巧,不錯的動力加持讓小車也很得心應手的開。但3系的駕控是更高階的,後驅讓尾巴更活躍,前後50/50的配重所帶來的操控感是10w小車永遠不會有的,開3系會有種人車合一的駕駛感,這個是10w的車型很難辦到的。
@哒哒哒柒:為什麼懂車的人都喜歡旅行車?
先說說到底什麼是旅行車。
旅行車又名“瓦罐車”,但是與老婆餅裡沒有老婆、魚香肉絲裡沒有魚肉一樣,“瓦罐車”和“瓦罐湯”之間同樣沒有半毛錢的聯系。這個讓人聽了就流口水的名稱,其來源是英文“wagon”的諧音,直接翻譯成中文就是旅行車。所以無論是叫瓦罐車也好、旅行車也罷,這類車型的本質實際上都是轎車的衍生。
在大多數情況下,旅行車從車頭一直到B柱之間的造型與轎車版幾乎是一模一樣的,但車頂在經過B柱之後,并不會像轎車那樣有往下沉、然後形成C柱,而是繼續向後延伸,一直到車尾的位置再向下形成D柱。這樣一來,除了在造型上會顯得更加優雅外,實用性方面也因此收獲了巨大的優勢。
首先,設計師不需要再在車頂造型與車内空間這二者間來回取舍了,因為旅行車的車頂造型可以為後排乘客帶來充足的頭部空間,也就是說,旅行車同時滿足了“好看”和“好用”。
其次,雖然旅行車的車身長度雖然和轎車差不多,但因為多出了C柱和D柱之間的部分,使得旅行車的行李箱容積往往大得誇張。就以奧迪A6L和A6 Avant為例,這兩台車在正常情況下,行李箱容積分别為470L和565L,可一旦把後者的後排座椅放倒,行李箱容積可以暴增至1680L。
所以又好看、又小衆、又有逼格的旅行車,懂車的人自然會愛上。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